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超(2912-TW)隸屬統一集團底下的流通次集團之首,底下有跟國外品牌授權或合資的多家子公司,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統一多拿滋(Mister Donut)、COLD STONE 等等,以及物流金流等支援事業,構成了圍繞大眾生活的完整服務,並且成為超商行業的龍頭。
便利超商行業在東亞因為人口較為密集、住商混合的緣故,行業發展的相對興盛,特別是台灣、日本、韓國等地。以台灣市場來說,市佔率最高的為經營 7-ELEVEN 的統一超 (市佔率將近一半),其次為全家(5903-TW)、萊爾富以及 OK。依 2017 年年底的數據統計,台灣便利商店約有 1 萬 513 家,人口數 2,357 萬人,平均每 2,242 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從銷售額來看,台灣便利商店佔整體零售業的比例維持穩定上升。
可以從統一超的獲利表現中看到,在 2017 年因為星巴克總公司收回上海星巴克股權,帶來了鉅額的一次性獲利。一些跟統一超合資經營的企業,在觀察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提出將經營權購回的要求。
像是 2014 年日本無印良品 (Ryohin Keikaku, 7453-JP) 將台灣事業納為子公司,2016 年金財通公司賣給玉山金(2884-TW)等等,以及 2017 年對於財務有極大影響的星巴克案,因為大幅的業外收益導致統一超本益比降到 10 倍左右。如果排除這項影響,本益比就會回到過往 25 倍左右的區間。
這類的業外收益雖然會帶來一次性的處分獲利,但也可能失去未來持續貢獻營收的能力,對公司發展是好是壞並無絕對評斷標準。
還有一點可以特別注意的是統一超與加盟店之間分潤機制的調整,目前全台 5,000 家左右的門市中,有近九成的門市皆為加盟門市。分潤機制的調整會影響加盟店設立狀況以及店家營運的誘因,像是 2015 年統一超就有進行一次分潤機制的調整,短期成本面增加而讓 2015 年 EPS 表現較差強人意的狀況發生。
單店單日營收目標 10 萬元
在超商的經營模式中,觀察 PSD(單店單日營業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可以由上圖單店日營收看出統一超的日營收約在 7 萬多元,比主要競爭對手全家高出許多,顯見統一超在經營 7-ELEVEN 時所作出的部分差異化。從統一超歷年推出的多元化服務可見一斑,從推出 City Cafe 鎖定上班通勤族,改變大眾喝咖啡的來源,並且陸續加入茶飲等選擇,目前已經貢獻整體營收約 9~10%,以及推出 ibon,讓 7-ELEVEN 可以提供票務、繳費、影印等等。
除此之外,毛利較高的鮮食營收占比也在上升,運用統一超優秀的物流,持續改善鮮食的品質,並增加消費者選購意願及拓展市場等等。擴店速度已經趨緩的狀況下,改以提升 PSD 的方式來經營。
店面經營模式改變
包含主要競爭對手全家,兩者都有將店面大型化的動作。40 坪以上的的大型店可以提供座位區吸引消費者停留更久,進而增加消費機會,帶來更佳的坪效表現。統一超也將未來新增門市與改裝門市主要定位在大型店方面,預計大型店數總佔比要提升到 35%。
除了大型店之外,形象店與特色店也是一個發展方向。在景點開設具當地特色之門市,以及強調高科技的無人超商,導入多項科技包含臉部辨識、電子標籤、人流熱點分析等等。雖然目前還是在測試營運階段,但在與加盟體系未來是否會產生衝突,以及人類員工與機器之間的相對成本效益衡量,會是超商業可能面臨的問題之一。
海外成長動能
海外市場的成長動能是另一個統一超進軍的版圖之一,目前統一超握有上海、浙江的經營權,並且以直營店的方式拓展,但是目前還處於虧損至損益兩平的狀態。菲律賓 7-ELEVEN 則是合資狀態,持有約 52% 股權,目前展店超過 2,000 間,並且貢獻超過 6% 總營收。海外店數的擴張與營運表現會是一大亮點 (儘管少了上海星巴克)。
小結
在少了上海星巴克這個具潛力的成長機會後,統一超的本業以及其他業務的成長能否補上?市場現在是處於一個較為悲觀的狀況,但是能夠靠著統一的食品、物流與中國市場星巴克的持續合作填補部分缺口,從另一個角度看,統一超展現出卓越經營能力,讓許多外國一線品牌願意與其合作並授權,並且手中擁有充沛的資金與集團資源,持續引進其他品牌、嘗試新的業務以及邁向海外市場,都是統一超能利用現有競爭優勢拓展的範疇。
資料來源:統一超年報、統一超法說會簡報、全家年報、日盛投顧訪談報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