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組成四大元素
分析一件事情前,必須先瞭解它的樣貌,才能知道從何分析推論,如果對要分析的事物一無所知,那麼也就談不上進一步的推論了,就好比一場籃球賽,你必須知道對方團隊裡是由哪些人員組成,每個人的特性又是什麼,負責攻擊的人是誰,每個人目前體能狀況等資訊後,才能判斷是要攻擊還是防守,也才能擬定要怎麼攻擊或防守的策略。
投資也是一樣,所有資產價格的變動基本上都是由經濟變化衍生而來,可能是反應過去的資訊,也可能是反應未來的展望,若對經濟發展趨勢不瞭解,投資就不能踏實,即便獲利那也可以說是短期運氣好所造成的。所以,要學習投資的第一步就是先學習經濟分析。
經濟學家為了瞭解各個國家經濟的樣貌,將經濟成長的元素拆解成四個部分,分別是民間消費(C)、企業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出口減去進口的淨出口(X-M),一般而言成熟國家經濟成長多為民間消費所驅動,例如美國,其民間消費佔經濟成長比重約70%;而開發中或新興市場經濟進出口佔比大,例如東協國家,雖淨出口僅7.7%,但出口為79%、進口為71.3%,都佔經濟成長相當大比重。所以分析成熟國家經濟時,民間消費相關數據較為重要,而分析新興市場經濟時,首要著重在淨出口數據分析。
以台灣為例,我們從主計處網站上所公布的台灣歷年名目GDP成長資料中發現,台灣經濟組成以消費佔比約60%為首要,雖然淨出口僅佔GDP約10%不到,但若看細項就不難發現,出口約佔GDP六成,進口約佔五成,表示進出口數據對台灣經濟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他國家經濟組成狀況,可參考財經M平方所著「【投資指標GPS】拆解GDP結構,洞察各國經濟體質」一文)
兩個層面判讀資訊
資訊的價值會因為讀者不同而有所差異,投資時我們常會遇到一種狀況,就是瞭解學理後卻無法與投資進行連結,以拆解GDP為例,上過經濟學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經濟成長的組成架構,但當經濟成長數據公布後要進行怎麼樣的投資,我想卻是多數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更深入的運用這些資訊,那麼它的價值也才能被彰顯出來。
首先,在資訊判讀上,莫忘兩個層面,一個是趨勢,另一個是影響性。一樣是成長2%,但趨勢向下與趨勢向上解讀上意義就完全不同,向下表示情況惡化,向上表示情況改善,意義不同,金融市場所反映的資訊當然也就有大不相同。
主計處每季會公布經濟成長相關資訊,一般人大多只會注意成長率是多少,但其實相關分項數據也會一併公布,如下圖。
從四大分項來看,消費貢獻仍然最大,但是與104年第二季以前相比趨勢就略顯疲弱,下半年主計處預估其貢獻度有望溫和向上;分項中預期改善幅度最大的就是淨出口,105年第二季開始因為基期的關係,預計將由負轉正,連續四季對經濟產生負貢獻的狀況或將改善。
從上述簡單的分析我們不難判斷出目前台灣各經濟分項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這是在取得資訊後的第一步分析。知道趨勢後,接著還要瞭解這些數據隱含了什麼影響性,才有辦法將資訊轉化為投資判斷。
簡單來說,消費趨勢向上,表示國內民眾願意花錢消費,而且越花越多,影響的是食品、紡織、觀光及金融等產業;資本投資趨勢向上,表示企業願意花錢在建設廠房或購買機器設備,影響的是水泥、鋼鐵、營建等基礎建設相關公司。
政府支出影響層面較廣且無特定族群,須看政府政策對象是誰,舉例來說若是發消費券則有利刺激消費分項、若是進行公共建設則有利資本投資分項,這些都得依靠投資人自行判斷;淨出口趨勢向上,表示相關出口公司國外訂單增加,台灣出口主力為電子產品,因此該分項主要影響的是電子、半導體及運輸相關公司。
當然,各分項間彼此也會產生交互影響,例如民眾消費增加項目有可能是在電子產品上,因此消費提升或許也會有利相關電子公司,但在學習投資初期,應以大方向判斷為主,之後若行有餘力再往細項鑽研會較為合適。無論如何,要分析一件事物前,千萬要先瞭解它的組成,知道組成元素後才知道從何判斷起,接著再判讀新資訊所造成的投資影響,藉由這樣的推論過程也才能一步一步形成符合趨勢的投資決策。
【財經悄悄畫】前集精彩連結:
● 投資的兩個中心思想
● 天時篇─經濟關誰的事?
● 天時篇─經濟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