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了? ”
“ 如何堅持一輩子不結婚? ”
“ 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會怎麼樣 ”
“ 想這輩子不結婚,活到 60 歲左右就夠了。會面臨些什麼問題和困難? ”
打開論壇,你能看到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打開社群軟體,你能找到許多像 “ 不婚不育互助社區 ” 、 “ 不婚晚婚聯盟 ” 的社團。數據也許更加直觀。中國的結婚率從 2014 年的 9.6 ‰到 2019 年的 6.6 ‰,每年持續走低,而離婚率則從 2014 年的 2.7 ‰到 2019 年的 3.4 ‰,每年持續升高。
許多人早早就決定一輩子都不結婚,自稱 “ 不婚主義者 ” 。 “ 不婚主義 ” 被認為是獨立青年、尤其是獨立女性的宣言,但他們也會面臨許多質疑:不婚是逃避責任的藉口?還是一時趕時髦隨口說說?
三位奉行不婚主義的年輕人跟我們聊了聊,我們想知道,他們為什麼拒絕婚姻,他們如何面對質疑,早早就放棄結婚的他們,又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喜歡自由,說難聽一點是自私、小我
A男, 32 歲,北京,工程師
就是喜歡自由啊,一個人沒那麼多責任也沒那麼多壓力,說白了,就是比較自私、小我。我之前以為自己只是恐婚,曾經有一次已經走到了訂婚這一步,我才意識到對這個事情非常非常抗拒。抗拒到什麼地步呢?那陣子我女朋友忙著看婚戒,拉著我去逛婚博會,所有人都開開心心地準備往下一步走,但我感覺我是個局外人。
我記得看電視劇,裡面有一幕結婚的場景,別人都在歡天喜地慶祝婚禮,新娘她端坐在那裡好像一切和她無關。我當時就是這種感覺。女朋友讓我看婚紗漂不漂亮的時候,我感覺看到的是一個手銬,這個手銬就是我的未來。
我提了分手但是沒人理我,雙方家長包括當時的女朋友都以為我在開玩笑。我被逼得實在沒辦法了,就跟一個喜歡我的女生發生了關係,還故意被女朋友發現。搞得這麼難堪才鬧翻,要不然真的分不了手。後來就越來越覺得自己更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跟一個人過一輩子我真的會產生審美疲勞,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才能讓我保持新鮮感。
從某種意義上,你要說這是為了約炮更自由也沒錯,但肯定也不是隨意濫交。因為我也有聊了 6 年多才走到上床這一步的,也有談了 3 年多的女朋友。所以我的這種關係,其實像沒有未來的伙伴關係。相比情侶在情感上弱一些,距離感多一些。可能跟原生家庭也有點關係。我爸也是花心,出過軌,所以我從小就不覺得婚姻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我根本想像不到我牽著一個女孩子的手走向婚禮舞台是什麼感覺。我對小孩也沒有什麼興趣,我本來想去醫院結紮,但是醫院不給做,做絕育要夫妻雙方簽字,還得生了兩個小孩才給做。
我覺得同居是真正憑意願和情感在一起的,很單純很純粹,而且也很脆弱,但是脆弱和純粹可能會給大家更真實更美好的體驗。但我也接受不了長時間的同居,我跟之前的戀愛對象最多只能同居幾個月。生活習慣不一樣就蠻痛苦的。比如我比較愛安靜,有一次正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被對方電話打斷,以為她會出去聊或者不會說太久,結果帶上耳機也能聽得見她和閨蜜的大笑,當時我就覺得可能各自要有各自的空間。
而且性生活次數和品質比沒同居的時候還要差,可能距離太近了吧,大家都很真實。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有天晚上正在啪啪啪,換個姿勢的空檔她突然說要拿手機。我以為她是想放個影片助興什麼的,結果她是要看男團選秀,應該是總決賽吧還是什麼節目,反正是選秀節目,我真的瞬間就毫無慾望了。
所以真的就是需要空間和距離吧。有些女生知道我不想結婚後挺生氣的,不是有句話嘛,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那就沒辦法了,只能分手。但如果對方一開始戀愛就是衝著結婚來的,目的很明確,我肯定會跟對方說好我是不婚主義。一旦進入到婚姻,問題就多了。愛情是一種情感關係,但婚姻是一種經濟制度,愛情到了最後是不是一定得是婚姻?這個答案其實不是肯定的。
你不覺得現在社會上的網太多了嗎?婚姻關係、跟父母的關係、同學關係、工作關係,亂七八糟的網把你釘在那個點上。婚姻對我來說就是又一張複雜的網,我既不想被人需要,我也不想需要別人。有些人會覺得現在有的年輕人不婚只是為了更自由的約炮,這意思是能約炮約到老嗎?當然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那不婚也是對的,畢竟這麼強烈的性需求,已婚就不約了嗎?這種人不進入婚姻反而是好事兒,還能減少對他人的傷害。
爸媽也知道我不婚的事。畢竟上次結婚鬧得那麼難堪。現在他們也不敢再催我了,當時差點把他們心髒病給氣出來。我平時一個人會看看書,看美劇或者去游泳健身。會定期組織朋友聚會,大家自己做飯,聊聊天玩玩遊戲什麼的。但是最自在的狀態還是獨處,不需要社交,可以躺在床上看書,看累了書一丟就睡覺。
不婚沒有給我帶來痛苦,至少目前還沒有,畢竟大家談論婚姻的好處都是年老有伴、生病有人陪,就現在而言沒有痛苦,只有快樂。你要問我擔不擔心老了以後孤獨,我覺得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跟你結不結婚沒有關係。我想過養老問題,回頭看是在雲南還是在哪裡買個院子,自己種種花種種草,我覺得應該也能過得去。
我現在也開始接觸一些不婚主義的社群,這些社群蠻有意思的。年齡小的,在這方面就很衝,言辭激烈,喜歡嗆人。年齡大的,就很少參與討論,默默做好自己就行了。中間一波的各種糾結。大家在群裡也並不是說要找個對象,其實就是說聊得來的話,我們自己做一個養老社區,到時候幾個人住在一起互相扶持。我現在提前 30 多年規劃這個事情,我不信 30 年還找不到那麼幾個人願意住一塊兒。
人生痛苦大於快樂,我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活著
B女, 26 歲,南京,企業培訓管理顧問
我沒有受過傷,父母婚姻也很幸福。所以我不結婚跟這兩個主流原因沒有關係。
我覺得人這一輩子真的痛苦大於快樂,所以我想盡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著。我也不想對另一個生命或者家庭負責,不想承受太多本來不該我承擔的東西。真的懶得融入另一個陌生的家庭,不想被催生,不想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不想把小家變成大家。一旦雙方開始進入對方的家庭,就會有利益權衡。買車買房、存款、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其實就是兩個家庭的博弈。
而且女性在婚姻中多累啊。你是事業成功的女強人吧人家說你不顧家,你在家照顧孩子又說你沒有自我。太累了,結婚幹嘛呢?至於婚姻能夠帶來的經濟保障,所謂的降低風險,我不太期待也不依賴。而且我們這代人光自己活的體面就已經用盡全力了,更別說還要培養下一代。我身邊都是些中產階級的 80 後,他們對孩子教育的投資讓我望塵莫及,完全打消了我將另一個生命帶來這個社會,去讓他服務更高階級的念頭。男歡女愛自古就有,我並不排斥親密關係,我排斥的只是婚姻裡的家族文化。
我現在就是戀愛狀態,我們都是不婚主義。對方向我表達心意的時候我很惶恐,甚至還不爭氣地哭了,我害怕又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因為願意接受我不婚的男生並不多,曾經有個男生說不介意我不婚,但他的內心還是想改變我。目前為止我最懷念的是那個大大方方在電話裡跟他媽媽說 “ 我女朋友是不婚主義 ” 的男生,他從始至終沒有嘗試說服我,我很感謝他。
有些不婚主義者是害怕長久的親密關係,不想太過依賴一個人,但我還是很追求長久的親密關係的,我只是希望感情能夠純粹。當我覺得不純粹了,我希望可以乾脆結束,不拖泥帶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婚姻給不了我安全感,因為婚姻法不能保證一個人不變心,不出軌,不傷害你。相反它可能流於形式,還會成為一個枷鎖。
我和對象未來可能會拍屬於我們的婚紗照,但是不會登記,不會辦婚禮,甚至不會買房,也不會讓雙方父母坐一起吃飯。總之不會過傳統意義上的婚姻生活,不需要進入對方的原生家庭,不需要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而且我們彼此也是經濟獨立的,他倒是希望我來掌管他的工資,但我拒絕了。我倆就算是日常約會,開銷也是比較平衡的一人一次。我不想擔負太多的責任和壓力,所以不想跟另一半有太多的經濟牽扯。有些人一方面說著自己不婚,另一方面又霸占著對方的錢財,費盡心思的佔盡好處,我覺得這是打著不婚的名義斂財。
我基本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所以週末的話可能就用來補眠,一天能睡 14 個小時左右。其他的時間會去健身房鍛煉,會看看書、看看電影。很多人跟我說,你還年輕,所以你說不婚有權力,但是總有一天你會改變。我確實還年輕,但我不認同我總有一天會放棄不婚。
痛苦和不便目前還沒有,反倒因為我不婚,我沒有催婚催生的壓力,也沒有必須買房買車的壓力。我生活的側重點是工作,所以帶給我更多的機會和成長。別人出不了的差我可以出,別人熬不了的夜我來熬,別人加不了的班我來加。這不是被逼迫的宣言,而是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可以伸手抓住,而不必被家庭牽絆。
我甚至可以為了一個好機會立馬換一座城市甚至是國家,我可以朝著我想要的方向一點點為自己鋪路。至於孤獨,沒必要為了伴侶穩定就搭上自己一輩子。爸媽那邊,剛開始他們會覺得我還小,只是說著玩玩,後來我一次次跟他們分享我的想法,也算是洗腦成功了吧哈哈。他們就也覺得我應該追求自己的理想,應該讓自己快樂。其實我很建議年輕人多跟爸媽聊天,爸媽有時並不是不理解我們,只是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
我不願意為了一個小孩去放棄身體健康
C女, 29 歲,上海,設計師
我有一次去跳彈簧床遇到個學員,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說上課的時候不太敢跳得太大力,因為她剛生完孩子,太用力會漏尿。更別說什麼記憶力衰退、恥骨分離等等,生育對母體的傷害太大了。說不好聽一點,我不願意為了一個小孩去放棄身體健康,去做出那麼大的一個犧牲。
而且我從小就對婚姻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我爸總是欠債,借了錢自己亂花,還讓我媽跟他一起還,我媽的性子又太隱忍,不知道怎麼反抗,只能默默承受。我們家準備買房付頭期款的錢都被我爸花出去了。
直到現在,好像大家結婚前也不會特意去查一下對方的債務情況,可能覺得都變成一家人了,談錢傷感情吧。要麼就覺得對這個人足夠了解,他不會幹出這種事情。另外,他有沒有蹲過監獄?他的身體健康嗎?他會不會有一些意外情況拖你下水?他的爸媽是不是也會跟我爸一樣是個定時炸彈?哪怕現階段對方任何問題都沒有,那將來呢?人都是會變的。
所以我覺得結婚真的是拿自己的一生去賭一個人,賭他能夠始終保持自律,還要賭他的家庭和睦。我覺得這風險太大了。之前的一些戀愛經歷也堅定了我不婚的想法。可能因為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我希望另一半也是學習型的人,要有上進心,要能跟我一起進步。所以每次分手基本都是因為我學習太忙了,沒時間投入更多精力,感情也就越來越淡,就自然而然分手了。
大學的時候談過一個男朋友,本來挺好的,後來發現他是想控制你,嚴重到我穿個白衣服都不行,他覺得內衣太透了。他也不喜歡我總是埋頭學習,覺得我沒有時間陪他,他自己也會有壓力,覺得趕不上我怎麼樣。但是我總不能為了照顧他的情緒就停下來等他吧?後來我就覺得不能強求對方跟我保持步調一致,就還是不要結婚了。
一個人的時候還是挺忙的,工作或者學習、運動健身。我會把健身課安排在早上六七點,每天上完課一路走到公司,路上吃個早餐。學習的話就是買很多課程去看,也不僅限於自己的專業吧。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可以學習的東西,結婚真不是我的追求。我也沒有考慮要孩子,所以我覺得遇到的麻煩事情會少很多。
而且時代總歸要進步的,對於不婚主義者,國外都有各種進步的思想和法律,我們是可以藉鑑的,所以對於未來我是樂觀的。我媽是這麼對我說的,她說如果因為她的催促導致我找了一個對我不好的人,她會覺得內疚,會覺得養了這麼久的女兒被別人糟蹋了。所以其實不存在勸說的情況,反而是我媽看出了我的想法之後,主動跟我說,如果我不想結婚她會支持我。可能也是因為她這一輩子在婚姻中沒有感受到幸福吧。她還說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健康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孤獨不會很可怕,我還挺習慣跟自己獨處,接納自己的。現在通訊已經很發達了,你想要找人聊天完全可以透過任何的社交方式去完成。而且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可能才會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前進的方向。如果有個人特別黏我我反而會受不了,我放著不管的話就變成精神暴力了,這個肯定也不行,所以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最自在。
關於養老,我很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像英國還是哪裡就有一群單身的老奶奶住在一起,情人節的時候她們甚至會喊一幫小鮮肉過去玩,我覺得很有意思啊。我不覺得老了就要躲在花園一角,還是應該保持年輕的心態,我覺得這是我比較嚮往的一個老年生活狀態。再不濟,就多賺點錢去住好一點的養老院吧。
尾聲
現如今,各種愛情教學和交友軟體,讓愛情 “ 死於 ” 過度理性化和愛情套路的普及化,無休無止的自由選擇、社交網路領袖帶起來的水漲船高的擇偶標準,讓愛情變得非常浮躁,在流行計算 “ 投入產出比 ” 的當下,愛情被當做一種需要用特定技巧去經營的政治。 “ 用最少的代價從對方身上取得最大的快樂 ” 的感情觀,讓親密關係變成一種可以衡量收益的商品。
一方面,婚姻需要背負的買房買車出彩禮辦婚禮的經濟壓力、和應付雙方家庭的交往壓力讓男性望而卻步,進入婚姻可能意味著自我價值實現機會的降低,個人生活自由度受限,玩更少的手機,買更多的禮物,操更多的心。
另一方面,女性經濟實力和話語權的提升也給了她們向傳統生活說 “ 不 ” 的權力。越來越多的女性拒絕接受性別化的家庭角色和不公平的家務分工,憑什麼男性想要女性貌美如花、還要女性冒著變老變醜變粗糙的風險生小孩、帶小孩、全職打工的同時免費幫你做家務?
此外,社交網路和交友軟體,讓人們獲得約會對象和性資源比以往都更容易,人們比以前更擔心對象出軌、欺騙,對婚姻的不信任,也讓 “ 婚姻制度終將消亡 ” 的論調頻繁被談起。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獨居,越來越不願意為親密關係去磨合、妥協。在強調白頭偕老的婚姻制度裡,六七十年只有一個性伴侶也讓許多人不能接受。我們還需要結婚嗎?
在《單身社會》一書中,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提到了訪談中最有力、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這句話來自那些結過婚但現在獨居的人——
沒有什麼比與一個錯的人同居,更讓人感到孤獨的了。
孤獨只屬於獨居的人嗎?事實顯然不是。艾里克.克里南伯格還發現,廣交朋友的獨居者,感到孤獨的比率並不是最高的,婚姻不幸福的人,更感到孤獨。當社會主流觀點認為不婚主義者選擇的是社會規則之外的孤獨,其實這恰恰可能是他們避免走向孤獨、追求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方式。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