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利用不同的投資組合來測試一些投資策略,建了很多組合,其中有兩個就是大股東增加持股和高層增加持股的投資策略。一開始並不確定哪個更強,抱著觀察的心態,不過運行一段時間後差異卻非常明顯:大股東增加持股的組合表現慢吞吞,只能勉強跟指數同等;高層增加持股的投資組合卻可以大幅跑贏指數。即使後來經歷股災,中間長時間沒有改變自己的部位,高層增加持股的組合因為漲幅大回檔也大,但最終收益仍然大幅超過大股東增加持股的組合。對此,根據觀察和思考,我總結了一些其中的邏輯如下:
1. 增加持股比例差距大
大股東一般有20%、30%的股權,多的甚至有40%、50%,增加持股不到1%或者一兩千萬,對於他們的總資產規模來說是九牛一毛,因此對於股價的刺激作用必然不大。反觀高層增加持股,數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多,對於一般的高層來說,年薪幾十萬,家庭資產數百萬上千萬比較正常,增加持股的金額佔個人資產的比例是很高的,佔可投資資產的比例更大,投資成敗對生活的影響比較大,因此高層增加持股需要的信心是非常高的。
當然,大股東增加持股也有一小部分是比例很大的情況,以及大股東大比例參與增發的情況,這些也相當於給二級市場的一種信心背書。
2. 增加持股目的不同
大股東增加持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無論是價值發現,還是底部增持、配合市值管理等,主要意圖基本都是四兩撥千斤,小額增持撬動整個市值。高層則一般不存在撬動市值的目的,主要都是為了賺錢。
3. 增加持股的時效性不同
大股東增加持股的很多情況是股價下跌途中,或長期底部徘徊,增加持股的目的是摸底或價值發現,增加持股比例大部分是象徵性的,增加持股過程也經常拖得比較久,這就導致經常是買在逆勢,對股價的推動效果很慢,甚至會長期套牢。
高層增加持股則不同,因為賺錢的目的,以及佔資產比例高帶來的風險厭惡,高層一般在把握比較高的時候才會出手,可能是知道公司基本面即將發生重大變化,掌握了即將促使股價提升的訊息等,因此常常是買在順勢,見效比較快,尤其是高層們集體增持的情況。
當然,事無絕對,有時高層增加持股與大股東一樣,是抱著價值發現的目的,並沒有能夠很快催化股價的因素存在,這種情況下的擇時效果就不存在了,可能短暫刺激一下後又繼續磨。
總結來說,大股東和高層增加持股的機會中,主要關注大股東大比例增加持股的情況,以及高層集體增加持股的情況就可以了。
《雪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