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吹牛吹過頭的 Magic Leap 產品上市成笑話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獵雲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獵雲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吹牛吹過頭的 Magic Leap 產品上市成笑話

2018 年 9 月 19 日

 
展開

Magic Leap 的產品從傳統意義上來講是一場悲劇,尤其是當你想到他們的巨額資金和精心設計的炒作如何把 AR 這個大環境的氣息吸走時,悲劇色彩就顯得更加濃厚了。它不是一個功能性的開發工具包,而是一個華而不實的炒作工具。他們的許多設計決策似乎都是由此驅動的,但關於允許它們壟斷 AR 投資界資金的承諾,卻絲毫沒有兌現。

控制器

追蹤效果很差,且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善。控制器反應緩慢,且在大型鋼製物體附近會變得基本無法使用——如果你想在木結構的房子裡使用它,效果就會很好;但如果你想在任何工業環境中進行工作,那情況就會很糟糕。在最良好的情況下,磁追蹤也很難實現,但這可能是我見過的向大眾發布的最差的實現效果。對於熟悉 Polhemus 系統(OG 磁性追蹤人)、Razer Hydra 系列或者深奧的 Sixense STEM 系統的 VR 愛好者,你就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Magic Leap 開發人員手冊上說:「6DoF 追蹤在慢到中等運動中是穩定的。它還可以在快速或突然運動(例如拳擊或釣魚等運動)的情況下迅速恢復和重新安置。」

據我所知,MagicLeap 想要一個不需要戴在耳機上的控制器,也不需要球狀突出物來報告位置,但這是一種可怕的權衡,特別是對於那些需要一台能工作的控制器的開發人員來說。沒有任何公司有充分的理由來這麼做。像把控制器放在背後的客廳這樣的技巧很有趣,但是 ML1 可以且應該使用其他任何類型的追蹤系統。其他幾家公司在沒有 Magic Leap 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的情況下成功地實現了內外光學追蹤,如果他們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肯定可以使用一個具有外部參考的系統來推動事情的進行。就目前情況而言,他們的許多軟體和 UI 限制似乎都是受到了糟糕的控制器的影響。

另一個與競爭設備不同的奇怪之處是,觸控板是不可點擊的。Steam 控制器、HTC(2498-TW) Vive 的 wands、Oculus Go、聯想(00992-HK)Mirage Solo 等等,都有一個可點擊的觸控板,設計師們都非常依賴這個功能。即使是 PlayStation 4 控制器也有一個!在實踐中,這意味著通過觸控板的選擇需要提升和敲擊(精度很糟糕),或者需要按住扳機(精確性也很差)。這也意味著他們不能使用觸控板來模擬按鈕或其他選擇模式。產業中的其他人都在使用來自 ALPS (大公司 BTW)的觸控板,他們應該打電話給他們,告訴他們,他們需要一個帶有有趣的 RGB LED 指示燈的觸控板。

控制器的最後注意事項:與大多數磁追蹤系統不同,發送器側位於控制器中。這意味著有一個巨大的鐵芯纏繞在觸發器上方的銅線上。為了平衡,Magic Leap 必須在控制器底部安裝金屬來平衡重量。這確實讓控制器在初始重量上感覺“高級”,但從長期的人體工程學上來說這真的很糟糕。

電腦

他們稱之為「Lightpack」。它基本上就是一個穿在皮帶上的帶有平板電腦內部零件的超大冰球。這是目前為止設備中最好的部分,有 A+ 的評分!我本以為 Magic Leap 會做這件時髦的事情,並把他們所有的渲染硬體和電池電源都扔到耳機上以保持外觀,但一些理智的人似乎已經認識到,如果你想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穿你的產品的話,把你的最重零件放在你身體對重量最敏感的部位是個糟糕的設計。但數據表明,當涉及到減少 HMD 重量時,你需要蠻橫一些才行。這種方法還允許他們在頭戴設備裡使用比原先更強大的晶片。

電纜很堅固,而且重量拉在你的後腦勺實際上有助於抵消一些東西。他們應該把電池設計成可更換的,但除了那些想要保存 AR 和 VR 設備的收藏家,應該沒有人會長期使用他們的 ML1。

耳機

他們稱之為「Lightwear」。多年來,這部分得到了最廣泛的宣傳,沒完沒了地談論著「光子光場晶片」、「光纖掃描雷射螢幕」、「將數字光場投射到用戶的眼睛」等話題,以及解決視覺輻輳調節衝突的承諾——這個問題困擾了 HMDs 幾十年。換句話說,確保你眼睛的焦點始終與他們的收縮相匹配,這是 Magic Leap 所宣稱的在避免「永久性神經缺陷」和腦損傷方面的關鍵。AR 比 VR 更重要,因為你必須將數字元素與始終正確的真實元素混合在一起。

TL;DR:所謂的「光子光場晶片」僅僅是與反光順序彩色 lCOS 螢幕和 LED 照明相結合的波導,這也是其他人多年來一直使用的技術,包括微軟(Microsoft, MSFT-US)在他們的最後一代全息透鏡中也使用到了該技術。ML1 不是一個「光場投影儀」,也無法用任何廣泛接受的定義來顯示,作為一個雙焦點螢幕,只解決設計演示中的視覺輻輳調節衝突,將所有 UI 和環境元素放在兩個焦平面之一。這就導致了所有其他深度的內容都會發生不匹配,這和損壞的時鐘每天顯示兩次正確的時間是一個原理。

更詳細地講:ML1 使用 6 個波導,每個 RGB 彩色通道在兩個不同的焦平面上疊加在一起。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雙焦點顯示系統,它可以根據眼睛看過的痕跡,從而在兩個不同的值之間移動螢幕的焦點,而不會像連續的 vari 焦點顯示。例如 Oculus Half-Dome 或 Nvidia 的真實光場螢幕。我還沒有精確的測量數據,但是看起來近平面集中在 0.75 公尺左右,遠平面集中在 5 公尺左右。如果他們堅持這項技術(我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他們可以做任何其他事情,更不用說他們大肆宣傳的光纖螢幕),每個額外的焦平面將需要更多的波導堆疊和不可能的高幀速率(每個平面從時間預算中消耗至少 60 赫茲)。我不認為這在合理的重量、圖像品質和成本限制下可以實現。

它讓開發人員避免與非常接近或非常遠的對像極度不匹配。儘管如此,炒作和壟斷投資的承諾是無法兌現的,這不僅僅影響 Magic Leap,對整個 XR 產業都是有害的。硬體製造商有責任向開發人員清楚地傳達他們硬體的功能,即使這些功能不符合他們的意願。

關於耳機的其他部分:與 AR/VR 產業的大多數其他玩家相比,追蹤效果很好,但比包括 Hololens 在內的大多數大品牌要糟糕。如果你想要比較,可在 PSVR 和 Rift 之間考慮。嚙合系統很好,但速度不如 Hololens。這與你從資金少了幾個數量級的公司看到的情況很相似,比如 Stereolabs。

拋開雙焦能力不談,圖像品質是可以接受的。你看到 Hololens 了嗎?換成稍大一點的 FOV 再想想看。由於大量的層疊波導和較好的黑電平,彩虹偽影會顯得更糟糕一點,但 Magic Leap 做的與其他人差不多。儘管有足夠的力量來保持耳機的美觀和耐用(認真來說,如果你在溫暖的房間裡是很難觸摸鎂殼的),但顯示屏太暗了,無法在室外使用。這是一個遺憾,因為透明度與一副墨鏡差不多,使用的不完全是室內材料。那麼眼睛追蹤是怎麼工作的?這很難說明,因為這沒什麼用,它不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一個真正的 leap 應該是一個足夠寬的、足夠有用的 FOV,如果他們優先考慮用戶體驗而不是滿足設備大小的期望的話,Magic Leap 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舉個很好的例子,看看 90 度的 Dreamworld——追蹤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但這樣的經歷是相當令人興奮的。

操作系統

Magic Leap 說他們有建構了一個叫 Lumin 的全新操作系統,來利用他們的「空間計算系統」。它實際上只是安裝了自定義內容的 Android 系統,但大多數人卻想要聲​​稱他們已經建構了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

我會把這部分寫得簡短些。我希望 Magic Leap 在未來能做一些很酷的事情,但目前的用戶界面基本上是一個 Android Wear 手錶菜單,在你面前浮動。菜單是由平板組成的,只能通過先前討論過的不可點擊的 trackpack 進行交互。與 headlook 一樣,忽略了眼睛追蹤和控制器的旋轉/定位。你可以把 Windows 8 風格的應用程式窗口放在各個地方,漂浮在空間裡,甚至連在牆上!這很棒,也正是微軟(Microsoft, MSFT-US)三年前開始炫耀的,但大多數都是無用的。這是手機用戶界面中最糟糕的部分,但它衝擊了 VR、UI 中一些最花哨的部分,我希望開發者能在不久的將來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銷售數據與開發商的採用情況

Magic Leap 訂單系統在發布後的前幾天非常容易理解。我從朋友處收集了一些訂單比較了他們的訂單時間,我對預測第一周的銷售情況非常有信心。不幸的是,在我發布推文後不久,他們就改變了系統。據我所知,他們在第一周賣出了大約 2,000 套,前 48 小時有很大的比重偏向。

如果我必須進行猜測的話,我會把目前的總銷量降到 3,000 台以下。這是不幸的,其中很明顯的原因是:我知道超過一百人擁有 ML1,但他們之中幾乎沒有 AR 開發人員。他們大多是科技高層、「有影響力的人」或者在產業中工作但沒有計劃實際建構 AR 應用程式的早期採用者。

成千上萬的開發人員中出現了數以萬計的開發人員,這是早期 VR 產業的一個大問題。將這個問題乘以幾個數量級對 ML 來說是相當粗糙的。

結語

Magic Leap 推出的產品相當穩固,但與他們大肆宣傳的產品相差甚多,並且有一些缺陷阻礙它成為 AR 應用開發中廣泛有用的工具。這對 XR 產業來說是不好的。在某些方面,它比 Hololens 略好一些,在其他方面則稍差一些,而且通常比三年前的技術水平高出一小步——這種情況 Hololens 1.1 比 Consumer AR 1.0 更加普遍。

如果沒有進步,Consumer AR 1.0 將不可能出現,而這些進步似乎也將來自其他公司。當然,Magic Leap 可能會給我們帶來麻煩,但也許真正的交易就在下一幕!

獵雲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獵雲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獵雲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