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0 月 11 日,伊隆・馬斯克重回世界首富。馬斯克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傳統企業家的刻板印象。相反,他像一個十七八歲、初入社會懵懂無知的毛頭小子, “ 敢說敢做、膽大妄為、野心勃勃、異想天開又行動力極強 ” ,全世界都在觀望著他,不乏有些人想看他的笑話,但春風得意的是他,探索星辰大海順便把錢賺了的人,也是他。
顛覆,又何止特斯拉( Tesla , TSLA-US)。馬斯克的人生,到底有什麼秘密?
一、探索星辰大海,順便把錢賺了
做追尋太陽的人
馬斯克小時候怕黑,但當他了解黑暗只是缺乏 400 到 700 奈米波長的可見光光子。他忽然覺得,因為缺乏光子而感到害怕,實在有些愚蠢。從此他就再也沒有畏懼過黑夜。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 “ 馬家軍 ” 品牌從不做廣告,而是把錢投入研發和生產設計,不斷改進產品。作為掌舵者的馬斯克始終用第一性原理嚴肅審視自己所在企業的精神內核,他對此曾公開表示:每家公司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所做的事,到底有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就應該立即停止。
2014 年, Tesla 宣布對外開放所有專利,雖然背後也有商業考量,但馬斯克渴望競爭、藉造車拯救地球的初衷始終未曾改變。
“ 就我個人而言,讓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是我累積財富的唯一目的。除此之外,賺錢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
儘管也會有精神瀕臨崩潰的時刻,但馬斯克說自己從未想過放棄,不是燦爛地活,不然就是安然地死。不知不覺,他成為了那個追尋太陽的人。
偏執狂夢想家
“ 自滿從來都不是明智的,我一直有種存在的危機感 ”
“ 小時候,人們常會問我長大要做什麼,我其實也不知道。後來我想,搞發明應該會很酷吧,因為科幻小說《 2001 太空漫遊》的作者曾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要是我能夠發明出很先進的科技,不就像是在變魔法嗎? ”
最後,他決定攻讀物理和商業。 “ 如果我們有辦法讓全世界的知識愈來愈進步,讓人類意識的規模與範疇日益擴展,那麼,我們將更有能力問出對的問題,讓智慧、精神得到更多的啟迪。 ” 馬斯克身上一直存在一種危機感。這源於他很小的時候就決定要出發,他想要找出生命的意義以及萬物存在的目的。
“ 創業,讓我承受了一大堆的傷害 ”
馬斯克發現,他的朋友對他所做的任何批評,都和黃金一樣有價值, “ 當你談到你的想法時,那些最接近你的人通常都想鼓勵你。他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讓你失望。但這些人也是一個寶貴的資源:他們可以深入地告訴你,你的弱點在哪裡,你需要改進什麼。 ”
“ 任何有智慧的人都能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回饋——這是一個改善的機會。 ” 馬斯克說, “ 你必須嘗試那些會錯誤的方法。然後你的目標就是盡量少地犯錯。 ”
“ 當你第一次創業的時候,你很可能,一切的事情都很好,你的幸福指數很高,然後你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幸福會不斷下降,然後你會經歷整個世界的傷害。
如果你進入任何一個現有的市場,面對那些強大的競爭對手,你的產品或服務必須要比他們好得多,它不能只是有一點點的優勢,因為當你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時,你總是會購買值得你信賴的品牌,除非這個產品有很大的差異性。 ”
“ 你不能稍微好一點,而是要好得多。 ” 與其說馬斯克在創業中成長,不如說他在困難、在生活中成長。 “ 與其逃避,不如直面複雜的人生。 ”
二、揭秘: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馬斯克的危機感
馬斯克從小就是名極客, 12 歲時,他成功設計出一款名為 “ Blastar ” 的太空遊戲,並以 500 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一家雜誌社,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但是暴力的父親和同學的嘲笑讓馬斯克的童年並不快樂。
他因此選擇寄情於書本,一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為他打開了進入新世界的大門。而這不僅塑造了他卓越的格局視野,也給予了他巨大的人生使命。此後,馬斯克更是幾近半生都在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萬物繁衍的價值。
伴隨閱讀的深入,馬斯克的危機感也與日劇增。在看完《銀河系漫遊指南》後,他認定網路、清潔能源、太空探索會是三個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領域。而想要在這些方面有所建樹,他所在的南非顯然不是久待之地,北美才是科技浪潮的集散中心。於是 17 歲的他,拿著一箱書、一背包的衣服,前往加拿大皇后大學就讀,後來又申請到沃頓商學院轉戰美國費城。
第一性原理主義
在經濟學方面頗有造詣之外,馬斯克還是名物理學學士。物理學思維會將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實質,助其在高新科技方面尋求突破,而商學則能為圓夢提供真金白銀。在大學裡,將商學和物理作為主修方向,真切地鍛造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維。
第一性原理主義者的邏輯思維:從物理學角度看世界,一層一層撥開事物的表象,看到其中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而第一性原理成就了包括馬斯克在內的諸多天才,也順勢賦予了他們普遍的弱點:這些人的世界裡沒有灰度。
成功之前,永遠做那個最冷靜的人
馬斯克曾經說過:創業就是一邊咀嚼玻璃,一邊凝視深淵。殘酷的現實使近一半的創業公司在開業五年後倒閉,這些創業者熬過了新創,卻沒有撐住 “ 新浪潮 ” 的衝擊或 “ 寒冬 ” 的侵襲。即使早已貴為現實版的 “ 鋼鐵俠 ” ,馬斯克也有在一週內狂燒一億美金的恐慌中努力掙脫的身心俱疲。但第一性原理讓他的世界裡只剩下:我下一步該怎麼做,而沒有我過去為什麼不這麼做。
2008 年 8 月 2 日,觀測中心裡原本歡呼雀躍的人群突然陷入集體沉默。 “ 獵鷹 1 號 ” 發射成功後不久,突然出現故障,而這已經是近期內的第三次發射失敗了。士氣低落,人心渙散。馬斯克立即趕來安慰員工並鼓勵大家回到崗位繼續工作。很神奇,眾人很快恢復心情,開始分析發射失敗的原因,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路徑。
與此同時,馬斯克也就此次發射在大眾面前作出回應: Space X 計劃用另一艘火箭嘗試第四次發射,第五次發射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但又有誰知道,彼時的他正經歷著離婚風波的反噬,無論特斯拉還是 Space X 都陷入進巨大虧損,而在那一年,隨著雷曼兄弟的倒閉,金融海嘯隨即席捲全球,爭取企業續命的機會變得更加微乎其微。
好在,一個月後的 9 月 28 日, “ 獵鷹 1 號 ” 發射成功並順利完成回收。但慶功會結束後,馬斯克就開始了新一輪融資之旅,公司已經幾近彈盡援絕,但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前投資人卻意欲逼宮。馬斯克果斷將股權融資變為債權融資,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也只有這份決絕才有可能拯救於萬一。
在 “ 詭計 ” 與勇氣的雙重疊加下,特斯拉終於起死回生; Space X 也在性命攸關之時獲得了 NASA 16 億美元的合約款,得以繼續完成未竟的太空冒險。成功之前,永遠做那個最冷靜的人,這樣你的人生才有可能隨時翻盤。
從宇宙的起源看世界
如今,特斯拉已成為全球最酷純電動豪華汽車的代名詞。先前,該領域之所以沒有突破性成果,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因為電池成本的居高不下。很多投資人和從業者一致認為:在革命性技術出現以前,電動車產業難有實質性進展。的確,每千瓦時 600 美元的價格顯然讓產業人望而卻步。
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會如何切入呢?從電池的構成算起。電池包含的物質無外乎是碳、鎳、鋁、鋼以及一些高分子。供應商提供的價格太貴,那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直接購買這些原材料,需要多少錢呢?經過問詢,每千瓦時只需要 82 美元。
在馬斯克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火箭發射之後就該一去不復返,但馬斯克根據第一性原理提出質疑:汽車可以重複駕駛,輪船可以重複出航,那為什麼火箭不能重複升空呢?這個理念從被提出到夢想照進現實,僅用時 6 年,在可回收火箭問世後, Space X 火箭的發射成本變為產業標準的 1 / 5 ,未來更有望降至 1 / 10 。而一旦突破了思維的邊界,高科技就會脫離單純的技術範疇,而更多意味著一種顛覆性創新以及從無到有的再創造。
多元跨界,背後是融通思想
第一性原理在認識到事物的本真後,還會將其遷移到其他領域。這就使得馬斯克在提倡專家思維的創投界極其特立獨行,他以多元思維在跨領域、跨學科間多有建樹。馬斯克把汽車製造業的低成本收入線和推力可調發動機應用到了火箭產業,使後者高成本、不可重複使用的劣勢得到改善。在讓不同型號的火箭擁有了統一的模組組件後, Space X 實現了批量化生產。
受汽車產業的啟發, Space X 還採用了可調節推力的 “ 灰背隼 ” 發動機。發射時, 9 個發動機一同工作,著陸時,只保留 3 個發動機繼續工作。這就像一個人既是世界舉重冠軍,又能靈巧地拿起繡花針,難度系數之高震撼全產業。同時,馬斯克團隊還把火箭產業的高性能輕型材料與電池優勢注入了汽車產業,讓後者的續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將第一性原理運用到極致,就是做到領先
世界範圍內的所有巨頭,無論是蘋果(Apple, AAPL-US)還是微軟(Microsoft, MSFT-US),抑或是阿里還是騰訊( 00700-HK ),都面臨著前浪和後浪的夾擊。但馬斯克的挑戰者卻總是晦暗不明。他很早就意識到:每個圈層其實都不大,消費者也很念舊,走差異化競爭,或是在同質化競爭中做到絕對的物美價廉。
這就好比, 19 世紀時,如果想提高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會挑選更快的馬,但馬斯克一定會想,能否應用最新的內燃機技術。多數人所慣用的類推思維,總會透過橫向、縱向對比,以競爭對手為參照,查看自己所處的位置;或者對比過去的自己,審視如今的我該何去何從。
而作為第一性原理主義者的馬斯克則不會被已有的經驗和既定的模式所左右。2001 年,他和一個好友聊天,談及移民火星的問題,馬斯克的思路很簡單,既然 1969 年就到達了月球,那現在差不多也該登陸火星了。之後,他查看 NASA 官網尋找相關時間表,卻一無所獲。後來,馬斯克意外得知:小布希政府在對火星移民進行測算後,認為 100 億美元的成本太高,遂將該計劃取消。
馬斯克轉念就想,那我能否單程花費 20 萬美元完成移民火星的計劃呢?這便是他建立 Space X 的初衷。正如人們所說,順流而下很輕鬆,但這條路上也往往人滿為患。反之,逆流而上的道路雖然坎坷,但競爭者卻寥寥無幾。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不妨多幹些首開先河或者比他人強 1000% 的事,儘管短期內會給自己和團隊帶來巨大壓力,但一旦成功,也必將產生一騎絕塵的絕佳效果。
用負面回饋修正先前的假設,all in,做那個最後站著的人
第一性原理就是回歸理性思考。在矽谷圈一直也流傳著一句話,失敗如影,速速前行。唯有all in,才能做那個最後站著的人。
在 PayPal 之前,馬斯克和弟弟還創辦過一家名為 Zip2 的公司。那時,他們經濟拮據,租住在一間辦公室裡,每天跑去YMCA(基督教青年會)洗澡,而且兩人還得共用一台電腦。而 Zip2 的網站也只能在白天上線,因為晚上馬斯克要繼續寫程式完善。這種不舍晝夜的生活,在功成名就後,也依舊如常。
2018 年,為緩解特斯拉所背負的巨額帳務,馬斯克決定大規模擴產 Model 3 。眼見已有的 2 條組裝線無法達到每週 5,000 輛的定產目標, 3 星期內,馬斯克團隊就在特斯拉的停車場上建起了第三條生產線,很快,產量就提高了 50% 。而馬斯克日夜穿梭在工廠間排憂解難,他只想以此告訴自己的團隊,我知道你們很難,但我一定會承擔更多。
當年 10 月,特斯拉宣布實現獲利。創新不僅有風險,而且道阻且長。當初馬斯克決定做 Space X 的時候,很多航天前輩都公開表示反對,其中就包括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尼爾・阿姆斯特朗以及最後一個登月的尤金・塞爾南。而這些人都是馬斯克心中的英雄。
被你仰望的人卻在你前行的路上妄加論斷,馬斯克難過之餘,也希望這些崇敬的前輩能來到 Space X 親身感受下他的所作所為。而在以汽油車為主流的 2001 年,特斯拉的強勢介入,亦遭到石油巨頭們的圍追堵截,甚至連總統候選人都曾出來公開表達質疑。但是,最終,馬斯克還是贏了,特斯拉不僅連本帶利還清了政府貸款, Space X 也在通往火星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也讓馬斯克學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負面資訊,他會思索其背後的原因;面對正面讚頌,他也不會沈浸其間太久,之後會重新回到追根溯源的既定軌道中。
“ 當你聽見關於你或你創造的事物並不完美時,的確非常痛苦。然而不痛苦,並不意味著完美,有時只是因為得過且過。但是既然感到痛苦,就要找到痛苦的源頭,然後將其剔除,才能獲得幾何式的成長。這也是為什麼日益精進的人都能不斷打破舒適區。但凡走,就會遇到困難,但是自我革新總強過被迫改革,前者還能掌握主動權,後者很多時候就身不由己了。 ”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馬斯克的經歷、思維,以及他的成功,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但並非要達到馬斯克那樣的成功,才能彰顯生命的意義。他的成功對普通人亦有借鑒意義,至少能讓我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成為最好的自己。
擁有科學思維,是成功的前提
馬斯克曾表示,樹立科學思維,有助於搞清事物真相。何為科學的思維?在馬斯克看來:
第一,提出一個問題。
第二,盡可能收集多的證據。
第三,根據證據制定公理,並嘗試為每個公理設定一個可能性的機率值。
第四,根據有效性得出結論,以便確定:這些公理是否正確、是否相關、是否必然導致這個結論,以及有多高機率?
第五,試圖推翻結論。尋求別人的反駁,進一步幫助打破你的結論。
第六,如果沒有人可以使你的結論無效,那麼你可能是對的,但你並不一定是對的。
這就是科學的思維,這對於搞清楚棘手的事情很有幫助。
“ 大多數人不會使用它,他們更願意一廂情願,他們無視反駁,他們根據別人正在做什麼和沒有做出什麼的結果來形成結論。這樣的推理就會導致‘這是真的,因為我說的是真的’,但不是因為它客觀上是真實的。
我天生擅長工程學,這是我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天賦,對別人來說很難的事對我來說很容易。
曾有一段時間,我以為事情如此簡單明了,每個人一定都知道這些。比如房子裡的電線是怎麼工作的,以及斷路器的工作原理,什麼是交流電和直流電、安培和伏特是什麼,如何混合燃料和氧化劑以製造炸藥。我以為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知識,但實際上不是這樣。而對於這些人我的建議是,想要明白事物的本質,應該讀一讀書,偶爾也可以逛逛 Reddit,因為我就是靠書本長大的。 ”
關於成功,我的 4 點秘訣
在一次演講中,馬斯克曾說, “ 很多人問我,我成功的秘密是什麼?有以下 4 點:
第一,非常努力地工作。想創業的人,尤其得如此。
我跟我弟弟成立第一家公司 Zip2 的時候,我們租了一間辦公室,直接就睡在沙發上,每天跑到YMCA洗澡,而且兩人只有一台電腦。我們的網站只能在白天上線,因為晚上我要寫程式。就這樣,每週工作七天,只要是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
第二,吸引頂尖人才與你共事。
企業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創造產品或服務。不論你要創業或進入企業工作,關鍵都在與頂尖人才共事。你應該設法加入一個優秀團隊,跟那些讓你佩服的人一起工作。創業的話,更要想盡辦法,找到最厲害的人才。
第三,聚焦在訊號,而非雜音。
很多企業混淆了焦點,花很多錢去做一些不會讓產品變得更好的事情。在特斯拉,我們從不做廣告,而是把錢投入研發和生產設計,不斷改進產品。每家公司都應該自問,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到底有沒有讓產品或服務更好,如果沒有,就應該喊停了。
第四,不要盲目跟隨潮流。
物理學研究的第一條原則,不要以類比方式來推理,應該從最根本的真理開始思考。物理學家就是運用這種原則,搞懂一些反直覺的東西,例如量子力學。所以,多利用這個原則來判斷,你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合理有意義,還是其實你只是在跟隨別人?如果你想開創新事業、開發新產品,這是最好的思考方法。 ”
“ 也許這些,你已經聽過,但確實沒有什麼捷徑了。
對於發現社會上的需求,如果你發覺這確實是大家所需要的,你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研究、解決。我覺得,最適合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大學時代或大學剛畢業,因為這個時候你身上承擔的責任較輕,不需要養家。隨著時間推移,你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你就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年紀愈大,要承擔的責任愈多。你要面對可能會失敗的風險時,往往還要考慮到身邊的其他人,變得比較猶豫。 ”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