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精釀啤酒熱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華麗志》的相關報導也不在少數。但貌似小眾的精釀啤酒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擴散到全美國的呢?最近,《Journal of Wine Economics》以此為主題發布了一篇特別報告:
追溯至1980年代,精釀啤酒工廠大多設立在加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等太平洋西北地區,之後10年,陸續轉移至東北部,然後緩慢移入中西部地區(下圖)。截至2001年,美國每一個州都有精釀啤酒生產地,而普遍來說,南方各州進入市場所花費的時間最長。
這種地理格局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製作這份報告的經濟學家總結了四大主要原因,前三個可歸結為人口原因:精釀啤酒試圖進入收入更高、人口更密集、年輕人更多的地區。
這些都在情理之中。正如經濟學家所解釋的:相對來說,精釀啤酒更貴,因此生產商會偏向於收入更高的地區。同樣,人口更集中的地區,需求普遍更高,而精釀啤酒的主要客戶都是年輕人。精釀啤酒貿易集團Brewers Association 的研究也出現了相似的人口統計學結論。
最後,經濟學家將精釀啤酒的初步復興歸結為政策法規的變革。1978年,美國國會將小型啤酒廠的聯邦消費稅從9美元/桶降至7美元/桶。報告中提及:“對於精釀啤酒商來說,這是一筆意外收穫。”從那時起,美國的精釀啤酒數量就一路上漲(下圖)。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四大因素相互牽制。經濟學家表示:“州政府能通過消費稅和州立法規影響企業經營成本,從而影響到精釀啤酒廠的生產和位置。”因此,精釀啤酒館合法的州,也會有更多的精釀啤酒製造商。今年的數據顯示,精釀啤酒館合法化自1982年始於華盛頓州,到1999年密西西比州和蒙大拿州完成普及,期間精釀啤酒生產發展路線大致與此相符。
《華麗志 Luxe.co》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