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上班常疲倦、做什麼都沒勁?小員工如何擺脫職業倦怠?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上班常疲倦、做什麼都沒勁?小員工如何擺脫職業倦怠?

2022 年 1 月 16 日

 
展開

你常常用什麼方法來消除倦怠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厭煩工作,不想上班;經常感覺疲倦,坐著什麼都不干都覺得累;幹什麼都沒勁,生活沒有樂趣;對別人越來越冷漠,沒耐心……

如果你有了上述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有了「職業倦怠」。

出現了職業倦怠,不僅讓你失去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否定自我價值,這種工作的痛苦、壞情緒會蔓延到生活中,傳染給你的家人。

其實,我也有過一段這樣的日子。長期從事同樣的工作,天天重複做同樣事,消耗了我所有的激情,感覺特別心累,回家後什麼事都不想做,先坐沙發上休息一會兒才能緩過勁來。

中國近期有個調查顯示「近 7 成年輕人下班回家先躺著」,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如此,竟然這麼多的人都和我一樣。

前幾天和一位心理諮詢師聊天,她告訴我,以前職業倦怠工作久了才會有,而現在年輕人厭倦一份工作的週期越來越短。找他做心理諮詢的,竟然有上班才 8 個月就開始職業倦怠的。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先來看看職業倦怠的定義,分析它的產生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什麼是職業倦怠?

1974 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羅伊登貝格爾(Herbert J.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職業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用來指人們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2019 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ICD- 11)名單中,並將其描述為:未能成功處理的、來自工作場所的長期壓力。

職業倦怠有 3 個主要特徵:

  1. 情緒耗竭(Exhaustion):感覺自己的情緒和資源都耗盡了。幹什麼都覺得沒意思,不想幹活,甚至對工作產生了極度的厭惡和強烈的抵觸情緒,常常會產生疲憊、頭痛、四肢酸沉等症狀。
  2. 去人格化(Cynicism):漠視工作,對待領導和同事消極、冷漠、疏遠。他們不把自己當人,也不把別人當人。
  3. 自我效能降低(Reduced professional efficacy):取得成就的能力下降,逐漸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進而對自己做出消極的評價,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嚴重懷疑自己的價值,常常伴隨有無力感、抑鬱感。

簡單總結這 3 個特徵:「心好累、不高興、我不行」。職業倦怠很普遍,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誰都不可能在工作中永保熱情、亢奮的狀態。

※提供數據資料:
1. 美國心理學會數據顯示,53% 的人認為工作讓他們極度疲累
2. 《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顯示,7 成上班族輕微倦怠13% 的人重度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不是疾病,但如果不及時解決,恐導致個人狀態持續惡化,嚴重起來甚至會造成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你的家庭生活和職業發展。

你為什麼會職業倦怠?

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這 3 種原因。

一、工作原因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工作內容單一、天天做重複的事,一點挑戰性都沒有。這樣工作 10 年,其實是把 1 年的經驗,重複用了 9 年,這樣的工作可以一眼望到頭,真有種「 25 歲已死,75 歲才埋」的感覺。

工作太不確定也容易產生倦怠,如果你的工作內容頻繁變動,這種不確定性會讓你特別沒有安全感,容易讓你無助、焦慮,從而對自我產生懷疑。

二、組織原因

當你受到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比如昇職、加薪、受到領導表揚,你會厭煩工作嗎?自然不會!你每天上班都會元氣滿滿,跟打雞血一樣興奮。

但如果你和公司文化理念不和、沒有受到公平待遇、薪資不合預期,與領導、同事相處不融洽……如果你長期不被認可和尊重,工作沒有成就感,心靈沒有滿足感,那你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三、個人原因

心理研究發現,職業倦怠和不同的人格特質也有關係,某些種類的人就是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我的朋友小文是個內心脆弱的人,工作遇到一點困難,她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被領導批評後,就開始自卑、不安、恐懼;遇到一點小事,就焦慮得睡不著覺,情緒波動非常大。

她工作的動力全部來自於別人對她的肯定,一旦沒有得到肯定,或受到批評,她就無法獲得成就感,會立刻變得消沉、沮喪。

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和鼓勵來確定自己價值的人,內心不夠強大,沒有自驅力,更容易產生倦怠。

擺脫職業倦怠,試試看這 6 招

一、儀式感,是擺脫倦怠的興奮劑

生活需要儀式感,其實,工作也需要儀式感,它會讓你用莊重而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職場裡的每一天。它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力量。

日劇《我,到點下班》裡,女主角東山結衣就是個儀式感滿滿的人。她每天早上提前 5 分鐘到公司,把一項項任務寫在一張張便利貼上,貼到電腦邊,然後集中精力工作,完成一項,撕掉一張,這意味著前一刻的工作已結束,可以開始另一段工作了。

這個小儀式給自己增加一份信心——工作越做越少,同時也給自己一個信念——接下來的時刻,會做得更好。直到電腦邊所有便利貼都撕完了,一天的工作就可以完美收工了。

一個個有創意又溫暖的儀式,能喚醒你對工作的尊重與敬畏,它會讓你記住這一天的與眾不同,也會讓你從這一天起變得與以往不同。

找到屬於你的職場小儀式,能重燃你的工作熱情。

二、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有句話說「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想要不倦怠,你就要換個思維,重新看待你的工作。

比如,給領導寫材料的工作,特別容易厭煩,因為天天和文字打交道,太枯燥也太累了。當年傅盛被安排給周鴻禕寫會議紀要,常常忙到半夜,有時寫到凌晨 3 點。

可是別人眼中的枯燥,卻是傅盛眼中的機會。他把每次寫紀要都當作一次學習的機會。

後來傅盛總結道:寫會議紀要這件事不僅是為上級服務,而且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整理、提煉、反思、深入思考別人思考和決策的方式,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換個視角看待工作,你就會有新的發現,面對新事物,你自然不會倦怠。

三、自我激勵

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連續 12 年榮登世界金氏記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他連續 12 年平均每天銷售 6 輛車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喬.吉拉德是如何保持工作激情的?

他有一個小竅門,每天出門前他都會對自己說:I feel good.(我感覺很好)I feel great.(我感覺好極了)I’m No.1.(我是最棒的)然後他再打開門,像豹子一樣衝出去。

正是每天這樣的自我激勵,才讓他數十年如一日保持激情不厭倦。

工作本來就是枯燥的,再喜歡的工作日復一日你也會厭煩,我們要學會對自己心理暗示,唯有自我激勵可抵歲月漫長。

四、找到驅動力,就找到了工作的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貝弗利波特說:「典型的職業枯竭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喪失了工作動力。」想要不倦怠,你就要找到工作的真正驅動力。

馬未都曾講過一個故事。

佳士得公司門口有個老「門童」,是個拉門的老頭,他沒學歷,十幾歲應聘幹的就是這個工作,一直幹到退休。

他為什麼能在「拉門」這個平凡而枯燥的崗位一做就是一輩子?因為他有內驅力——「我很重要」,這也是他工作的意義,一份有意義的工作能讓他發自內心熱愛這份工作。

幾十年來,凡是進佳士得公司拍賣的人,他都熟記於心,一眼就能認出來。於是他變得非常重要。老闆讓他參加酒會等很多重要儀式。因為在這些酒會上,他知道在場的大部分老闆的底細,所以這些重要場合就需要他出席。

內驅力很多時候是精神的力量,比如個人能力提升、自我肯定、工作高滿意度、能發揮個人潛能……這些都能成為你的內驅力。

找到你的內驅力,會提升你的職業滿意度,內心滿足,再枯燥的工作你也不會厭倦。

五、休假和放鬆

TED 上有一位設計師的演講《休假的力量》。每隔 7 年,這位設計師都會關閉他的工作室 1 年去休假,以恢復他的創作靈感。他解釋了常被忽略的休假的價值,並展示了他在巴厘島休假時受啟發而創造的作品。這些作品比之前的更有創意。

每次休假都是一次自我反省的過程,都是在 7 年努力過後的一次靈感重生和方向確認。

儘管休假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倦怠,但至少能給你一個緩衝,讓你放鬆自己疲憊的身心,消除負面的情緒,同時在休息的時候你也能整理思緒,對現狀理性思考,休假結束,也許就是你涅槃重生的開始。

六、轉職或跳槽

如果你極度厭倦自己的工作卻又勉強自己繼續工作,結局會怎樣?會消磨你的熱情,讓你身心俱疲,抑鬱到懷疑人生。

朋友小林就深有體會。他被老闆 PUA,經常被老闆訓斥,做什麼都是錯的。

他也曾為改變老闆對他的印象而努力過,可全是無用功,他的工作成果照樣不能公正評價,升職加薪沒他的份,臟活累活都推給他。老闆對他的態度影響了同事,他們對小林的態度也不友好。

小林每天壓抑得透不過氣,半夜醒來一想到明天還要上班,就鬱悶得睡不著覺。強撐了 2 年半,消磨掉最後一絲心氣後黯然離職。

若你已經厭倦工作到無法忍受的地步,那就應該立刻離開,轉職或跳槽,及時停損,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職業倦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走不出自己的倦怠區,突破倦怠,你的職場將煥然一新。

留言說說,你現在的這份工作做多久了?是否出現了職業倦怠?你又是用什麼方法消除倦怠的?歡迎分享。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