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中國外管局綜合司發通知,要求銀行自 21 日起報送境外交易超過 1000 元的消費。這裡的消費包括各種境外商戶線上、線下交易,以及在境外金融機構櫃檯、ATM 機取現。境外消費 1000 元不是一個大數,通常是發達地區境外旅遊一天的食宿交通費用。
今年 6 月,外管局曾發出類似通知,當時規定是從 9 月 1 日起上報。但現在執行時間提前了 11 天。
外管局沒有回應為何提前執行時間。但對超過 1000 元就要上報給出解釋,稱是為了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方面的監管要求。此外,外管局表示此通知是外匯局早已開展部署的例行工作,跟目前的外匯形勢無關。
拿錢去海外投資曾經被鼓勵
過去幾年,中國鼓勵保險、化工、建築等領域的企業進行大規模海外併購。
安邦曾在 2014 年以 19.5 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性的華爾道夫酒店 (Waldorf Astoria),並把酒店 3/4 房間改造成公寓出售。
2015 年中國正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鼓勵企業走出去,到海外進行投資。中國年度對外直接投資 (ODI) 和實際使用外資 (FDI) 金額分別為 1456.7 億美元和 1356 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同期吸引外資水平。2016 年對外投資仍有 16% 的成長。
對外直接投資是指中國公司在國外及港澳台地區以現金、實物等方式投資,並以控制國 (境) 外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的交易。
安邦在 2014-2015 年接連收購比利時、韓國、日本的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幾間銀行後,試圖在 2016 年以 140 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集團。但在失去財團的資金支持後,安邦撤回了該報價。
後來安邦跟黑石集團 (Blackstone) 達成協議,將支付 65 億美元收購該集團旗下的戰略酒店及度假村 (Strategic Hotels and Resorts) ,後者的資產包括十多座美國豪華酒店。其他包括騰訊、萬達、海航、復星等私營公司出資數億至數百億美元收購境外公司。
最大的收購還是來自中國國企。
中國化工 2016 年以 430 億美元成功從拜耳 (Bayer) 、孟山都(Monsanto Cedear, MON-US) (Monsanto) 等競爭對手那裡,成功竟得瑞士農化領域巨頭先正達。這是中國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海外併購案。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國新、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在內的金融機構為此提供 200 億美元貸款。這樁交易還在進行。
然而在外匯儲備持續流出的背景下,中國從各個渠道開始收緊對外投資。中國化工還能融資,萬達、安邦和復星已經被納入監管。
中國外匯儲備 32 個月少了近 1 兆美元
2011 年 3 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超過 3 兆美元。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當時認為除非匯率政策和資本管制發生明顯變化,或者中國國內外經濟出現重大波動,不然這一數字還會漲。
此後中國外儲在 39 個月內有 28 個月保持環比上漲,於 2014 年 6 月達到近 4 兆美元的歷史高點。
外儲持續增加跟中國以出口創匯為核心的外貿政策有關。通過提供優惠貸款、貼息、出口補貼、退稅等多種扶持政策,20 多年來中國商貿出口增速比同期 GDP 增速高 1 倍。
2014-2015 年中國持續上漲的股市也吸引外資通(2471-TW)過 QFII 或者滬股通等渠道進入中國,包括阿布達比投資局、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淡馬錫都開立了 A 股帳戶。
這些機構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人民幣,通過受到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
但此後隨著成長放緩,投資者資金流向國外。結果是,中國央行不得不大量出售外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
2015 年 8 月 11 日,中國決定讓人民幣以 20 年來的最大幅度貶值,這也導致了投資者資金外流的速度加快。當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外匯儲備 7 月份減少了 940 億美元。此前 1 年時間裡,中國外儲有 11 個月減少。
2017 年 1 月,外匯儲備降至 2.99 兆美元,70 個月來首次跌破 3 兆美元。
至此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較峰值減少約 1 兆美元,大致相當於 2016 年 GDP 排名第 20 的澳大利亞。與此同時,人民幣中間價自 15 年 4 月以來貶值幅度超過 10%。
期間中國監管部門不斷出台更嚴格的外匯監管措施,外匯儲備減少的情況在今年 2 月得到遏制,已經連續 5 個月保持成長,餘額也重回 3 兆美元。
個人和企業外匯流動監管加緊,外匯儲備過去五個月開始回升
2016 年 2 月,中國外管局在暫停發放 QDLP 和 QDII2 額度、限制境內資金直接投資海外股市的同時,放寬單家 QFII 機構投資額度上限、簡化額度審批管理,進一步便利資金匯出入。
《金融時報》稱暫停額度分配反映了各方的擔心 — 即隨著經濟成長放緩和人民幣繼續貶值,大量資金通過官方和非官方渠道轉移到境外。一名知情人士稱,“該計劃被擱置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不是正式措施,是外管局監測資本流動的努力的一部分”。
就在 2015 年 6 月的時候,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深圳和溫州在內的 6 個城市還曾準備試點 QDII2 門檻以及放寬 5 萬美元購匯上限。
更嚴格的監管還在路上:
受此影響,今年中國公司海外交易金額則大幅減少至 250 億美元。
現在安邦不斷傳出被監管機構要求出售海外資產、使資金回到中國國內的要求,但外管局和安邦均表示發佈/接到相關指示;海外併購明星公司之一的萬達,已經有六個海外娛樂資產受到銀監會監管,已經拿不到境內資金了。
幾次傳出“被有關方面帶走”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 7 月底由巴黎飛上海的班機上寫信說“我覺得的確存在某些中中國國企業的非理性的海外投資”,並稱“政府對中中國國企業海外投資再正常不過的規範。”
對個人的外匯管制同期也在加強。中國外匯管制條例規定每名中國居民每年可以換取等值 5 萬美元的外匯。但信用卡的美元消費 (取現) 額度不被計算在內。由此不少人在境外 ATM 機刷中國境內銀行卡提取外幣、再用人民幣還款,以此變相增加換匯額度。每卡每日境外取現不超 1 萬。
因此理論上個人可以每年取現 5 萬美元加等值 365 萬元的等值外匯。
2015 年 9 月底,外管局要求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每卡每年境外累計取現不得超過等值 10 萬元人民幣。並且對於 2015 年剩下的 3 個月,外管局也已做出了過渡性安排,要求每卡境外累計取現不得超過等值 5 萬元人民幣。加強監管的理由是遏制部分持卡人在境外大額取現,防範洗錢風險。
2016 年 3 月,為了防止境內持卡人到香港通過銀聯 POS 機刷取大額資金購買保險,外管局禁止中國國內居民使用銀聯卡等電子支付手段購買人壽保險及投資產品,但仍允許每次購買 3 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個人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產品。
今年年初,外管局強調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購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等。個人購匯如被發現“螞蟻搬家式”逃匯將按金額 30% 處罰。
這其中一些監管措施是一直有的,比如不許購匯用於境外證券投資。但之前各個銀行網點審核力度不統一,有時候換幾個網點還是有機會將款項匯出。
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也在調整。去年 12 月,澳門將銀聯卡每次取款額度降至 5000 澳元,每日額度保持不變。香港金管局則最近開始要求轄區銀行上報今年前六個月的銀聯卡取現記錄。
至於這次的境外消費 1000 元上報,其實就像外管局所說,“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由發卡金融機構報送,個人無需另行申報,不增加個人用卡成本”。但這背後的政策收緊力度,卻也是一步步在增加。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