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克・塞勒爾
我認為,至少有 7 個特質是偉大投資者的共同特徵,是真正的優勢資源,而且是你一旦成年就再無法獲得的。事實上,其中幾個特質甚至絲毫沒有學習的可能,你必須天生具備,若無就此生難尋。
一、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能做到這一點,但是當 1987 年 10 月 19 日這天到來的時候(歷史上著名的 “ 黑色星期一 ” ),市場徹底崩潰,幾乎沒人有膽量再買入股票。而在 1999 年(次年即是納斯達克大崩盤),市場幾乎每天都在上揚,你不會允許自己賣掉股票,因為你擔心會落後於他人。絕大多數管理財富的人都有 MBA 學位和高智商,讀過很多書。到 1999 年底,這些人也都確信股票被估值過高,但他們不能允許自己把錢撤離賭台,其原因正是巴菲特所說的 “ 制度性強制力 ” (institutionalimperative)。
二、極度著迷於投資遊戲,並有極強獲勝欲的人
他們不只是享受投資的樂趣——投資就是他們的生命。他們清晨醒來時,即使還在半夢半醒之間,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們研究過的股票,或者是他們考慮要賣掉的股票,又或者是他們的投資組合將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以及如何規避它。他們通常在個人生活上會陷入困境,儘管他們也許真的喜歡其他人,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與對方交流。他們的頭腦始終處在雲端,夢想著股票。不幸的是,你們無法學習這種對於某種東西的執迷,這是天生的。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強迫症,你就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布魯斯・貝科維茨( Fairholme Funds的創辦人,選股思路深受巴菲特影響,組合集中、低週轉率、很少越界)。
三、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
這點對於人們來說是難以做到的,讓偉大投資者脫穎而出的正是這種從自己過去錯誤中學習以避免重犯的強烈渴望。大多數人都會忽略他們曾做過的愚蠢決定,繼續向前衝。我想用來形容他們的詞就是 “ 壓抑 ” (repression)。但是如果你忽略往日的錯誤而不是全面分析它,毫無疑問你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還會犯相似的錯。事實上,即便你確實去分析了,重複犯錯也是很難避免的。
四、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
大部分人都知道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1990 年代中期的國際四大對沖基金之一, 1998 年因為俄羅斯金融風暴而瀕臨破產)的故事,一個由六七十位博士組成的團隊,擁有最精妙的風險分析模型,卻沒能發現事後看來顯見的問題:他們承擔了過高的風險。他們從不停下來問自己一句: “ 嗨,雖然電腦認為這樣可行,但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行得通呢? ” 這種能力在人類中的常見度也許並不像你認為的那樣高。我相信最優秀的風險控制系統就是常識,但是人們卻仍會習慣聽從電腦的意見,讓自己安然睡去。他們忽視了常識,我看到這個錯誤在投資界一再上演。
五、對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
巴菲特堅持不投身瘋狂的網路熱潮,儘管人們公開批評他忽略科技股。當其他人都放棄了價值投資的時候,巴菲特依然巋然不動。《巴倫周刊》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標題是 “ 華倫,你哪兒出錯了? ” 當然,事後這進一步證明了巴菲特的智慧,《巴倫周刊》則變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就個人而言,我很驚訝於大多數投資者對他們所買股票的信心之微弱。
根據凱利公式(Kelly Formula,一個可用於判斷投資和賭博風險的數學公式),投資組合中的 20% 可以放在一支股票上,但很多投資人只放 2% 。從數學上來說,運用凱利公式,把 2% 的投資放在一支股票上,相當於賭它只有 51% 的上漲可能性, 49% 的可能性是下跌。為何要浪費時間去打這個賭呢?這幫人拿著 100 萬美元的年薪,只是去尋找哪些股票有 51% 的上漲可能性?簡直是有病。
六、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使用左腦
在商學院,我曾經遇到過很多天資聰穎的人。不過主修金融的人,寫的東西一文不值,他們也無法創造性地看待問題,對此我頗感震驚。後來我明白了,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只用一半大腦思考,這樣足以讓你在世上立足,可是如果要成為一個和主流人群思考方式不同的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投資家,這還遠遠不夠。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右腦占主導的人,你很可能討厭數學,然後通常就無法進入金融界了。所以金融人士很可能左腦極其發達,我認為這是個問題。
我相信一個偉大投資家的兩邊大腦都發揮作用。作為一個投資家,你需要進行計算,要有邏輯合理的投資理論,這都是你的左腦做的事情。但是你也需要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根據微妙線索來判斷該公司的管理團隊。你需要靜下心來,在腦中勾畫出目前情勢的大圖景,而不是往死裡去分析。你要具備幽默感、謙卑的心態和基本常識。
還有最重要的,我認為你也得是一個好的寫作者。看看巴菲特,他是商業世界裡最傑出的寫作者之一,他同時也是古往今來最好的投資家之一絕非偶然。如果你無法清晰地寫作,我認為你也不能清楚地思考。如果不能清楚地思考,你就會陷入麻煩。很多人擁有天才般的智商,卻不能清楚地思考問題,儘管他們心算就能得出債券或者期權的價格。
七、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
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當股票開始下跌,人們很難堅持承受損失而不拋出股票。市場整體下降時,人們很難決定買進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攤薄,甚至很難決定將錢再投入股票中。人們不喜歡承受暫時性的痛苦,即便從長遠來看會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資家能應對高報酬率所必須經歷的短期波動。他們將短期波動等同於風險。這是極不理性的。風險意味著你若押錯了寶,就得賠錢。而相對短時期內的上下波動並不等於損失,因此也不是風險,除非你在市場跌到谷底時陷入恐慌,被損失嚇得大亂陣腳。但是多數人不會以這種方式看問題,他們的大腦不容許他們這麼想。恐慌本能會入侵,然後切斷正常思考的能力。
我必須申明,人們一旦步入成年期就無法再學到上述特質。這個時候,你在日後成為卓越投資者的潛力已經被決定了。這種潛力經過鍛煉可以獲得,但是無法從頭建立,因為這與你腦組織的結構以及孩童時期的經歷密切相關。這不是說金融教育、閱讀以及投資經驗都不重要。這些很重要,但只能讓你夠資格進入這個遊戲並玩下去。那些都是可以被任何人複製的東西,而上述 7 個特質卻不可能。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