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SQ)逐步拓展新業務
作者 Roger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oger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Square(SQ)逐步拓展新業務

2019 年 1 月 18 日

 
展開

2018 年第三季以來,Square(SQ-US)股價已經從高點 101.15 元下跌至年底的 55.87 元(2018/12/28 收盤價),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Square 的成長動能,以及估值邏輯怎麼理解。

Square 的營收結構主要為交易收入,而近期成長最快的業務則為訂閱及服務收入,以下為大家分別介紹這些業務:

  • 交易收入:此部分為 Square 的主業,也就是藉由消費者每次刷卡消費來向商家抽成。直接刷卡抽成的比例為 2.75%、手動輸入卡號刷卡則為 3.5% 再加上固定費用,筆者根據財報資料測算,2017 年單位交易收入,Square 抽成比重為 2.94%。
    儘管相較於行動支付同業 Paypal(PYPL-US)的 2.7%,以及傳統刷卡商 Visa(V-US) 和 MasterCard(MA-US)的 2.2% 高,但由於 Square 專注在無刷卡機的中小企業,且利用其他服務來鎖定商家,因此仍然非常受中小企業歡迎。在 2017 年時,此部分業務佔總營收的 87%。
  • 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交易收入:星巴克曾在 2012 年投資 Square,並與其合作發展行動支付,但在 2015 年,由於效果不如預期,星巴克宣布將取消與 Square 的合作,並開發自己的行動支付系統。
  • 訂閱及服務收入:此部分收入為 Square 在支付業務以外,拓展的許多生態系相關業務,讓客戶可以享有整套支付體驗及服務,這些業務包括:當日取款(Instant Deposit)、現金卡支付、外送 APP—Caviar、網站經營及網域註冊服務、電子發票等服務收入。在 2017 年時,此部分業務佔總營收的 11%。
  • 硬體收入:主要為 Square 販賣的支付領域硬體,如讀卡機、POS 機等。在 2017 年時,此部分業務佔總營收的 2%。
  • 比特幣收入:2017 年第四季開始,Square 在 Cash APP 提供客戶購買比特幣。儘管此為新業務,但實際上這塊業務並沒有賺錢,純粹是服務性質。

接下來,我們觀察各業務利潤率狀況,就會發現幾件事情:

  • 支付業務利潤穩定,成長重點在於快速擴張
  • 訂閱及服務業務利潤率最高,實際上,這塊業務在 2017 年貢獻了 21% 的毛利。
  • 硬體業務實際上是為了往後的支付收入布局,因此大多採補貼政策,也就是有名的「刀片與刮鬍刀」銷售方式,導致此塊業務基本上都是虧錢。

若我們要進一步思考,有哪些因子會影響公司的成長動能,就不得不把心思轉移到交易業務營收成長以及生態系的成長之上了。

首先,交易業務的成長公式為:

店家數量 × 單位店家銷售金額 × 抽成比率=交易業務營收

根據網路權威 Mary Meeker 2017 年的報告,Square 店家數量 2015 年 11 月超過 200 萬家,2017 年估計有 288 萬家店家,平均年增率為 20%。

而單位店家銷售金額方面,則有賴於大型商家的增加,因此儘管 Square 從中小企業發跡,近幾年則非常努力地將公司的服務推廣到中型以上的店家市場。

下圖我們可以看出,Square 致力於切入中大型店家市場,2017 年第四季時,中大型店家總消費金額(Gross Payment Volume, GPV)佔比已經達到 47%,即將超越過去發跡的小型店家的消費金額佔比。

最後,由於抽成比率政策不曾改變,因此可以預期這塊政策也將維持現狀。

其次,在訂閱及服務收入方面,由於生態系業務非常雜,難以估算或分析。不過公司在 2017 年分析師大會上有提到相關綜效,以一家年收百萬的公司來說,使用 Square 支付系統的消費為 50 萬美元,則 Square 可以從這家商家拿到約 3,000 美元的調整後交易收入(交易抽成 − 相關直接成本),而這家店很可能使用 Square 底下生態系的行銷工具來降低獲客成本及增加獲利,如發票、融資、客戶預約及忠誠計畫等服務。

整體而言,透過生態系的放大綜效,Square 能獲得比調整後交易收入多一倍的週邊服務收入,加上這部分收入利潤率較高,有助於減緩 Square 虧損的狀況。

最後,若大家攤開財報或看看這家公司的估值,會發現這家公司難以下手。

儘管公司在歷經長年虧損後,終於在 2018 年第三季轉虧為盈,但股價卻已高的不像話,PE 也無法計算。

實際上,這樣的高成長企業,比起獲利,投資人更看重營收的成長。若大家把營收成長率及股價對每股營收的倍數去看,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高達 70%,因此投資人若想以基本面來對這家公司做評價,應該關注營收增長狀況,而非獲利表現。

資料來源:Square 年報、法說會等資料、INTERNET TRENDS 2018 Report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oger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相關基金

美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