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這門生意,說 1000 到 1 萬,其基本模式無非是:一邊以較低的利率吸收儲蓄,另一邊把借來的錢以較高的利率貸出去,從而賺取中間差額。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一些中間業務,如手續費、託管費之類。到目前為止,賺取存貸淨利息差仍然是銀行的主要業務,占到了營業總收入的 70% 以上。
銀行的生意模式,決定了它是收益前置,風險後置的行業。收益在前,放貸時就確定了貸款利率和期限,並且按期收息,利潤嘩啦啦進帳;風險在後,放貸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借款企業出現經營惡化,資不抵債,很可能連本帶息都還不起了。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惦記別人的利息,別人惦記著你的本金”。
上述模式決定了,銀行只要不亂來,利潤一定會有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真正的風險在於,由於放貸過於激進,又疊加經濟週期轉衰,銀行壞帳可能大量爆發,淨利潤大幅下降甚至虧損,如果沒有足夠的壞帳撥補,可能會侵蝕銀行的淨資產。
所以,投資銀行股,損益表只是個參考,資產負債表質量才是分析銀行股的關鍵指標:好日子裡每家銀行都賺得盆滿鉢滿,就像牛市裡遍地的股神;凜冬將至,壞帳較多、撥補不足的銀行將面臨嚴重的危機,正如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所說:“潮水退去,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當前,市場對銀行股最大的擔心,就是壞帳到底有多少?撥補是否充足?然而壞帳這東西,永遠沒有準確數字,投資的難點就在於此。
目前,貸款質量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五級分類法”:“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其中後三類稱為“不良貸款”。
關於不良貸款的認定,銀監會有專門的規範性文件,明確了什麼樣的貸款會劃入不良。可是文件裡涉及的企業現金流狀況、生產經營狀況等判斷標準,有很多主觀評判的部分,這就意味著,銀行在不良貸款的劃分上,存在大量的可調節空間。作為投資者,直接看報表是不行的,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
方法一:看逾期貸款
前面說了,不良貸款的劃定涉及主觀判斷,而逾期貸款是一個客觀事實,只要本金或利息逾期一天,就成為逾期貸款,沒有什麼調節的空間。從五級貸款的分類標準看,逾期 90 天以上的貸款應該劃入不良貸款。
我們知道,不良貸款除了逾期 90 天以上貸款,還有一些是因為其他原因劃入的,這樣就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觀察視角:逾期 90 天以上貸款/不良貸款。這個值如果大於 1,說明有些逾期 90 天以上的貸款沒有被劃入不良貸款,銀行可能有意隱瞞了不良貸款,從而少計提撥補,以提高報表顯示的淨利潤。
方法二:看重組貸款
重組貸款,就是銀行對於已逾期或降級的不良貸款,重新調整還款期限,要求企業增加抵押品,或者直接介入企業經營等。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進行重組的貸款屬於不良貸款。
一旦這些貸款進入重組,就不再計入逾期貸款金額;重組半年觀察期過後,可升為關注類貸款 (擺脫不良) 。
這就是說,一些不良貸款可能會以重組貸款的形式存在,使得不良貸款看起來比較少。
為了保守估計銀行的真實不良率,可以把方法一、二中的逾期和重組貸款綜合起來,把“逾期 90 天貸款+重組貸款”看成是真實的不良貸款,用來代替報表中顯示的不良率。這樣雖然有些偏保守,但我們股東是企業的主人,難道不應該對手下的職業經理人嚴格要求嗎?
方法三:看已逾期未減值貸款的擔保物
這個說起來有點略繞。銀行財報裡隱藏著一張重要的表格,一般在附註裡的“風險管理”部分,主要交代銀行已逾期未減值貸款的情況。
已逾期未減值,就是說貸款已經逾期,但銀行認為企業經營狀況還算正常,且有足額的抵押、質押物,因此未計入不良貸款中。這個已逾期未減值,也是銀行基於主觀判斷來認定的,如果銀行想隱瞞不良貸款,很可能在這個科目上做手腳。
監管規定裡有這麼一條:“如果貸款逾期超過 90 天還沒有進入不良貸款,則需要有充足的擔保品”。銀行主要在“充足”二字上玩花樣,把一些擔保物不充足的貸款,計入已逾期未減值科目,少提撥補,增加利潤。
方法四:關注類貸款
關注類貸款,是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但銀行仍然認為可以全部收回本息的貸款。它雖然不是不良貸款,但可以看成不良貸款的預備隊。因此,一個重要的觀察視角是:這些預備隊,將來可能會有多少變成真實的壞帳?
有一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的概念。通俗的說,這個指標是指:一個財年的時間裡,之前有了不好苗頭的貸款,有多少變成了不良貸款。這個指標是一個動態趨勢類指標,它雖然是個歷史指標,但多年的數據還是能看出不少問題,一直是好學生的,將來仍然是好學生的機率較大。
這個指標越低越好,越低意味著較少的關注類貸款變成了不良貸款,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銀行的貸款分類是比較嚴格的。橫向上,可進行銀行間的對比;縱向上,可以看銀行多年數據是否穩定。比如工行,這個指標常年穩定在 10%-30% 之間。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