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號,「星際大戰 7─原力覺醒」上映了。沒幾天,它就破了多項紀錄。包括「首映票房紀錄」、「最快達成 3 億美金票房」等一堆。(粉絲的力量真可怕…)
可是母公司迪士尼(Walt Disney, DIS-US) (股票代碼:DIS)最近股價卻不怎樣。去年雖然也漲了 13.7% (截至2015/12/24收盤),但跟前四年漲一倍的氣勢相比,還是弱了不少。星際大戰能讓迪士尼重返前四年的氣勢、繼續上攻嗎?
過去四年的迪士尼,是投資人的夢幻逸品
這四年來 (2012 至今),迪士尼是所有投資人的美夢。它規模大 (市值相當於 4 間鴻海(2317-TW))、所以波動小,卻又很會漲 (漲了164%)!所有好事都發生在它身上!(看看下圖,這走勢跟條直線一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因為Marvel 電影賣很好嗎?還是因為大家期待星際大戰七的票房?其實都不是。這些電影都很棒,但…
電影收益,只是一碟小菜
迪士尼太大了。電影票房再怎麼高,都不會是它的獲利主將。我們來看看,迪士尼漲最多的2012年~2014年間(這段期間漲了147%),它「多賺」了多少錢,電影又占了多大比例。(股價要漲,不是要「賺錢」,而是要賺「更多錢」啊)
由上圖可以看到,2011年底時,迪士尼一年可以賺408.9億美金;到了2015年底,已經可以一年賺524億美金了。多了115.1億。但這115.1億美金的成長中,Marvel、冰雪奇緣等所有電影帶來的成長(包含在 Studio Entertainment 裡),只占10.15億而已。
真正大爆發的是「遊樂園收入」Parks and Resorts,成長了43億!
截至2014年9月27日 ,美國本土的迪士尼樂園成長了30.3億!美國的迪士尼還是比較紅啊~ (迪士尼的2015年年報並未提供2015年9月時遊樂園收入的本土收益數字)
所以,星際大戰賣再好,Marvel 電影拍再多,都只能讓迪士尼的收入成長一滴滴,支撐不了股價漲幅。
那迪士尼幹嘛拍電影?
因為電影受歡迎後,可以蓋主題樂園,讓大家進迪士尼樂園玩!(遊客的力量也很可怕啊…)
像全球首個「鋼鐵人樂園」,今年底就要在香港迪士尼開幕(新聞在此)。到時候應該又會有許多Marvel粉絲,專程飛去香港玩了…
所以,迪士尼前幾年的大漲,主力是遊樂園以及旗下頻道的收入成長,跟電影票房關係不大。好啦,既然迪士尼越來越會賺錢,那,為什麼股價漲不動?
因為負債變多了…
在大賺特賺的同時,迪士尼的負債也增加了18.5億。負債變多,會損傷到公司的「真正價格」,也就是「股東權益」(shareholder’s equity)。
「股東權益」是「公司真正值多少錢」。
「股價」,則是「大家認為值多少錢」。
這兩者間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就像精品,很多人認為精品不值那麼多錢,因為只是材料、設計和做工而已。但一旦加上品牌,再加上限量,那就貴到匪夷所思了。股票也是。有時,樂觀氣氛一來,股價也會漲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就像科技泡沫化的時候那樣。可是股票跟精品不同,股票的「真正價格」,隨時都被算得一清二楚。如果股價跑太快、跑得離真正價格太遠,那隨時都可能跌回去。
所以,由下圖可以看到,2014年雖然迪士尼更會賺錢,但是長期債務增加,股東權益反而變少了…(由454億美金掉到449億)
這張表也顯示:2011年底到2013年底的股東權益節節攀升,怪不得股價漲了又漲!(見下圖)
股價跟股東權益,不會離太遠
百舜整理了一張表,把2001年到2015年間,這15年間,每年的「股東權益」和「股價」撈出來,比較他們的變化。(見下表)
如果股價跌很兇,股東權益卻緩步上揚,那股價終究會漲回去,還它公道(像2001~2003年、2008~2009年);但,如果股價大漲特漲,股東權益卻沒跟上去,那股價也會跌下來,討回公道的(像2004、2005年)…
看下面這張曲線圖會更明白:
黃色的線,是「股價的漲跌幅」;藍色的線,則是「股東權益的漲跌幅」。這張圖完全展現了「遛狗理論」:股價的漲幅,不可能離股東權益的漲幅太遠。
而目前看來,除非又出現意外的驚喜、讓股東權益大增,不然,迪士尼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大漲了….(嘆),如果股價漲上去了,那可以這樣做:如果股價上揚了(股價才永遠是對的)、迪士尼重新崛起,那麼我們可以使用「漲破52周新高買進」、「5日線跌破年線賣出」的策略。讓我們在控制風險之餘、抓住大漲。(關於這個做法的詳細介紹,請看這裡)
最後
股價創新高,是進場的好信號;
股價破底、股東權益卻上昇,也是分批佈局的好時機;
但如果股價平平、股東權益也平平,那就得再等等了。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