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 是個相對低調的公司,尤其在中文世界相關內容特別貧乏。“光刻機”成為熱點話題後,很多自媒體在有限的信息裡不斷地抄襲和臆測。我自己的文章也不少被剪接拼在各處,然而各種隨意得出的結論都不大合理。今天做個簡短的 Q&A ,順便推薦下已出版的翻譯新書《光刻巨人: ASML 崛起之路》。
問題 1 :ASML 是飛利浦的子公司嗎?
回答:早已不是。飛利浦在 1995 年 ASML 上市時即出讓了一半的股份,然後在 1997 年和 2000 年各賣出了約 20% 的股份。飛利浦在 2004 年賣掉了最後 2.8% 的 ASML 股份。
評論:飛利浦當年並不認為 ASML 將會很成功,在很長時間內只是盡量承擔大股東的義務。在 2000 年時飛利浦幾乎清倉的背景是互聯網泡沫破滅。 2001 年 ASML 銷售額銳減 40% 並大幅度裁員。
在《光刻機之戰》中提到, ASML 背水一戰收購 SVG 的目的之一是打入英特爾供應鏈。但很不幸,不久後英特爾取消了高達1億美元的訂單(當時一台 DUV 光刻機的價格大約是 1000 萬美元)。
美國政府對 SVG 的收購案百般阻撓也是有道理的, ASML 在收購後隨即關閉了 SVG 的 i 線和 DUV 產品線,標誌美國廠商退出主流光刻競爭。 1989 年時,尼康曾試圖收購 70 年代全球光刻機領頭羊 Perkin-Elmer ,在美國一片強烈反對的聲音下,PE公司最後把光刻產品線賣給了 SVG 。
2001 年尼康起訴 ASML 侵犯其專利並要求在美國禁售,也是試圖阻止當時半導體最大的燈塔英特爾倒向對手。該案子在3年後和解, ASML 和蔡司一共支付了高達 1.45 億美元的授權費。
在新世紀開始時,ASML 看起來非常糟糕的情況下掩藏了兩個亮點:
- 2001 年第一台 TWINSCAN 雙工台光刻機發送給台積電;
- 1999 年美國特批了 ASML 參與了 1997 年成立的 EUV LLC ,而尼康沒有。
前者和浸入式一起確立了接下來 ASML 對尼康的技術優勢;後者確保了 ASML 在十五年後擴大了壟斷優勢。事實上尼康在 1991 年就和日立開始研發 EUV , NTT 甚至從 80 年代就開始了。無數頂尖機構在三十年間成為鋪路石,甚至墊腳石。
問題 2 :聽說 ASML 只是個組裝廠,背靠的是西方各國高科技的集合?
回答:這是個好問題,很難回答。ASML 自己承認部件外包是推崇的方式,但能看到除了最核心的光學部件外,荷蘭本土貢獻最大。有不少自媒體拍腦袋說荷蘭只佔供應鏈 10% 。從官方給出的信息來看, ASML 供應鏈 80% 在歐洲,其中 41% 在荷蘭。
ASML 的 5000 個供應商中,有 1600 家在荷蘭。ASML 裡 40% 的人員是研發人員,全員平均薪酬超過 10 萬歐元,是典型的研發型公司。
ASML 有約 1/5 的員工在美國,很多技術也源於美國,這使它難以忽視美國政府的禁令。然而,ASML 目前 80% 的業務在亞洲, 12% 的銷售在中國大陸。
問題3: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都是 ASML 的股東嗎?
回答:嚴格說,現在答案也是否定的。
評論:自媒體意淫的 “因為台積電是 ASML 的股東,所以……” 這種話是不成立的。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我在《什麼阻止了18寸晶圓》一文中提到過, 2011 年是 G450C 成立的時間。ASML 要在 18 寸光刻機和 EUV 上兩線作戰,實在沒那麼多錢。而且 EUV 的風險巨大,造出一堆廢鐵的概率也不低。
因此 2012 年 ASML 提出了客戶投資計劃,拿出 25% 的股份請主要客戶做聯合投資,那時 ASML 市值也只有 200 億美元。注意,這其實是風險投資,是當時最窮的 ASML 主動發起,而不是三巨頭主動投的。
英特爾率先認購了 15% 。但是,其中 10% 是對 18 寸 晶圓 光刻機的投資,只有 5% 是對 EUV 的投資。台積電認購了 5%,三星想了半天只認購了 3% (放棄了 2% )。很明顯,當時三巨頭對 EUV 其實都不大看好。因為技術難度實在是太大了,事實上開發了 10 年也只做出來個問題極多的原型,這幾乎算是人類做過最突破極限的事情了。
這個投資大概率是給 ASML 面子。台積電在2年半鎖定期一到,就急忙賣掉了全部股份。那時是5年前, EUV 光刻機基本上還不能用。由於 18 寸 晶圓 的難產,英特爾投資興趣也索然,隨後它每兩至三年減持一半,目前也已經全部賣光了(英特爾財報有提到)。三星應該當年對 EUV 最不看好,所以投資最,晚認購也最少。三星在 2016 年減持了一半,剩下 1.5% 。但有趣的是,三星這 1.5%倒是目前有很大可能還持有,是唯一享受到 ASML 股價翻7倍的投資(因為低於 5% 不需要公示)。
最後厚度超過 500 頁的《光刻巨人:ASML 崛起之路》,經過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辛苦努力,終於要面世了。
我們可以看到,ASML 這樣的公司在頭二十年裡各種不被看好。研發高難、對手強大、產品單一、客戶群少、受經濟周期影響大……這一路走過來的荊棘也是經常被大家忽略的。不過,怎樣從缺人、缺錢、缺技術、缺客戶摸爬滾打過來,不正是現階段我們最想看的麼?今天 ASML 市值超過飛利浦+空客+寶馬的總和,肯定是沒有人能夠預料到的。事實上,很少有公司的成功可以復制,而失敗總是可以復制的。這本書裡的失敗故事比成功故事多得多,而且內容別處看不到,這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