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自今最大的矛盾,或許不只「拿著和平的旗幟,而互相攻伐的歷史」,還有「 這幾乎衣食無缺的時代,隨處可見的保健食品」 。
雖然這現象,有著屬於這時代的理由可以解釋。不過保健食品一開始的發展,其實並沒有如此矛盾。
大航海時代:比發現新大陸還重要的事
大航海時代的初期,原本只是歐洲國家受到商業利益的驅使,而爭相探勘新的貿易航線。不過從陸地探索轉變成航海冒險,又促成新大陸的發現,終而展開一段被美化過的大侵略歷史。
不過歐洲人也不純粹只是邪惡的代表。在那之後,他們找到航海得壞血病的原因,成為他們對那時代最大的補償。
壞血病是航海時最難纏且致命的問題,它的出現常伴隨著牙齦與皮膚的出血,嚴重一點可能會導致整船的人全軍覆沒。此症狀常見於缺乏對富含維他命C蔬果的攝取。而這正是遠渡重洋的人們,最難以可得的食物。
這時,人們開始意識到缺乏特定食物,是導致某種疾病發生的原因。這推測隨著科學的發展,終於在1911年生化學家卡西米爾·芬克(Kazimierz Funk)分離出維他命後,而開始受到重視。
隨後,疾病與缺乏營養素的論點,隨著夜盲症與維生素A、甲狀腺腫與碘、腳氣病與維生素B1等相關性的發現,不斷地被印證。
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進一步於1968年提出分子矯正醫學(Orthomolecular medicine)的論點,表示適量營養物質的攝取,才是最佳治療疾病的方式。這理論的重要性在於,強調了過往沒注意到的「適量」概念;這對於脂溶性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上,尤其重要。
而分子矯正醫學中的「分子」,則是更貼切描述營養素由各種原子組成的化學結構,例如維生素即是由碳、氫與氧原子所組成的化學分子。當然,營養物質也不只有分子,還有鈣與碘等等的金屬與非金屬原子。
1970年萃取與分離技術的成熟,使得營養物質的萃取不再成為障礙,各種保健食品也開始紛紛出籠。然而,由於少了法規的規範,當時市面上保健食品所含的營養物質濃度並不一,更無法確定是否有疾病預防的功效。
如此紛亂的局面,一直到1994年美國修訂「膳食補充品的健康資訊及教育法案」(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後,才明確終結這問題。
不為等號的保健與健康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食品規範屬於「申報制度」,只要報備產品具有功效就可以上市。因此在美國並沒有保健與健康食品的分別,而統一被稱為膳食補充品。
台灣則依循「審查制度」,明確界定健康食品功效必須透過實驗驗證,才能核准並獲得「小綠人」標章。相反的,保健食品屬於沒有審核過功效的食品。
跟據「健康食品管理法」的規範,健康食品可以分成第一軌與第二軌制度食品。
第一軌: 個案審查
個案審查是針對各食品所聲稱的功效,進行13種功效的確認。因此市面上若出現其它功效的健康食品,就得留意了!
今年4月衛生福利部修正了關於「護肝」功效的規範,除了原本「四氯化碳誘導化學性肝損傷」的預防功效外,還新增了「硫代乙醯胺誘導肝纖維化之慢性肝損傷」、「常用止痛藥物乙醯胺基苯酚誘導化學性肝炎損傷」、「酒精液態飼料誘導酒精性脂肪肝」與「高脂飼料誘導非酒精性脂肪肝」四種護肝功效。
「四氯化碳」與「硫代乙醯胺」分別是殺蟲劑與化學定性分析中常見,但生活中卻不常見的致癌物質;因此這兩項還未是這次規範的亮點。
此次重點的修正在於增列了一般人常見且需要的疾病預防項目,即「止痛藥的肝損傷」、「酒精性脂肪肝」與單純只是「脂肪肝」的功效食品。看看周圍的人,就知道這才是針對問題並滿足需求的規範
最後,第一軌的食品會經由初審與複審的二階段審查,來確認是否符合「安全」、「功效」與「安定」標準。若通過就可取得衛福部「食字號」的認證標章。
「安全」與「功效」的意思其實不難理解,那麼「安定」呢?「安定」是指食品的有效成分在特定的有效期限內,是否還具有一定的功效存在。「安定」的檢驗著重於在時間維度下,環境中的溫度、濕度與光線對食品的影響程度,可謂三項標準中最具挑戰性的項目。
第二軌: 規格標準
相較於第一軌的功效審查,第二軌規範食品只要有效成分符合標準,就予以核准。
雖然審核門檻似乎容易,但目前可以申請的食品只有兩種,即功效與成分確定、長久飲食經驗下無安全疑慮的魚油及紅麴。
可以看出規格標準才是第二軌食品的重點,因此認證標章的字號是為「食規字號」。
從上述的規範中,你可以了解健康食品是有著科學化檢驗的背書,對於健康功效的保證程度,也不是保健食品可以比擬的。若你開始不放心家中或正要買的健康食品,是否屬於規範保護下的健康食品,可以透過衛福部的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輸入「食字號」或「食規字號」,就能查詢出你所購買的健康食品。
補充:為何二軌制度只有魚油與紅麴?
或許有些人會好奇,台灣中藥食療的觀念如此悠久,第二規健康食品怎麼只有魚油與紅麴!?
這是由於魚油與紅麴的有效成分只有一種,功效確認方便且明確。但中藥的有效成分卻非常複雜。像牛樟芝有效成分之一的三萜類(Triterpenes)化合物就有39種,若再加上多醣體(Polysaccharides)與超氧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等有效成分,那麼多種有效成下,可能就有nn種可能的生化反應路徑。這也讓中藥功效上的確認,變成一個難以想像的挑戰。
此外,中藥更有著複方的概念,非得A藥材搭配B、C等藥材,才能發揮功效。如此多藥材所組成的n×nn種可能,更也讓科學家、甚至是衛福部望之卻步。
參考資料
-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聖經》
- 《農業生技產業季刊》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國家環境毒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