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50 歲中壯族怎樣規劃保險?朝 3 方向思考,安心退休!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50 歲中壯族怎樣規劃保險?朝 3 方向思考,安心退休!

2021 年 9 月 14 日

 
展開

前陣子參加同學會,好久不見的同學,笑談當年往事,聊家庭聊工作,當然話題也離不開健康及退休,50 歲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開始面臨了一些人生的難。有的人父母年邁需要照料,有的人孩子還小養育有責,有的人是三明治族群蠟燭兩頭燒,而且也開始擔心退休後的老年醫療以及退休安養的問題。

台灣的投保率非常高,一般 50 歲以上中壯族群的朋友(簡稱 50+)通常都有買過保險了,但很可能在早期買了後,就都沒有調整跟檢視過,所以我通常會幫朋友先檢視他現有的保單,並且了解家庭狀況以及價值觀等,再跟他討論如何規劃。

通常,如果家庭責任已了,如父母不在了,小孩成年有工作了,只要顧好自己就行了,會建議可以規劃老年的醫療保障,以及退休金的安排。如果像是三明治族群,家庭責任未盡,也會將壽險,意外險考慮進去。

50+ 的族群,我認為在保險規劃方面有三個面向可以考慮:

A.醫療保障

實支實付保險
早期買的實支實付險,可能續保年齡只到 65 歲或 70 歲,已經無法涵蓋保障現代人的長壽趨勢,另外新型態的醫療技術成為趨勢,若要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健保以外自費的部分會相對提高,所以可考慮加買第二張能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險來補強。目前較新推出的實支實付險,通常續保年齡會提高到 80 歲或 85 歲,也有自負額型態的實支實付險,可以墊高原有實支實付的額度,及終身型的實支實付險面世,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意外險
50+ 族群,意外保障不可少,意外乃意料之外,發生了常措手不及,常聞因發生意外身故或失能而使家庭生計陷入困境的狀況。意外險是依職業類別計算保費,一般職業的上班族群,保費通常不高,而且通常意外險主約,會有失能一次金的給付,有的保單也會有發生失能狀態時,按月給付失能照顧金的項目,可以部分替代之前的失能扶助險停售後的缺口。日額給付的意外險附約也能有骨折未住院的理賠,這部分也是 50+ 族群發生意外事故時常伴隨的狀況。

重大傷病保險
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保險,是比較新型態的險種,是依照健保署核發的重大傷病卡認定,爭議較小,一般人擔心的癌症,也涵蓋在保障範圍中。而一次給付金,可用在較好、較即時的醫療照護,也可當作發生重大傷病後,調養期間無法工作的生活緊急預備金。

長期照顧保險
長壽高齡的趨勢,加上少子化,照護人力的不足等,我們可能面臨養不起的未來,日本「下流老人」的社會現象,其中有一個面相就是,老後的安養照顧,因為沒有事先安排好而發生。失能、失智、長期臥病在床,都需要耗費掉相當龐大的資源,也常常是拖垮家庭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適度的規劃長期照顧保險是必要的。

B.退休金流

根據世界銀行的三層式保障模式,呈現一個金字塔形,金字塔的最底層是社會保險年金制度,中間則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制度,而最上層是自己準備的部分,在台灣,一般勞工階級,最底層的社會保險年金是勞保年金,而企業提供的則是勞退新制勞工退休金,但是勞保破產時有耳聞,而勞退新制的基金操盤表現不彰且民眾自提意願不高,目前看來自求多福的部分要更加的注意了。

我們會依據上述的勞保以及勞退所能領到的金額,再加上估算退休後每月需要多少的花費開銷,以及根據過往投資的經驗、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要留資產給小孩等,綜合考量來安排退休後的金流,以期能夠安穩的支應退休生活開銷為目標。

透過年金險,可提供一個穩定的金流,在選擇上面也相當的多元,例如傳統的固定利率型年金,或是依照宣告利率調整的利變型年金,又或者是依照投資績效表現的變額年金,及透過投資型保單連結的類全委帳戶,由專業機構代操所提供的撥回金,若規劃的資金只想供自己用,新型態的儲蓄保險商品也有可設定固定年期分年給付,精算在有生之年完全用在自己身上,享受「破產上天堂」的最高境界。這些都是一些可以供規劃的工具。

C.傳承分配

《保險法》第 112 條規定「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及《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6 條規定不計入遺產總額第 9 項「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

上述法規可以看出,「指定受益人」在被保險人死亡時所給付的保險金額,可不計入遺產總額,也就是說,不用課徵遺產稅。

50+ 族群若是有相當資產者,通常也會開始考慮傳承及分配問題,這部份可以透過身故保險金受益人安排,因為不計入遺產總額,可以補足遺產分配時因特留份所受的限制,但要注意,因為依據《稅捐稽徵法》第 12 條之 1 所規定的實質課稅原則,身故保險金在特定的樣態下,還是有可能會被併入遺產課稅。但由於保險金確定給付的特性,很適合當作遺產稅完稅的現金稅源來源。

註:財政部 109 年 7 月公布「實務上死亡人壽保險金依實質課稅原則核課遺產稅案例及參考特徵」八種樣態 1.帶病投保 2.高齡投保 3.短期投保 4.躉繳投保 5.密集投保 6.舉債投保 7.鉅額投保 8.保險給付相當於已繳保險費加計利息金額。

如粗略概算,有 1 億遺產淨額的家庭,遺產稅應納稅額為 1250 萬元,1.5 億遺產淨額為 2250 萬元,2 億遺產淨額為 3250 萬元,3 億遺產淨額為 5250 萬元。台灣有很多有房產但沒有足夠現金準備的家庭,這時候的稅源準備就很重要了,因為沒有完稅,原則上資產是不能處分與分割的,若不得已用《遺產與贈與稅法》第30條實物抵繳,如用股票或不動產抵繳方式來繳稅,就可能有損失的風險。

另外若是擔心身故保險金,遺族無法妥善管理或者需要專款照顧,也可以透過保險金信託幫保險再買個「保險」,讓照顧家人的心意可以延續。

也提醒 50+ 族群規劃保險,有下面 4 點考量需要注意:

A.預算考量

若是經濟上負擔較重的家庭,可以定期險為主,終身險為輔,且需同時做好理財規劃,因為定期的醫療險到年老後的費率會較高,所以醫療的預算與退休金安排必須取得平衡。

若是經濟寬裕,則可考慮增加終身醫療險。

B.整體考量

50+族群在規劃保險的時候,最好以家庭為單位來整體考量,常見到很多的父母因為疼愛小孩,將保障型保險(定義為純保障型,理財功能型如子女教育金規劃則另計)的保費都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忽略了自身的規劃。孩子的部分,有基礎的醫療保障即可,剩下的,孩子成年之後,或許有新的規劃方式以及險種,當務之急應該是,將自身的風險規劃先考量完善,也不會造成因為父母沒有規劃好自己的保險,而帶給孩子將來照護年邁家人的負擔。而壽險保障討論的重點則包括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誰,及喪偶時可能增減的開支等,來做保額的安排。

C.體況考量

50+ 族群通常或多或少開始有些體況,少有「完璧」之身,這部份要提醒有體況還是要誠實告知,才不會造成保險效力有瑕疵,而引發日後的糾紛,一般來說告知體況保險公司會有四種可能核保狀況,正常承保:如盲腸切除;加費承保:如高血壓;除外承保:如胃潰瘍;拒保或延謝:如糖尿病,當然上述的舉例還是要依個案認定。但有機會可以買保險,還是建議要規劃,因為人有百病,曾經就遇到一個案例是曾經心肌梗塞患者,而癌症險可以承保。

◎若真的因為體況而無法買到醫療險,則必需要加強儲蓄理財的部分,例如儲蓄險,年金險,來儲備老年的醫療準備金,也可以考慮加強意外險,或是如果親屬所屬的公司或機關團體有團體保險,且能概括承受免健康告知加保的話,也可以選擇加保。

D.女性考量

特別一提的是家中女性成員,因太太通常年齡比先生小,而且女性平均壽命較長,所以一般歷經喪偶後會獨身很長的時間,加上女性特有疾病等,這些部份的醫療保障,照顧安養,退休金流等也要列入規劃考量。

規劃前要保單檢視

最後建議 50+ 族群投保之前要先做好保單健檢,專業的保單檢視,必須請有經驗的顧問,細心爬梳保單裡面所有的歷史批註,注意到是否減額繳清,終止附約,變更保額,更改受益人等。除了檢視保障與保費是否適足外,常見到忽略的是保單關係人的安排。要保人、被保險人、身故受益人、生存金受益人,這三方關係的安排會攸關到稅務問題,或是無法照顧到想照顧的人,不可不慎。

而身故保險金,或是長期照顧保險金等的安排,也很重要。如果想要照顧家人,試想,未成年的孩子若拿到了一大筆身故理賠金,他可能是無法管理的;或是發生長期照顧狀態時,能照著您還清醒時的意識執行這筆專款嗎?如果有這方面的擔心,這個時候是否有信託安排就非常重要了。

保險規劃是家庭理財規劃不可或缺的一環,牽一髮可能動全身,所以必需結合價值觀、財務目標、家庭責任等面向整體考量,這是50+族群在規劃保險時必須注意的。

本文作者:駱潤生(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保險本舖」諮詢顧問)

理財+1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