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勞動市場與商品市場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勞動市場與商品市場

2020 年 4 月 6 日

 
展開

勞動市場:雇主與員工間的角力 

勞動市場上,勞力的供給者是員工,勞力的需求者是雇主,而勞動市場的價格就是薪資,員工提供勞力以獲取薪資,而雇主則是付出薪資以購買勞力。更準確來講,勞動市場上的參與者可以與商品市場上的參與者互相對應。經濟學上通常假設家庭為商品市場上的需求者(消費者),而廠商為商品市場上的供給者(生產者);勞動市場上則是相反的情況,家庭成為勞動市場上的供給者(員工),而廠商則是勞動市場上的需求者(雇主),勞動市場的供需均衡價格則是「薪資」。

勞動供給線居然「後彎」?關鍵在於「Work-life balance」

接下來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現在知道勞動市場可以用商品市場的概念來做類比,供需法則在勞動市場也同樣成立。但在勞動市場上的勞動供給線理論上卻是後彎的,而不像商品供給線是一條單純正斜率的曲線。其實勞動供給線在前半段的確也是一條正斜率的曲線,然而因為勞動供給的特性所致,導致在後半段曲線將變成負斜率,勞動供給線往「後彎」形成一個類似倒 C 的形狀。但是,背後的道理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來談談工作與休閒,我們假設一個具有經濟力產出的自然人能夠自由分配他工作與休閒的時間,這個假設還算合理,因為一個人要嘛是在工作要嘛就是在休息。每個人的時間有限,都只有 24 小時,休閒讓我們快樂,而工作可以賺錢,錢通過消費行為可以讓我們獲得效用(白話來講,經濟學上金錢可以購買快樂),而經濟學上認為理性的人的目標是追求最大的快樂。所以要怎麼分配有限的時間在工作與休閒上就是一門學問了,我是要多一點休閒直接快樂呢,還是多賺點錢再用金錢買到快樂?

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時間有限,所以為了得到休閒,我們必定要犧牲工作時間及其產生的報酬,也就是說「薪資是休閒的機會成本」。每增加一單位時間的休閒,將失去本來可以得到的單位勞動收入(薪資),也可以將薪資看成是休閒的價格。你今天請假一小時提早下班,所扣除的時薪就是你拿來購買這段休閒時間的價格。而勞動者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在休閒和工作之間進行權衡,達到每個人的最佳選擇。

薪資是休閒的價格,換句話說薪資率的變化就是休閒的價格變化。在經濟學中,一個商品的價格變化會對其需求量產生兩個效果: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註一)。如果薪資提高了,那麼表示休閒這個商品的價格提高了,根據替代效果的原理,此時消費者會減少對休閒這種商品的購買,即因為替代效果,當薪資增加會誘導消費者減少休閒、增加勞動供給。另一方面,薪資的提高意味著消費者的收入會增加,根據所得效果的原理,所得增加將提高對正常財(註二)的購買,顯然休閒也應該是一種正常財。這時由於所得效果,消費者會增加對休閒的消費,從而減少勞動的供給。

稍微整理一下,薪資上升時,因為休閒相對變貴,替代效果使休閒減少;另一方面因為實質所得增加,所得效果使休閒增加。所以休閒時間會增加或減少,取決於所得效果和替代效果何者較大。

 

而其中關鍵在於你的薪資本身,也就是你本來的薪水有多高。勞動供給曲線分為兩個階段:

  1.   在薪資率較低的階段,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當薪資率提高時,勞動力供給增加。
  2.   在薪資率較高的階段,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當薪資率提高時,勞動力供給減少。

因此詳細情況如下圖所示,勞動供給曲線會呈現「向後彎曲」的形狀。其實這也很直觀,當你薪水不太高時,時薪增加你可能會想要多加班賺點錢;而如果你今天已經是年薪百萬的上班族,再加薪你可能會寧願多花點時間享樂,畢竟你已經相對賺得夠多了。再換個說法,今天你時薪 200 元工時 8 小時,老闆希望你加班工時拉高到 10 小時,時薪給你 300 元,起初你可能會因為加薪(加班費)的緣故而延長工時,但你不可能願意無限延長工時,就算今天時薪給你 1000 元要你工作 20 小時,甚至 24 小時,你肯定會卻步了。以上日常的舉例也都能說明為何勞動供給線會後彎了。

現在我們知道勞動供給線為什麼會後彎,但每個人彎折的點並不相同,有的人可能在工時 10 小時就出現後彎情況,有的人可能要到工時 12 小時才會後彎。而勞動供給線後彎的這個經濟現象,說的其實就是「Work-life balance」這個道理,人不可能無止盡工作,工作與休閒必須有所取捨,也必須達到平衡才是最佳的選擇。所以在今天的經濟討論中,我們知道了兩個大眾常常討論的議題,叫做「金錢買得到快樂」,以及「work、life 需要 balance」!

註一: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

  • 替代效果:是指當價格變動時,消費者會以較便宜的商品來代替較貴的商品,因而改變了消費組合。
  • 所得效果:是指價格變動改變了消費者的實質所得,因而改變了消費組合,由於實質所得的上升或下降,消費者增加或減少對商品的購買。

舉例來說,假設對你而言蘋果跟香蕉是喜好度差不多的水果,今天如果蘋果漲價了,理論上你會減少對蘋果的購買而增加對香蕉的購買。這個消費行為可以進一步拆解成:蘋果相對香蕉變貴了,所以你傾向購買相對較便宜的香蕉(替代效果);另一方面,你的收入不變,但蘋果變貴了等同你的實質所得下降,所以你會減少對蘋果的購買,而相對增加對香蕉的購買(所得效果)。

註二:正常財

經濟學上,正常財是指當實際收入增加後,需求亦會隨著增加的物品。正常財通常跟劣等財一起做討論,劣等財的定義與正常財相反,是指當實際收入增加後,需求反而會下降的物品。正常財跟劣等財是相對的概念,經濟學上的定義跟物品的品質並沒有關係,而每個人的正常財與劣等財也不盡相同。

舉例來講,當你還是學生的時候,超商咖啡可能是你的正常財,今天如果有多點零用錢你會願意多買幾杯超商咖啡;開始上班後,你更在乎咖啡的品質,也因為收入增加,你幾乎不喝超商咖啡了,而都改喝星巴克咖啡。此時星巴克咖啡變成你的正常財,而原本的超商咖啡則變成你的劣等財。而主文提及在正常情況下,「休閒」應該是一種正常財,因為當你賺更多錢時(收入增加),你會傾向多消費享樂(休閒的需求上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吳聰敏《經濟學原理》、MBA智庫百科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