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升息」是各國央行的一種貨幣政策手段,能夠藉由調高利率,遏止經濟過熱與市場上過多的資金,但同時也會造成市場衝擊,影響投資人的績效表現。
央行會採行升息的最大主因就是「過高的通膨」。通膨,代表物價水準在一段期間內,出現持續且明顯上漲的現象,而過高的通膨則會嚴重侵蝕民眾的實質購買力。
當央行升息後,股市短期內可能會受到資金回撤而下挫。不過,根據歷史相關經驗,升息背後也隱含著持續的經濟成長,而企業可能因而受惠,創造更好的營收及股價。
理論上,市場利率與債券價格成反向關係,即在升息循環下債市會承受負面衝擊。惟實際市場中,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還包含了企業信評等級、還款能力等多種因素。
以聯準會升息為例,因大宗商品主要為美元計價,故當市場上的美元數量減少時,就會導致價格出現下滑。但中長期而言,大宗商品價格還是須回歸到市場的供需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