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貝瑞 (Michael Burry) 是邁克爾·路易斯 (Michael Lewis) 筆下 《大賣空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的英雄之一,書中講述他是如何正確預測 2008 年次貸風暴和房地產泡沫,並決定與華爾街對賭,最終獲利數十億美元。
2015 年的《大賣空》電影就是改編自邁克爾·路易斯的書,麥可·貝瑞的角色則是由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 所飾演,他顯然完美捕捉了麥可·貝瑞的性格,成為一名不擅社交但戰績輝煌的投資者 (貝爾甚至在電影中穿著貝瑞的真正衣服) ,而貝瑞正是為什麼這本書和電影都如此賣座的部分原因。
雖然《大賣空》是在講述讓麥可·貝瑞一戰成名的事件上,即是他篤定房市泡沫即將發生這件事。但在此之前,貝瑞實際上就已經是著名的天才投資者。事實上,我認為麥可·貝瑞如何開始投資的故事,就跟《大賣空》一樣有趣。
麥可·貝瑞的故事
1990 年代末,麥可·貝瑞只是在史丹福醫院和診所的神經科醫師。晚上下班時,貝瑞會專注於他的興趣:投資。他會在自己的部落格、網路聊天室,以及其它留言板和網站上討論他的想法。
在價值投資還不是那麼風行的時代裡,麥可·貝瑞便稱自己是一名價值投資者。他的投資非常出色,於線上討論自己的投資想法,也讓他在留言板上獲得了一小批追隨者。在他結束醫師的職涯後,他決定設立自己的對沖基金。喬伊.葛林布雷 (Joel Greenblatt),也是一位著名的價值投資者,他一直有在閱讀貝瑞的文章,並從中獲利。因此他在他知道消息後立刻聯繫貝瑞,提供他 100 萬美元的資金,幫助貝瑞建立對沖基金。
最後,麥可·貝瑞的著名次級信貸交易,讓他從一位完全默默無名的 (但非常成功的) 選股者,成為最著名的基金經理之一。
我最近偶然發現了麥可·貝瑞在 2000 年為 MSN Money 寫的一篇原始文章。
文中,貝瑞敘述了他的投資理念,以及他如何選擇股票。基本上,他是一名偉大的價值投資者,並遵循許多班傑明·葛拉漢 (Ben Graham) 和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策略,包括:
- 投資要有安全邊際
- 由內而外透徹的基本面分析
- 在不受歡迎的產業中尋找優質股票
- 投資組合管理與挑選股票同樣重要
貝瑞的觀點圍繞著巴菲特他們的投資想法。下文中,我將更詳細剖析貝瑞的投資策略。
安全邊際
麥可·貝瑞博士是一位真正的葛拉漢和陶德風格的價值投資者。根據貝瑞自己所述:
“我在這件事情上真的沒有太多的自主權,自從我第一次讀完班傑明·葛拉漢的書後,我就感受到我生來就是價值投資者。”
貝瑞認為,審慎了解公司價值後再進行投資至關重要。他的核心目標是預防股價下跌的的幅度,以此預防永久性的損失。因此,貝瑞 100% 是基於安全邊際的概念選股 (我的文章中有更詳細的敘述:什麼是安全邊際?) 。
貝瑞說過,如果你專注於內在價值和安全邊際,那麼你就不必擔心是否有催化劑 (編者按 : 一個事件,使投資者最終理解到股票真正的內在價值,導致股價“勁揚”) 。根據貝瑞所說,“純粹、極大的價值就夠了 ”。
由內而外徹底的基本面分析
貝瑞提到,“研究,是他作為選股者的武器”。貝瑞不關心股票市場水平,他沒對潛在投資對象設下限制:可以是大型股、小型股、中型股、微型股、高科技公司或非高科技公司。這一切都沒關係,只要貝瑞能夠從股票中找到價值,它們就能成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貝瑞發現,不受歡迎的產業會提供最好的機會,能夠以大幅折扣的低價買進許多優質企業。
貝瑞如何發現價值投資機會?
他使用股票篩選器觀察企業價值倍數 (EV / EBITDA) ,來篩選出大量公司 。這是貝瑞可接受的比率,並會隨著不同產業和不同經濟周期而變化。
如果有一檔股票通過他的寬鬆篩選標準,接著他會仔細研究來判斷一間公司的價值,這包含要觀察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表外的項目。
貝瑞傾向於忽視本益比,他認為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可能會欺騙投資人,同時也是危險的,他比較喜歡挑選債務很少的公司。
“稀有品種”
麥可·貝瑞也投資於他所謂的“稀有品種”。多半是資產股投資,但也包括套利機會和以不到流動資產淨值三分之二出售的公司 (淨營運資本減去負債,即班傑明·葛拉漢的 net-net 股票,公司以低於其清算價值出售) 。
貝瑞也會投資受到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青睞的公司類型,挑選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有長期可持續性和穩定已投資資本報酬率的公司,並於公司處於合理價格時買進,這其中也可包含貝瑞可以理解的科技公司。然而,像貝瑞投資的其它稀有品種一樣,巴菲特風格的投資標的很難找到,所以貝瑞認為這些類型的公司屬於長期投資。
投資組合管理
貝瑞認為,投資組合管理與股票選擇同樣重要。良好的投資組合管理需要投資者回答幾項基本問題:股票最佳的持有數量是多少?何時買進?何時賣出?應該分散投資在產業、週期性與非週期性公司嗎?多少稅務會影響投資決策?低周轉率是目標之一嗎?
貝瑞說,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技能與個性問題,所以如果有人所做出的選擇異於其他多數人也是很正常的。”以下是貝瑞說明如何管理投資組合的內容:
最佳的股票持有數量?
“我喜歡分散持有 12 至 18 檔蕭條產業中的股票,並傾向於將資金完全投入。這個數目能夠滿足我最好的想法,並避開波動,但這不代表我認為波動與風險是相關的。”
何時買進股票?
“至於什麼時候該買進,我會混合一些技術分析概要到我的策略中,其中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但我喜歡在一檔股票價格高於 52 週低點的 10% 至 15% 時買進 ,這為我提供了一些價格支持。
何時賣出股票?
“稅務問題並不是影響我決定的關鍵。我投資組合的週轉率,每年通常都超過 50%,所以低周轉率的稅務效益基本上並不存在。但無論我的周轉率是 50%、100%,或是 200%,這些都不重要。當股價快速飆漲 40% 至 50%,我還是會敢於選擇賣出股票。”
“如果有一檔股票股價創新低,但並非上述討論過的稀有鳥類型,那麼在多數情況下我會選擇賣出以減少損失。這是非常實際的做法,我可能因此錯失獲得龐大價值的機會,但自從實施這項策略以來,我不曾因為單一事件而使我的投資組合受到永久性破壞。”
投資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 是一門科學藝術
最後,貝瑞警告說,基本面分析不是絕對可靠,有時市場永遠不會反映真實的內在價值,有時其他投資者比你擁有更多的訊息,有時你可能會犯錯。但基本面分析,至少是增加你勝算的一種方式。
麥可·貝瑞總結說:
“畢竟,投資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它是一門科學藝術。隨著時間經過,挖掘有趣的股票想法將使你獲利,並得到金錢以外的東西。我希望你們中的一些人會對我的工作產生共鳴,甚至是從中獲利。”
總結
總結麥可·貝瑞博士的投資技巧,可以概述為以下內容:
- 投資有安全邊際的標的。核心目標是預防所有股價下跌的的幅度,以此預防永久性的損失。總結來說,有催化劑是非必需的;純粹、極大的價值就已足夠。
- 由內而外的基本面分析。不關心整體股票市場價位,他沒有對潛在投資設下限制:可以是大型股票、小型股、中型股、微型股、高科技公司或非高科技公司。這一切都沒關係,只要能夠從股票中找到價值,它就能成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貝瑞發現,不受歡迎的產業有很多良好的機會,能夠以大幅折扣的低價買進優質企業。
- 使用篩選器觀察企業價值倍數 (EV / EBITDA) 。這個比率可以隨著不同產業和不同經濟周期而變化。
- 內在價值是由自由現金流量決定。如果有一檔股票通過他的寬鬆篩選標準,接著他會仔細研究來判斷一間公司的價值,這包含要觀察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表外的項目。貝瑞傾向於忽視本益比,他認為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可能會欺騙投資人,同時也是危險的,他比較喜歡挑選債務很少的公司。
- 麥可貝瑞也投資於他所謂的“稀有品種”。多半是資產股投資,但也包括套利機會和以不到流動資產淨值三分之二出售的公司 (淨營運資本減去負債,即班傑明·葛拉漢的 net-net 股票,公司以低於其清算價值出售) 。
- 貝瑞也會投資受到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青睞的公司類型。挑選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具備長期可持續性和穩定已投資資本報酬率,當公司處於合理價格時買進,這其中可以包含貝瑞能夠理解的科技公司。然而,像貝瑞投資的其它稀有品種一樣,巴菲特風格的投資標的很難找到,所以貝瑞認為這些類型的公司屬於長期投資。
- 麥可貝瑞相信投資組合管理與挑選股票一樣重要
- 最佳的股票持有數量:喜歡分散持有 12 至 18 檔蕭條產業中的股票,並傾向於將資金完全投入。這個數目能夠滿足最好的投資想法,並避開波動,但這不代表他認為波動與風險是相關的。
- 何時買進股票:他會混合一些技術分析到策略中,其中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但他喜歡在一檔股票價格高於 52 週低價的 10% 至 15% 時買進,這為他提供了一些價格支持。
- 何時賣出股票:他的投資組合週轉率,每年通常都超過 50%,所以低周轉率的稅務效益基本上並不存在。但無論周轉率是 50%、100%,或是 200%,這些都不重要。當股價快速飆漲 40% 至 50%,他會選擇賣出股票。
- 投資不是科學,更不是藝術,它是一門科學藝術。最後,基本面分析不是絕對可靠,有時市場永遠不會反映真實內在價值,有時其他投資者比你擁有更多的訊息,有時你可能會犯錯。但基本面分析至少是一種增加勝率的方式。(編譯/Rose)
《ValueWalk》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