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SaaS軟體市場將面臨掠奪大戰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SaaS軟體市場將面臨掠奪大戰

2016 年 8 月 25 日

 
展開

新的掠奪狠角色出現了—那就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它們和掠奪老手甲骨文(Oracle, ORCL-US)正在爭奪電腦軟體公司。因為這些軟體公司的估值降低而使它們胃口大開。

2016年,產生了一波軟體公司的併購浪潮。有許多軟體開發商的股價從2014年的高點、公開發行時的高價以及52週以來的高點跌落。

私募股權公司以及許多的科技公司目前手上有大筆的現金,產業觀察家認為軟體業的併購浪潮只要估值尚未過高,就不會那麼快停止。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合夥人Todson Page表示,“由於公司的估值較低,下半年理論上會有更多的買家以及更多的交易產生”。

當那些像鯊魚般狂熱的掠奪者在決定取得的買價時,通常是以收入為基礎,並乘上給予的乘數。那些站在賣方的分析師則希望被取得的公司的乘數能夠持續上升到明年。

BTIG的分析師Joel Fishbein表示,“並不是所有的交易都有競爭力,因此乘數也會有所不同。並不是所有併購案的乘數都會被拱抬到一個誇張的程度,但我們可以預見它未來會有增加的情況”。

他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大型的科技公司,像是IBM或惠普(Hewltt Packard Enterprises, HPE)在軟體業的併購當中會參與到什麼程度。

甲骨文在7月底宣佈它願意以93億美元買下NetSuite(N)。而先前微軟(Microsoft, MSFT-US)則買下了LinkedIn(LNKD);Salesforce.com(CRM)買下了Demandware;而私募股權公司則買下了Qlik Technologies(QLIK)、Marketo(MKTO)、SciQuest(SQI)以及其他公司。

不同類型的公司以及它們的目標

哪些公司看起來就像鯊魚般威猛?分析師認為Adobe Systems(ADBE)、亞馬遜(Amazon, AMZN-US)(Amazon.com, AMZN)、谷歌(Alphabet, GOOGL-US)(Google)和Palo Alto Networks(PANW)都是潛在的買家。

那它們的目標會是誰呢?多位分析師選出了以下的這幾間公司:Cornerstone OnDemand(CSOD)、Hubspot(HUBS)、Proofpoint(PFPT)、Real Page(RS)、ServiceNow(NOW)、Shopify(SHOP)、Ultimate Software(ULTI)、Workday(WDAY)以及Zendesk(ZEN)。

IBD追蹤了11種不同電腦軟體類別的股票。其中名列前茅的是那些聚焦於企業用戶市場的公司,它們的客戶除了大型公司之外,也包括政府機構以及中小型的公司。它的領域囊括電子商務平台、大數據分析、網路安全及其他領域。

公司在軟體上支出的金額相較於其他的IT領域來說,仍是一大亮點。普華永道的美國科技交易主管Page表示,“雲端運算、網路安全以及物聯網都相當地熱門,在科技產業當中有許多的趨勢都是由軟體所趨動的”。

分析師表示,軟體公司相較於硬體製造商來說,較有優勢,因為有許多的客戶都將它們的工作業務移至雲端,像是亞馬遜的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Salesforced.com也在五月份和AWS合作。有人則猜測亞馬遜可能會買下Saleforce.com,讓它除了在出租雲端硬體資源之外,還能夠提供客戶更多的應用程式和工具。

雲端運算包括以網路為基礎的訂閱制商業模式,再配合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的型式,這些公司相較於沒有提供雲端基礎、收入主要來自於授權一次性的套裝軟體的公司來說,會有較高的乘數。提供SaaS的公司通常會有較低的客戶流失率、較高的續約率,而長期的持續性收入也會比較高。

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的分析師Mark Murphy在報告中指出,“傑出的SaaS公司具有高黏著度的用戶基礎,在趨勢朝向發展公有雲的狀況下,這是相當誘人的資產”。

在2016年已經被併購的公司包括NetSuite、Demandware、Opower、Textura、Marketo和Cvent。

太平洋頂峰證券(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的分析師Brendan Barnicle在報告中表示,“SaaS服務公司的乘數很有可能再持續增加,我們預期在SaaS產業當中將會看到更多的併購案出現”。

在提供SaaS服務的公司股價降低的情況下,買家可以在合理的價格下找到一些標的。在2015年,當那些現金用盡的公司開始拋售時,投資人會更加地注意它們的獲利能力,特別是在廠商家數過多的市場,像是大數據分析產業。

對於許多的軟體公司來說,要達到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所認定的獲利是一個相當高的門檻。市場諮詢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分析師Richard Davis在報告中指出有一些公司甚至連低標都達不到。“現在有許多的軟體公司在以non-GAAP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計算基礎之下,都是處於虧損的情況”。他表示在2013年至2014年公開發行的公司很有可能變成被併購的目標。

太平洋頂峰證券的Brnicle表示提供SaaS服務的公司估值已經有相當大的變化了。在“極盛時期”,它們的價值是收入的6倍、8倍,甚至是10倍,但當它們不再是市場寵兒時,股價則跌落至只有收入的2倍、3倍和4倍。

其中Tableau Software(DATA)、Splunk(SPLK)、網路安全公司FireEye(FEYE)、ServiceNow以及Hortonworks的股價拉回最多。

私募股權公司Thoma Bravo在6月份時買下了Qlik,成為它近期在數據分析領域當中第一間買進的公司。它付出了30億美元的金額,這個價格約為收入的3倍。

行銷軟體公司Marketo的股價在2014年開始上漲。當它的股價在2016年的早期因為整年度的營收預期不佳而開始下跌,Vista Equity Partners隨即以18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間公司,當時的買進價值是公司年度收入的6倍以上。

私募股權公司的新劇本

JMP Securities的分析師Pat Walravens在報告中指出,“今年度的11件科技公司的併購案當中,平均併購的價格較當日的收盤價高了46%,但比該公司52周以來的高價約少了5%,也比從2014年以來的高價減少了20%“。

發行併購研究報告的顧問公司Software Equity Group的副總裁Kris Beible表示,私募股權公司聚焦於成長型的公司,而非轉型成功,並有充沛的自由現金流量的老牌公司。Beible表示有60%公開發行的SaaS公司都能夠產生正數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

他指出,“私募股權公司尋找的是潛在的成長機會。但他們也不會取得營業活動有大量現金流出的公司。Market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它在GAAP下的獲利是負數,但是現金流量仍為正數“。

巴克萊(Barclays PLC, BCS-US)(Barclays)的分析師Raimo Lenschow表示,在2016年有許多的軟體公司在“遭逢困難之前”以及“成長動能出現裂痕”時出售。

其中包括Salesforce.com以30億美元取得電子商務平台公司Demandware的這筆交易。

Lenschow在報告中指出,“從Demandware的監管資料當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的12月份,公司並不願意以每股63美元的價格賣出,但在2015年第四季的財報結果不如預期,管理階層對於未來前景看淡時,則決定出售”。

Salesforce.com則支付了將近收入的9倍價格來取得Demandware。在2016年的交易當中,這個乘數是最高的一個。分析師指出Adobe和甲骨文也曾有意願買下這間公司,這讓董事會有了更多的談判籌碼。

微軟在6月份以262億美元買下了為專業人士提供線上社交服務的LinkedIn。在2月份LinkedIn發佈了不如預期的未來的展望之後,它的股價下跌了44%。儘管微軟的付出價格比當時的股價還要高出許多,但是仍未達到它在2016年高點時的價格。

有許多分析師推測,員工股權獎勵的成本增加或許是LinkedIn願意出售的一個重要原因。花旗集團(CitiGroup, C-US)(Citigroup)表示,從2015年的股權贈與來看,將為盈餘帶來最高稀釋幅度的公司包括ServiceNow、Palo Alto Networks、Splunk和FireEye。花旗集團也指出在評價和收益成長高度掛鉤的情況下,Workday和ServiceNow的獲利能力現在是落後的。(編譯/Ing)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