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實體零售凋零,為何好市多十年翻五倍?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實體零售凋零,為何好市多十年翻五倍?

2019 年 4 月 26 日

 
展開

最近美國零售產業最優秀的會員制超市 Costco(COST-US)即將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分店,作為一個 “現象級” 的大型超市,Costco 成為極少數面臨亞馬遜(Amazon, AMZN-US)電商衝擊下,依然能夠維持強勁成長的實體零售店。過去 10 年以梅西百貨(Macy’s, M-US)為代表的實體零售商股價平均跌幅 80%、西爾斯最終倒閉、沃爾瑪(Walmart, WMT-US)(Walmart Inc, WMT-US)也僅僅勉強維持其市值;然而 Costco 股價卻在過去 10 年成長 5 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Costco 的低毛利率、會員制和低 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單位)品類模式顛覆了傳統零售產業,也成為如今新零售(3085-TW)產業的教科書,可以說嚴選模式的鼻祖就來自 Costco;甚至巴菲特在最新訪談中,都提到了由 Costco 帶來的新渠道變革,導致傳統食品品牌商的護城河被攻破。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逆勢成長的 Costco!

會員製商業模式的維度縮減攻擊

Costco 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很簡單,通過會員制的商業模式而非差價來獲得利潤。Costco 在北美有兩檔會員服務:年費 60 美元的普通會員和年費 110 美元的精英卡會員;精英卡會員能享有 2% 的消費現金回​​饋,其他則沒有差異。如果一個人(家庭)在 Costco 一個月的消費超過 200 美元,那麼他申請精英卡比較划算,獲得的現金回饋能覆蓋精英卡成本。

傳統的零售商利潤來自商品差價。一盒雞蛋進貨價 20 元,銷售價 30 元,商家就能賺 10 元,然後把其他的人工成本、房租、水電煤支出等扣掉,剩下的就是利潤。在這種模式下,要麼你能賣的比別人貴,要麼你的進貨成本比別人便宜。由於消費者都不傻,作為零售商要賣的比別人貴很難,那麼只能是進貨價格比其他人便宜。

所以我們看到過去幾十年全球零售商最大趨勢就是規模化營運,代表企業就是沃爾瑪。在其創辦人 Sam Walton 的自傳中,他說到沃爾瑪賣商品的利潤薄到只有一個塑料袋的價格;之後由於規模越大,其進貨價格就越有競爭力,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很快沃爾瑪就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之後電商的出現,將零售產業的中間環節一個個打破。我們看到電商其實對中國零售產業的衝擊比美國更大,因為中國傳統零售產業的環節更多;相比之下美國更加扁平化(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去美國,發現東西其實很便宜)。

然而無論是沃爾瑪,還是亞馬遜或者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商家都是需要賺差價的。沒有差價,那根本就沒辦法盈利,不盈利的生意長期是生存不下去的。

這就是 Costco 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通過會員費來賺錢,而不依靠商品的差價。公司在 2018 年的毛利率不到 11%,不但遠低於沃爾瑪的 25% 和 Target(TGT-US)的 30%,而且過去幾年逐年走低。公司大部分商品的差價極低,越來越低,以給用戶最佳的體驗。

2018 年,公司的會員費收入雖然僅僅占到收入的 2.2%,但是卻貢獻了 70% 的稅前利潤!會員費給公司帶來了持續現金流,優質的體驗也讓用戶願意不斷續年費,這也導致 Costco 的會員費續費率過去 5 年每年都在 90% 以上!公司接近 5,200 萬的付費會員,成為了其長期成長的支柱。

從最初的商業模式上,Costco 就做到了維度縮減攻擊,以一種遠遠優於傳統零售商的模式出現。這也是我在研究熱門股中感受最深的,任何公司的崛起和隕落都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顛覆。當所有人都想著怎麼賺差價時,Costco 內部規定任何商品的毛利率都不能超過 15%。通過主動降價,牢牢掌握了用戶忠誠度,然後通過會員費的量價齊升來賺錢。

低 SKU 的嚴選模式

傳統零售產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越來越大而齊全之後,商品太多反而難以選擇。從最初相對垂直的超市,到後面超市的面積越來越大,再到沃爾瑪這種 “everything store”,你去買個東西要逛很久,而且商品的選擇也過多了,比如牙膏在沃爾瑪居然有 60 多種選擇。而 Costco 從一開始就是採取了嚴選模式,只有 4 種牙膏售賣。

我們從 SKU 的對比來看,Costco 整體的 SKU 只有 3,700 個左右,而沃爾瑪超過了 20,000 個 SKU;相反的 Costco 單店銷售額非常高,導致其單個 SKU 的數量就非常大。而且為了壓低整體價格,Costco 會採用獨特的大包裝尺寸,所以我們經常在 Costco 看到 100 個冰淇淋、32 瓶礦泉水、一大包混合巧克力的大包裝。

相比其他的超市,Costco 可以讓用戶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其商品的採購,而且每一個商品都有很強的品質保證;同時,又因為產品包裝較大,但用戶的銷售額並不低。我每次去 Costco 購物時,都需要排隊結帳比較長的時間,所有人都是買了很多東西。

我們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Costco 遠超其他競爭對手,達到了 1,200 美元以上,比其他兩家同樣使用會員制模式的競爭對手 Sam’s Club 和 BJ(BJ-US)高了將近 1 倍左右。

通過低 SKU 的嚴選模式以及會員制模式帶來用戶數量的複利成長,Costco 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步建立了強大的信譽,這也推動了作為渠道商定價權的提高。於是在 2002 年,Costco 推出了自己的私有品牌 Kirkland,質量好以及價格低成為了 Kirkland 的標籤。至今,許多人都認為 Kirkland 是一個 “名牌”,並不了解這居然是 Costco 的私有品牌,此外 Costco 有 28% 的收入來自 Kirkland 的銷售。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之前巴菲特最新一次訪談中也提到過,巴菲特認為類似於卡夫亨氏(Kraft Heinz, KHC-US)番茄醬這種品牌商對應渠道零售商的定價權在減弱,他們已經無法在沃爾瑪、亞馬遜、Costco 面前像過去那樣叫板了。

卡夫亨氏的歷史很悠久,他們都成立於 1900 年之前,有很長時間發展他們的品牌和產品,你小時候吃他們的產品,現在還會吃。在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後,他們兩個品牌擁有成千上萬的經銷商,並且在廣告上投入巨大金額,2019 年他們的年銷售額是 260 億美元;而 Costco 在 1992 年引入自主品牌 Kirkland,27 年後這個品牌的年銷售額 390 億美元。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象,幾百年的產品發展、廣告投入、用戶習慣的建立,卻抵不過一個只有在 750 家 Costco 超市裡面的私有品牌年銷售額。

Costco 通過嚴選模式,建立了一種品質的高信譽度,而我們知道整個商業社會中,最高的成本就是信任成本。嚴選模式也帶來了商品的高周轉率,2017 年 Costco 的周轉率比零售產業平均高了 1 倍以上。快速的商品周轉,帶來更好的現金效率,很多商品公司還沒支付成本,就已經被消費者買走了。這也導致公司的營運成本更低,Costco 的營運費用(SG&A)佔收入的比重是 9%,競爭對手沃爾瑪是 19%,Target 則是 21%。

Costco VS Sam Club

事實上沃爾瑪很早也推出了 Sam’s Club,和 Costco 是一樣的會員制模式。我們在前面的對比中也看到,Costco 的單英尺效率是 Sam’s Club 的 1.7 倍。強大的沃爾瑪為什麼打不過 Costco 呢?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1、Sam’s Club 在品牌上沒有真正做到和沃爾瑪的剝離,甚至許多地方同時有沃爾瑪和 Sam’s Club。沃爾瑪是真正的大而全,覆蓋低階和長期用戶;Costco 其實是覆蓋中產階級,有一定的門檻。Sam’s Club 沒有做到和沃爾瑪差異化的品牌。

2、Sam’s Club 的年費比 Costco 更便宜,只要 45 美元,但是沒有擺脫沃爾瑪賺差價的基因,這導致 Sam’s Club 一出生就不是沃爾瑪真正核心的業務線。從商品的差距來看,Costco 還是比 Sam’s Club 更便宜,品質也更好,而且 Costco 有 Kirkland 這種自主品牌,可應付當供應商無法提供他們要求的產品品質,而 Sam’s Club 則完全沒有。

3、一個覆蓋長期,一個覆蓋中產階級,兩者的用戶分​​層差異很大。曾經有一個笑話,說 Sam’s Club 的許多用戶都是拿糧食圈救濟的,但從層面也反應了 Sam’s Club 的用戶層次;而 Costco 則是標準美國中產階級,從消費力甚至用戶人群來看,美國中產階級是最大的,也給 Costco 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

下圖是 Costco 的店面分佈情況,我們看到加州的店面數量是最多的,這也是美國中產階級數量最多的州,加州貢獻了 Costco 北美銷售額的 30%;相比 Sam’s Club,Costco 在美國有 6 個州一家店都沒有,用戶定位非常明確!

4、更低的員工離職率,更強的公司文化。無論這個平台自己多厲害,員工還是需要和客戶接觸的,這也會成為服務的一部分。沃爾瑪基本上是按照美國最低標準薪資付工資,Costco 的平均工資則達到了 20 美元/小時;沃爾瑪的員工離職率超過 44%,Costco 的員工離職率只有 10% 不到,第一年員工離職率不到 6%。

Costco 還提供慷慨的福利——就連兼職員工也能享受充分的健康和牙科保險,就職一年後,新員工的退休儲蓄帳戶就可獲得股票期權獎勵,自由休假和探親假等傳統福利更是自不待言。這也最終導致了兩者服務上的差異。

Costco 的成功帶來的反思

作為一個零售商,在實現盈利的角度下無非專註一個目標:用戶可持續的黏性。Costco 通過會員費模式,建立了很強大的 Customer Loyalty Program,並且提供足夠便宜和高品質的商品。通過會員卡收費的模式,Costco 和客戶利益完全站在一起。公司每天思考怎麼讓利給用戶,讓他們的體驗提高,而非怎麼去賺客戶的錢。

過去 10 年 Costco 實現了收入年復合成長 7%,僅次於亞馬遜的 28% 年復合成長。過去 27 個季度,Costco 在每一季都實現了同店成長。即使亞馬遜收購了全食(Whole Foods),也並沒有對 Costco 的商業模式產生任何影響。同時,Costco 公司單店的銷售額也在小幅成長,從 2012 年平均 1.55 億美元,成長到了 2018 年的 1.76 億美元。

Costco 表面上賣的是商品,本質是用戶服務!

從商品的品類來看,Costco 也是難以被互聯網所代替,包括各類包裝和生鮮食品、糖果巧克力、零食等等。許多家庭一個月都要去一次 Costco,採購家庭需要的食物。而且 Costco 針對家庭為主,週末去購物也是一種家庭的體驗。

對於 Costco 的投資案例背後,其實有不少東西能夠借鑒到其他產業:

1、嚴選模式一定是有價值的。

無論在互聯網還是非互聯網時代,人們最大的需求是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大而全模式也是幫助消費者提高效率,能夠在一家店買到的東西,我為什麼要去其他店購買呢?但是商品選擇太多未必是有益的,大而全加上嚴選是最好的模式。

2、會員費模式解決了商家和用戶的利益不一致。

因為會員費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商家不再從商品的差價上去賺用戶的錢,而是通過會員費本身實現收入。況且這種收入可以被看做可持續的現金流,最終導致商家和用戶的利益是一致的。

傳統商業中,商家必須從用戶身上去賺錢;而通過會員費模式,商家希望給用戶最好的體驗。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其他產業也能看到,包括 Netflix(NFLX-US)的互聯網電視,通過會員費的收入,投入更多到優質內容上。

3、什麼東西是互聯網無法顛覆的?就是 “線下的體驗”。

Costco 的成功在於其目標客戶是家庭,而不是個人,家庭在週末一起購物、吃飯、交流的時光是互聯網所無法顛覆的。如今我可以在線上購物衣服、褲子、鞋子,不需要去 J. C. Penney(JCP-US)、Macy’s 這些大百貨公司,但是作為一個家庭,我們更願意一起去 Costco 買東西。Costco 的商品主要是給家庭,不是給一個人,其實將這種體驗融合在裡面了。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