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

2021 年 5 月 26 日

 
展開

在下面的文章中,筆者來分析一下經濟學中最常見的幾個錯誤。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04

一般大學裡的個體經濟學或者西方經濟學課程都會講授上面這張供給-需求曲線圖。供給曲線 (上圖中藍色) 向上傾斜,意味著價格越高,願意提供該物品/服務的商家越多。而需求曲線向下傾斜,意味著價格越高,對該類物品/服務的需求會越少。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就是所謂的均衡點。在這一點物資或者服務的價格和數量達到平衡點。

這個需求-供給模型看上去很簡單,但是事實上沒那麼簡單。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在運用這個模型時最常見的錯誤:

1. 混淆需求/供給線上的變化和需求/供給線移動的變化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05

常見的錯誤分析如下:

有一些朋友會選C,因為如果人們的收入減少,對自行車的需求便會降低,此時自行車的價格會下降;然而,當自行車的價格下降時,又會增加自行車的需求,而需求的增加將再拉高自行車價格,因此到最後,自行車的價格到底上升還是下降是很難說的。

上述分析的錯誤關鍵在於,當影響因素是來自於供給-需求曲線圖座標軸上的內生變數,代表影響是直接由該商品本身的價格或數量變化所造成,此時「供給」和「需求」並不會改變,產生變動的是「供給量」與「需求量」 (供給/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而當影響是由外生變數引起,亦即是因為該商品價格和數量以外的因素發生變化而產生影響,那麼便會改變「供給」和「需求」 (供給/需求曲線本身「線」的移動) 。

因此,當人們收入減少而造成自行車需求降低時,代表在原價格下人們不願意再買那麼多的自行車,需求曲線往左移動,此時會產生超額供給,過多的自行車沒有人要買,因而導致自行車價格下滑;隨著價格越來越低,需求量會沿著新的需求曲線增加,而供給量則是沿著供給曲線減少,最後來到新的均衡點,而新的均衡價格與數量,皆會比原均衡的價格與數量低。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06

由此可知,常見的錯誤分析處在於「當自行車的價格下降時,又會增加自行車的需求」,事實上在自行車價格下降時,增加的是在新需求曲線上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本身,亦即變動發生在「曲線上」,而不是「曲線的移動」。

2. 混淆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07

常見的錯誤分析如下:

有一些朋友會選C,因為當奶油價格上升,會使冰淇淋原料的成本提高,進而推升冰淇淋價格;而冰淇淋變貴後會造成需求減少,再次導致冰淇淋價格下滑,而價格下滑後又有更多的人吃冰淇淋,造成冰淇淋的消費量回升,所以最後冰淇淋的消費量到底是上升還是下降是不確定的。

上述分析的錯誤關鍵在於,當奶油價格上升造成冰淇淋的生產成本提高時,受到衝擊的是供給面而非需求面;亦即當生產成本增加,代表在原銷售價格下,願意繼續生產冰淇淋的廠商減少,以致冰淇淋供給下滑,消費者想要買冰淇淋的需求卻沒有改變,此時供給曲線會往左移動,並產生超額需求,廠商的冰淇淋產量不足,因此冰淇淋的價格開始提高,供給量沿著新的供給曲線增加,而需求量則沿著需求曲線減少,最後來到新的均衡點,而新的均衡價格會比原均衡價格高,新均衡數量卻比原均衡數量低。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08

3. 混淆均衡數量和供給/需求的變化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09

很多朋友會選B-下降理由是:因為建造的房子更多了,因此供給增加了,所以房價會下降。

而上述邏輯可能產生的錯誤在於:房地產開發商建造更多的房子,並不一定表明供給增加,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方說,這個城市一下子來了很多新移民,這些新移民都需要買房子,而房地產開發商看到商機,於是順著他們的需求建造更多的房子。在這種情況下,供給曲線沒有變,而是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因此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數量和價格同時上升。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10

事實上類似的錯誤不只大學生會犯,有時候搞經濟學的專家偶爾也會墮入這樣的陷阱。

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伯·席勒 (Robert Shiller) 在接受英國理財週報雜誌採訪時說:現在歐洲的銀行利息這麼低,可是卻沒有人願意借錢增加投資,這對我來說是個無法理解的謎。

原文如下:

“如果我能在負利率借錢,我應該可以做一些事,”他告訴英國雜誌理財週報。 “政府應該借用,聚資在任何產生正回報的投資。”

但是,“這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生,”席勒說道。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你可能以為企業部門會以很高頻率進行投資,但他們沒有。我們一定漏了什麼。”

那是什麼?

“我沒有完整的故事。它仍舊是我們時代的一個謎。”他接續道。

供需迷思 經濟學中常見的錯誤解析_0525-11

讓我們回到上面提到的供給需求曲線來分析一下席勒這段話。在市場中有錢的供給方 (銀行存款) 和錢的需求方 (企業借錢去投資) 。當兩條線相交時,會有一個均衡價格 (錢的價格就是利率) 。

席勒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利率夠低,那麼,根據需求曲線向下的特點,對金錢的需求量 (Q) 應該夠高,那麼,我們應該會看到很多企業借錢投資,經濟就會相應成長。

問題在於,利率低可能有另外一個原因:即沒有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上圖中的需求曲線 (紅線) 會向左偏移,在這種情況下,新的均衡點會位於更低的價格,以及更少的數量。

事實上,如果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的預期,沒有企業願意借款投資的話,利率低只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因為大家都傾向於把錢存在銀行裡,而不是拿出來花掉 (投資或者消費) ,所以錢的供給很高,而需求很低,造成均衡價格 (利率) 非常低,均衡數量 (投資量) 也很低。當然,央行一般的應對策略是增加供給 (將供給曲線向右推移) ,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錢的價格 (利率) ,同時鼓勵企業借錢進行投資。但是,央行的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只靠貨幣政策,而沒有財政政策配套是否足夠等等,這些都是總體經濟中被廣為討論的爭議性話題。

當然我想強調一點,羅伯特 · 席勒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經濟學家。他的好幾本書 (比如非理性繁榮) 我都看過,深深為其折服。舉上面的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有時候看似簡單的經濟學,其實沒那麼簡單。如果想當然爾的做自以為是的經濟分析,則很有可能墮入一些常見的邏輯錯誤。

雪球》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