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Pokemon解釋了為什麼經濟成長這麼遲緩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Pokemon解釋了為什麼經濟成長這麼遲緩

2016 年 10 月 4 日

 
展開

Pokemon Go自從7月6日推出以來,已經締造了許多佳績。在第一個月有將近5500萬的使用者,每日活躍用戶最高達到了21百萬人,他們每天花了半個小時在玩這個遊戲。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數據就是這個遊戲讓孩子們出外捕捉任天堂(Nintendo, NTDOY)所創造出來的動漫怪獸,讓使用者消耗了數以億計的卡路里。但也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現象,那就是它也影響了GDP。

現在變化最大的科技創新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終端使用者都不用付錢。社群媒體管理公司SocialFlow估計目前參與總統大選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他在社群網站像是臉書(Facebook, FB-US)、推特(Twitter, TWTR)以及Snapchat的曝光量,相當於支付了3.8億美元的廣告費。

美國的經濟會長期處於成長衰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GDP的衡量方式。GDP排除了所謂的消費者剩餘,這指的是消費者取得某項東西所願意支付的價格減去實際支付的價格。

但消費者剩餘是很難量化的,有許多的經濟學家認為這個金額是很龐大的。

富比士《Forbes》的專欄作家,亞當斯密智庫(Adam Smith Institute)的傑出成員(fellow)Tim Worstall表示“如果用我們一般的GDP衡量方式來衡量WhatsApp,它有可能一文不值或僅價值1億美元(如果用公司內部工程師的薪資來計算)。雖然有10億人需要使用這個應用程式來與他人通訊也是一樣”。

超越GDP的價值

雖然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都是以免費的方式來玩Pokemon Go,但是也有許多人為了加速他們的遊戲進度而選擇在應用程式內消費。最近的報導揭露了這款遊戲在世界各地共計已經賺進了4.4億美元了,這表示Pokemon Go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一些夏季強檔電影片的收入。

這聽起來好像很多,但當你進一步的思考,你會發現,約有5億人下載這個遊戲,而約有3、4千萬人在這個遊戲每天花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玩家每小時玩遊戲所花費的金額小於0.5美元,合計的金額大約等於電影一個小時成本的十分之一。

雖然目前還不確定是否因為Pokemon Go而使得夏季電影不賣座,但顯而易見的是人們玩這個遊戲所獲得的價值遠超過了他們所付出的價格。在這個遊戲推出不久之後,喬治梅森大學莫卡斯特研究中心(the Mercatus Center at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Michael Farren和Adam Millsap指出,Pokemon Go的玩家“雖然平均每小時的消費者剩餘只有1美元”,但是他們每花1美元就能夠輕鬆地獲得超過7美元的價值。

耐人尋味的是,如果要玩Pokemon Go,需要GPS的功能,這個功能每一台智慧型手機都有,我們也把這視為是理所當然的。XPrize基金會的創辦人Peter Diamandis在他2012年出版的書《Abundance: 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提醒了我們是如何地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拿GPS、視訊會議、數位錄音機、錄影機、照相機、百科全書、音樂播放器、電視遊戲機、以及手機當中包含的其他的東西十年前的價格來計算的話,那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一台價值就會超過90萬美元

這也意味著如果以傳統的方式來衡量,就會大大地低估了最近的科技創新對我們的生活品質所帶來的影響。但如果提到在財務相關的數據,像是高薪工作的數量或者是對GDP的影響,可以發現現階段的科技創新似乎沒有帶來太大的好處。

科技巨頭,像是蘋果(Apple, AAPL-US)、臉書、亞馬遜(Amazon, AMZN-US)、Netflix(NFLX)以及谷歌(Alphabet, GOOGL-US)(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GOOGL)已經改變了我們和朋友、政治家的聯繫方式、企業的型態以及資訊的傳遞。因此你會認為這對就業和產出都會有大幅度的影響。

但是這些科技巨頭在這些方面都比不過歷史悠久的產業。

用市值來衡量,蘋果、谷歌和臉書是最大的三間科技公司,在2015年年底,他們三者全球加起來的員工人數只有185,000人。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US)在1979年的極盛時期在美國就有653,000名員工了。

每位員工的產出提高

臉書最近一年的員工人數為12,691人,他們創造了179億美元的營收,也就是每人的產值為1.4百萬美元。而儘管Alphabet因為要在其他領域發展而多雇用了一些人,但每位員工還是創造了1.2百萬美元的價值。

當Alphabet升級谷歌地圖之後,它可以很輕鬆的讓每個人都獲得新版本。但是當通用汽車推出了一輛汽車,它必須重新改裝生產線,製作完成之後,還必須把這些車子運送到遙遠的經銷商販售。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人力,常常還要支付高額的薪資。

而蘋果則因為有大量的供應商配合,所以創造出了每人每年2.1百萬美元的產值。而微軟(Microsoft, MSFT-US)的員工所創造出的營收則為80萬美元。

科技業之外的產業,每個員工所創造出來的收入則相對較低。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為350,000美元,而嬌生(Johnson & Johnson, JNJ-US)(Johnson & Johnson, JNJ)則為550,000美元。通用汽車排除獨立經銷商通路的每位員工每年的產值則為700,000美元。

科技業的工作機會沒有成長

科技業的工作機會,在2000年網路泡沫前夕達到了最高峰的660萬人,根據美國電腦技術工業協會(Computing Technology Industry Association)的資料顯示,在15年後的2015年,增加了20萬個工作之後,雇用人數高達670萬人,終於超越了2000年的高峰。

科技業的員工人數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才達到另一個高峰,主要的原因是主要的科技製造廠已經從美國外移,因為網路泡沫的破滅以及中國的崛起,造成了一股外包的風潮。從2000年至2015年,美國的科技業與製造相關的工作機會減少了超過80萬個。

也因為經濟成長減緩、薪資成長停滯以及製造相關的工作機會減少,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演說上表示,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他會要求蘋果在美國境內生產iPhone,而非在中國生產。

在中國,是由250,000名的富士康員工組裝iPhone。如果真的把組裝工作移回美國境內,那麼iPhone的成本一定會增加。

醫療保健、社會救助、休閒、觀光、零售業以及政府部門的工作,取代了科技泡沫時的工作職缺。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的資料顯示,從2000年底以來,增加的新工作職缺,有99.5%都是來自於這些產業。而從2007年年中以來,新增加的非農工作機會有94%都來自於這些產業扣除政府部門的工作職位。

美國經濟循環研究院(Economic Cycle Research Institute, ECRI)的Lakshman Achuthan表示,這個現象足以解釋為什麼自從經濟衰退以來,生產力變得如此地低落。

在美國經濟大衰退後的不久,Achuthan曾經表示,“工作時數的成長帶動了當時的經濟成長,當時的資本投資遭遇到了重大的打擊”。

生產力成長的相關問題

雖然科技業以外的產業,和科技相關的職缺已經提高了,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因為最近的一波創新浪潮而直接受惠的員工數量卻相對較少,它對整體的經濟影響也十分地有限。這些現象解釋了為什麼經濟成長仍十分地疲軟,而薪資的成長也相當地有限,這也造成了民粹主義的興起。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經濟學教授Chad Syverson表示,如果生產力,也就是每個員工每小時的工作產出能夠持續成長至2004年之前的水準,那麼整體經濟將會成長15%。這將會創造出額外的2.7兆美元的產值,也就是每戶家庭將會增加21,900的收入。如果真的如此,想必在2016年的選舉就能夠減少一些憤怒的聲音了。

美國勞工部的資料顯示,過去的5年來生產力每年平均僅成長了0.5%。和先前20年的2.4%有相當大的差異。

即使你不計入那些因為人均資本(每單位勞動所使用的資本)下降而被拖垮的生產力,也能夠很明顯地看出來自於科技產業的成長並不高。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教授Robert Gordon表示,多因素生產力(Multifactor productivity)是用來衡量“創新對生產力成長的貢獻”的要素,它能夠反映無法直接用投入的資本和員工來解釋的效率成長。

成長的希望

Gordon在《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從1995年至2004年,多因素生產力的有著快速地成長,平均每年的成長率為1.4%,能夠有這樣的表現,數位革命的確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這個加速度可能很快就會消失,因為現在有許多的產業已經因為網路革命而受惠”。

儘管過去十年以來雲端科技、應用程式以及社群媒體興起,多因素生產力的成長率已經降至每年0.4%了。

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家Tyler Cowen表示,“IT仍是未來最有可能突破的產業,但是它仍沒有辦法拯救我們”。

但科技能夠提供企業一個低成本的創新平台。不需要太多人才就能夠完成一件大事。它也能夠讓每個人能夠與那些想要提供商品或服務,像是空的房間(Airbnb)、汽車後座(Uber)、跑腿服務(TaskRabbit)的群眾聯絡。

而Pokemon Go讓玩家能夠在他們的手機上看到皮卡丘背後所使用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科技,也被認為在未來或許能夠使生產力提升。

研調機構Midia Research的Time Mulligan表示,“AR,除了用在Pokemon Go之外,也能夠成為商業應用的工具,這將能夠提升工作小組的生產力”。

波音(Boeing, BA-US)內部的研究發現以AR來取代桌上型電腦作為指導工具,受訓者組裝機翼的速度能夠增加30%,準確度也能夠提高90%。

自從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推出Mac之後的10年來,生產力停滯不前。但創新是在另一個創新的基礎之上建立而成的,目前創新也已經進入了網路世代,要說不可能會有生產力的突破仍言之過早。(編譯/Ing)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