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一篇我們可以了解中鼎( 9933-TW )正面臨獲利嚴重衰退情況,究竟這個衰退情況有多嚴重,未來是否有機會復甦,我們需要進一步從財務數字進行分析。
營收衰退並不嚴重
雖然前面提到中鼎面臨嚴重的衰退問題,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去看中鼎 2019 年的營收,其實是和前一年差不多的,雖然與 2017 年的營收高峰有落差,不過依然相去不遠。
不過考量到在建工程金額處在歷史高點,只達到現在的水準不免讓人遺憾,根據法說會上經營團隊的解釋是由於前一年新簽約的案子有部分遞延,在營收上比較沒有反映出來。雖然中鼎 2019 年股東會時曾喊出力拼 2020 年營收達 1000 億,但以目前 2019 年新簽約金額偏低的情況來看,如果新承攬金額衝不上去, 2020 年營收可能連回到 2017 年營收高峰都讓人存疑。
毛利率下滑為衰退主因
2016 年以前,中鼎毛利率多在 8 ~ 10% 之間,而在 2019 年法說會中,經營階層表示,中鼎合理的毛利率應在 7 ~ 7.5% 左右,相較歷史有些差距,估計可能是由於 2014 年前油價處於百元以上高檔,對於煉油石化相關廠房的需求較旺盛,而近年油價在相對低檔徘徊,煉油石化廠房的需求減少,競爭激烈導致毛利下滑。
不過中鼎 2019 年前三季的平均毛利僅有 5% ,第三季單季甚至僅有 3% ,考量到合併營收中崑鼎( 6803-TW )的 25% 高毛利,中鼎本身的毛利恐怕更低。公司指出毛利率主要的下降原因來自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 RAPID Package 1 RFCC, LTU, PRU Project(簡稱 P1 廠)試車時發生爆炸( 連結:Fire at Petronas’ RAPID oil refinery quickly tamed ),導致時程延後,持續產生額外的成本,不過中鼎表示是業主的問題,預計將獲得相關金額的追加,估計 2019 年底會完成談判。談判完成後有機會講之前損失的部分補回來。
營業費用率嚴控在 3%
雖然毛利率顯著下滑,但是營業費用是經營團隊較能有效控制的部分,在法說會中也著重提到會將營業費用嚴格控制在 3% 。在下圖中我們也能發現中鼎在同業中營業費用的表現相當優異,波動性也非常低。
子公司崑鼎為 2019 年主要獲利來源
受到毛利率嚴重下滑的侵蝕, 2019 年前三季最主要的工程部門竟然是虧損的,根據報導,除了馬來西亞的案子,台灣三大電廠的工程結算也遞延,我們或許能關注一下 2019 年 12 月的營收情況,看看這兩個部分的結算是否會趕在年底前完成,過去中鼎 12 月營收都會由於年終結算達到高峰。
而在中鼎本身工程業績不佳情況下,底下的小金雞崑鼎算是撐起半邊天,前三季貢獻了中鼎大部分的營業利益,雖然 2019 年獲利情況較前一年微幅下滑,但預計未來依舊能穩定貢獻獲利。
轉投資部分好壞參半
中鼎旗下除了崑鼎、新鼎( 5209-TW )兩間上市櫃公司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轉投資,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有兩家:京華城( 1519-TW )與寶德。
京華城在 2019 年 9 月終於順利標出,金額高達 372 億元,中鼎持有 2.2 萬張京華城股票,普通股持股約 2.26% ,帳面價值為 3.6 億元,估計未來可獲利約 3.8 億元(詳細估算請參考中工( 2515-TW )-財務績效分析)。
而寶德則是一間生產太陽能上游多晶矽材料的公司,中鼎投資金額約 18 億元,持有 16% 左右股權是第二大股東,但由於生產成本過高,產品無競爭力,導致虧損連年,甚至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 2019 年前三季虧損超過 34.6 億元,中鼎則認列超過 5.5 億元的權益法投資損失。對於手上這個燙手山芋,中鼎預計針對寶德進行資產重分類,從權益法投資中排除,改以公允價值顯示,雖然避免每年對於損益表的傷害,進行重分類時可能會產生相關資產減損。
結論
中鼎 2019 年獲利不佳是既成的事實,不過中鼎也並不是間多差的公司,營收依舊是台灣工程承攬業的領頭羊,甚至是第二名的三倍之多,營收成長則要持續觀察新簽約金額能否增加。而毛利率部分是導致 2019 年衰退主因,就目前得到的相關資訊來推測,毛利率的衰退偏向是偶發性的,而非長期將維持低水位,可以期待未來毛利率回到正常的 7% 水準。
考量到崑鼎近幾年對於中鼎獲利的貢獻非常大,崑鼎公司的發展也將會左右中鼎的價值。至於其他轉投資部分也應該持續留意,無論是京華城或是寶德的一次性處理都有可能會對單季損益造成很大影響。
台灣最大的工程承攬公司能否重返巔峰,到了 2020 年將會有答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