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評論只代表我個人的謙卑意見。我接下來要評論的東西,會講到許多聰明、有才華和成功的市場投資人。
規則一:不要輸錢
就我個人而言,我從來不喜歡讓電腦篩選器或“神奇公式”來告訴我應該買什麼股票。我認為風險管理是投資中最重要的領域,我認為讓一台電腦告訴我應該買進什麼企業會承擔太大的風險。
基於某種原因,股票市場一直有這種行為存在,可能是因為電腦有所有的資料、流動性和容易確定的財務資訊。僅依靠機器運算來決定買進或賣出,這在私募股權或商業的領域上並不常有。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成功的商業大亨,會在每年 12 月 31 日清算他的所有業務,然後在 1 月 1 日買進一批全新的企業,而且都恰好處於低本益比,或更糟糕的是,那些企業在最近幾個月都已經變得越來越昂貴 。
想像一個很有趣的畫面,Sam Zell 在年底清算他所有的房地產,然後隔天在芝加哥買進 30 棟建築物,每棟建築物買入的資金配置都是同等比例,它們都有最高的資本化率 (最低本益比 (P/E) ,企業價值倍數 (EV / EBITDA)) ,並每年重複這一過程。
想像一下,如果 John Malone 選擇不買進 Charter 的股權,而是買進“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 TWX-US)有線電視 (Times Warner Cable) ”,他放棄了自己的能力圈,宣布 Liberty Media 現在將專注在買賣 50 檔每年最低股價淨值比的股票,因為該策略的回測績效很好。
他的股東可能會群起反抗,原因不會是因他選擇了低股價淨值比 (P / B) ,而非低 P / E、EV / EBITDA 或股價營收比 (P / S)的公司。他們會對此感到沮喪,因為這並不合理。他們一定會認為,放棄經驗、知識、理解、價值原則和常識來做判斷,這並不合邏輯。(Liberty Media 是 Malone 的控股公司,其母公司 TCI 多年來為股東創造 30% 的報酬率) 。
所以,如果這種類型的投資策略是可笑的,為什麼它在股票市場會被廣為接受和贏得尊重呢?
這是一個我已經想了很久的問題。在開始之前,我想再說一次,我很尊重這些“量化者”。如喬伊.葛林布雷 (Joel Greenblatt) ,他間接教會我許多驚人的投資觀念,我永遠會感激他。葛林布雷很有趣,因為他放棄了原本極為成功的價值投資策略,這策略的 20 年年化報酬率達 40%,並選擇了神奇公式。我對他做的轉變感到訝異,並希望知道確切的原因,但他的這兩個系統看來都帶給他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不該聽從量化者的意見?
大多數的量化者都非常聰明,多數也已經建立了發展蓬勃的資產管理公司,且到目前為止都有出色的成果。他們方法的測試結果確實也非常令人信服的,他們持有低 P / E 或低 P / B 的股票。甚至動能投資也是有用的,在大多數的回測結果中它基本上與價值投資一樣強。
那麼為什麼不嘗試效仿這些量化者呢?讓電腦程式告訴你在 12 月 31 日下午 5 點買什麼股票,並在 1 月 2 日買進,接著等待一年,這麼做不是更容易嗎?嗯…即使是量化者也會告訴你,其實這並不是那麼容易,他們的工作實際上比這更困難。Jim Simons (史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一位數學天才轉型為量化對沖基金的億萬富翁) 曾經說過,一旦你開發一套系統,別人便已經在使用同一套系統,所以你永遠必須搶先他人一步。
但如果“量化”結合“價值”在一起呢?這不需要博士學位…只需要一些常識原則、電腦篩選,和耐心)堅持下去。畢竟,我們採取常識原則,並創立了一個架構,能迫使我們堅持下去不是嗎?葛林布雷經常說,簡單的價值投資策略會有效,是因為它們有時候無效。如果你能堅持下去,你將會擊敗市場。是的,我認為這可能是真的,但問題是大多數人無法堅持下去。
我個人在過去幾年間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些類型的策略。而我認為自己有辦法堅持下去,但我無法克服的是,如果我對這間企業一無所知,我無法感到安心。儘管投資績效看起來很棒,但觀察最新的神奇公式篩選名單,可能有很多你根本沒有聽說過的企業在其中。這是我最大的問題,也可能是我永遠不能克服的障礙。
我認為,隨著時間過去,這些系統多數會做得很好,但是當我用自己的錢和客戶的錢,我喜歡持有我所了解的企業。我將遵循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華特·許羅斯 (Walter Schloss)、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葛林布雷等的價值原則,但我會再加上一層常識和自我的理解。
這樣做並不保證我的策略績效會更好,實際上,許多量化策略都證明可以通過非常艱難的測試。一套簡單的系統,如葛林布雷的神奇公式,都有驚人的成果。但這也不正是我們在做的事嗎?我們只是想以便宜的價格 (低 P/E) 買進優質企業 (高資本報酬率 (ROIC) ) 。所以這策略有效並不令人驚訝。
我猜我正在做的也是依循上述原則,只是會確認我了解自己所擁有的企業。我相信了解自己持有的公司,能夠降低風險。常識與邏輯判斷,加上正確的價值投資原則,這對我而言是最佳組合。但再次強調,這僅是我個人的意見。
觀察量化結果
我想展示一些在 2013 年運用非常簡單的價值投資策略績效結果。有趣的是,我每年會追蹤幾個簡單的價值投資組合。這些組合只是假設性的存在,我多多少少會搜集它們的資料,因為我喜歡數據。今年,是我實際上把它們保存在 Finviz 的模擬投資組合中。
這些不是我真實管理的投資組合,因此只是假設的結果,不包含總成本,如佣金、費用、價差、稅和其它交易成本。然而,我很驚訝這些簡單的策略在 2013 年的績效竟然這麼好。顯然,這是自 1990 年代中期以來股市非常好的一年。讓我們看看葛林布雷的 ROIC (“神奇公式”) 策略表現如何:
再次強調,這些只是我為了有趣而假設出來的被動投資組合。根據神奇公式的回測, 1988 年是歷史上最好的幾年之一,後來有幾年意外的超越了這一年的表現。該指數的投資組合,只是簡單採用標普 500 指數中最便宜的十分位數 (或道瓊指數中最便宜的三分之一) 的標的。在投資組合中,選擇買進標普 500 指數中最便宜的十分位數 (S&P 500 中 50 檔本益比最低的股票) ,然後再從該組中找出資本報酬率最高的 10 檔股票,其報酬相當驚人。
因此,以低 P / E 和高 ROIC 來衡量質量和價值,這是豐收的一年。我的葛林布雷式假設投資組合,在年初時簡單篩選了排名前 30 的股票。以下是標普 500 指數中,最低 P / E 十分位數中有最高資本報酬率 (以流動資產加上固定資產減去流動負債計算) 的十檔股票,以及它們在 2013 年總報酬率(包括股息):
每檔股票的報酬率介於 15% 至 127%。這在短期內應該很難有組合能與之相比。
這是很難打敗的結果,但我認為如果未來 25 年持續追蹤這類標的,可能不會看到像 2013 年這麼好的績效了。我很喜歡每年檢查一次這些資訊,觀察“價值”與“市場”的績效比較,我認為這種投資組合平均報酬實際上會比標普 500 指數更好。
我的目標是做得比平均更好,比這些投資組合更好,但我不會放棄自己的風險管理,這需要我花一點時間去做思考。有些人認為,由於他們的天性,所以遵循這些類自動化策略可以降低風險。對於那些人,恭喜你,2013 年確實是豐沛收穫的一年!(編譯/Rose)
原文撰寫於 2014 年 1 月 17 日
《Base Hit Investing》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