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 4 月 15 日,為蘋果( Apple, AAPL-US )、AMD(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US )等眾多廠商代工晶片的全球第一大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 2330-TW )發布了一季度的財報,營收達到了預期並創下新高,淨利潤接近 50 億美元,與上期相比成長明顯。
然而在財報各種超預期的同時,台積電這段時間卻過得很 “ 煎熬 ” :就在昨天,台積電晶圓廠因意外斷電已損失十億新台幣;而在不久前,台積電也因工業用水的缺乏而導致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本週一白宮召集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國際晶片大牌廠商開了晶片峰會, “ 聽取如何解決全球半導體不足問題的意見 ” ,並計畫在 2 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中撥出 500 億美元用來投資晶片。台積電突然站上風口(註:風口指投資機會或趨勢)浪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先前表示,台積電有信心完成在美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將興建的 5 nm 晶圓廠計畫,這也將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國外直接投資案之一。
爭議聲中,台積電面對的到底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還是冰火一線的考驗?在全球缺晶的大背景與循環下,台積電站到了聚光燈下。
過去與現況
台積電第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均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利潤與上期相比環比也都有明顯增加——這自然是意料當中的事。財報顯示,台積電一季度營收 3624.1 億新台幣,環比成長 0.2% ,與上期相比成長 16.7% ;淨利潤 1396.9 億新台幣,每股獲利 5.39 新台幣,與上期相比均增 19.4% ;毛利率 52.4% ,淨利率 38.6% 。
由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晶片短缺,台積電的訂單大漲,帶動其業績水漲船高。不過台積電第一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對此,其表示主要是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以及匯率等原因。
業務方面,一季度,台積電 5 nm 製程出貨量佔晶圓銷售金額的 14% , 7 nm 製程出貨量佔 35% 。整體而言,先進製程(包含 7 nm 在內的更先進技術)佔全季晶圓總營收的 49% 。
從 2020 年來看,
- 5 nm 製程收入佔比為 8%
- 7 nm 佔比為 33%
- 16 nm 佔比達 17%
而在 2019 年,
- 7 nm 佔比 27%
- 10 nm 佔比 3%
- 16 nm 佔比 20%
這意味著台積電先進製程工藝的產能有明顯提升。而事實上,製程佔比透露著晶片下游手機產業的技術進程——比如在 2020 年下半年,由於蘋果轉向 5 nm 工藝,晶片製造商AMD將成台積電 7 nm 第一大客戶。同樣在 2020 年下半年,高通( Qualcomm, QCOM-US )的 5 nm 訂單也大量湧進。
台積電也將繼續向更先進的製程推進。在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在 2020 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表示,其 3 奈米產品將在 2021 年面世,並將於 2022 年進入大批量生產。
▲晶片工藝製程分佈,來源:台積電 Q1 財報
從各大平台應用來看,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來自智慧型手機和其他產品的營收分別下降了 11% 和 13% ,高性能電腦、物聯網、汽車和消費電子佔總營收比則分別成長了 14% 、 10% 、 31% 和 11% 。到了今年一季度,台積電成長主要來自智慧型手機和高性能電腦,分別佔總營收的 45% 和 35% 。台積電發言人黃仁昭副總經理稱: “ 台積電公司第一季的營收受惠於高效能運算相關應用的需求,以及智慧型手機的季節性影響略為和緩等因素。 ”
▲晶片應用平台佔比,來源:台積電 Q1 財報
目前,台積電的大客戶主要為蘋果、高通、AMD、輝達( NVIDIA, NVDA-US )、英特爾( Intel, INTC-US )等,其來自北美客戶的收入佔總營收的 67% ,而來自亞太地區、EMEA(歐洲、中東和( 1414-TW )非洲)地區、中國和日本的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 17% 、 6% 、 6% 和 4% 。
在晶片禁令之前,華為一直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也是唯一一個能與蘋果分享 5 nm 初期產能的廠商。據台積電數據顯示, 2019 年,華為對台積電營收的貢獻達到了 14% , 2020 年則降到了 12% 。
失去了華為這部分訂單,並沒有使台積電有產能上的空缺。華為的老對手米 OV 等國內手機廠商的 5 nm 、 7 nm 晶片大部分都來自高通驍龍系列和聯發科天璣系列。不過,由於三星( 5007-TW ) 5 nm 工藝的翻車,高通和聯發科( 2454-TW )仍需要依靠台積電來完成訂單。
▲地區客戶分佈佔比,來源:台積電 Q1 財報
未來擴張計畫
缺晶潮下,台積電的產能擴張計畫格外引外界關注。缺晶潮最早從汽車產業開始。從 2020 年 12 月大眾宣稱半導體短缺,到今年上半年,蔚來、福特( FORD, F-US )、本田( Honda, 7267-JP )等新老車企先後表示因晶片短缺需暫停部分工廠生產,汽車領域的晶片缺貨問題似乎愈演愈烈。緊接著,晶片缺貨潮蔓延至手機等消費電子產業。今年 2 月,小米( 01810-HK )副總裁盧偉冰在其微博中寫道, “ 今年晶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極缺。 ”
在晶片訂單飛速發往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時,台積電卻在近期表示市場或許沒有那麼缺晶。
先是 4 月 1 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當下的產能短缺,是因為晶片供應鍊及市佔率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造成相當多種晶片供不應求。汽車企業緊缺的 28 nm 產能,全球的供應量其實要高於需求量,因為疫情間汽車企業的誤判才導致市場生產銜接不順,當不確定性及市佔率改變的時候,一定會有超額訂購情況。
緊接著,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發表會上,台積電 CEO 魏哲家表示,目前公司的客戶正在遭遇橫跨整個產業的產能短缺問題,主要由長期需求成長和短期供應鏈失衡共同引發。在談論汽車晶片供給時也表示,預計台積電用戶的短缺情況將在下一季度大大改善,台積電預估此次缺芯潮可能會持續到 2022 年。
不過,從實際行動上,台積電表現得有些心口不一。台積電先前表示,未來三年將投資 1000 億美元,擴大半導體製造和新技術的研發能力,並將 2021 年的資本支出從 200 多億美元提升至 300 億美元。其中,僅在美國即將開建的晶圓廠的投資就有 120 億美元左右。
台積電 CEO 魏哲家曾表示,為了應對晶片短缺問題,台積電過去一年的產能利用率一直超過 100% 。目前,全球先進晶片正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汽車、手機等產業均面臨晶片短缺。從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上來看,台積電在資本支出上花費的金額在繼續提升,用來購買光刻機等晶片生產設備,擴大生產量。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台積電的資本開支為 88.4 億美元,環比暴漲 180% ,導致自由現金流轉負。台積電 CFO 黃仁昭表示在 2021 財年計畫的 300 億美元資本投入中,其中約 80% 將用於 3 、 5 、 7 nm 製程的先進工藝。
▲自由現金流情況,來源:台積電 Q1 財報
擴大產能對台積電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決策,誰也難以保證擴張後的產能釋放,雖然歷史中的台積電都賭對了。有意思的是,在台積電做出擴張的同時,三星電子(Samsung, 005930-KR )也宣布,未來十年內將投資 1000 億美元,做大半導體業務;英特爾也在開放其工廠代工業務,並計畫新建兩所晶圓廠。
中芯國際( 00981-HK )則在 2020 年財報中明確表示,公司的產能在 2021 年將持續滿載,並將投入 43 億美元用於成熟工藝的投資生產。主要用於生產 28 nm 及以上成熟工藝製程晶圓,該工廠計畫將在 2022 年投入使用。
TrendForce 集邦諮詢研究顯示, 2021 年部分廠商將陸續擴增新產能,預期今年整體晶圓代工產業產值將以 945 億美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或許,全球晶片大躍進時代已然來臨。綜觀全球科技龍頭台積電二十年成長,每一輪資本開支大幅上調後均有 2 ~ 3 年的顯著高成長,在此次晶片缺貨潮的東風下,台積電繼續擴大產量,但其是否能如過去一般迎來又一輪成長,還需時日驗證。
《36Kr》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