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寫信給我,問了這個問題:
“保有現金 vs.全部投資應該選哪一個?如果你一直將所有資金全數投資的話,如何在市場大規模的下跌 (例如 2001和2008)年?”
當然,你可以賣出一些股票來換取更好的其他選擇,但你很有可能會虧損賣出。在市場大規模下跌時,理想的狀況是你有一些流動資金能夠以便宜價格買進優質的公司。
因此,我想問的問題是:如果在 2017 年股市下跌了 30%,你卻沒有任何資金能夠投資的話,要如何趁這個機會,取得一些優勢?
身為小型投資者的我們,沒有管道取得保險的浮存金,在股市失控時投資。我也知道,長期持有大量的現金,也不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如果你想要在這些少數的事件中有足夠的現金儲備的話,什麼是替代的方案呢?
我注意到目前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海瑟威 目前手頭上的現金,已來到了歷史新高,約有 85 億美元,或許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持續地保有現金,是在等待比目前更好的機會。
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這裡有一些不同的答案供你參考。理論上來說,正確的答案是,如果你無法找到好的投資機會的話,應該只保有現金就好。換句話說,你不應該把持有固定百分比的現金作為投資的目標之一。當便宜的股票太少,你就會自然地保有現金了。
這個答案理論上來說,對價值投資人是正確的。但我對這個答案卻有些存疑。就我個人而言,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在我持有現金的時候。當市場上的股票的價格過於昂貴時,價值投資人所能得到的機會就較為稀少。這有可能會促使他們承受風險。鞭策自己保有現金直到股價下跌,或許能夠幫助你避免產生一些錯誤。我的確想到了這個可能性。
或許可以採用一種策略。我們可以只單純因為市場的席勒本益比 (Shiller price-earnings ratio) 或其他的價值過高而督促自己保有一些現金。你也可以用 Excel 簡單地建一個工作表,告訴自己應該要保有多少的現金。最簡單的方式或許是觀察那些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的年份。你可以選擇觀察 1999、2008、1965 或 1929 年。你可以問你自己,在這些價格如此昂貴的年份當中,最多願意投資在股票當中的金額是多少。或許你一開始會選擇 1999 年,認為這一年是你所見過的,股價最昂貴的一年。但何時達到估值的最高峰,則取決於你所使用的盈餘衡量方法。因此或許你會認為 2000 年或 2001 年才是最昂貴的一年。但總言而之,以下或許會是你所觀察到的現象。
網路泡沫前的高峰,名目本益比大約為 40倍左右,而過去本益比的正常水準約落在 15 倍左右。這表示當年度的本益比平均本益比高了約 25 倍,因此在類似於 1999 年的情況之下,你可能不會希望把超過 50% 的資金放在股市當中。因此,你可以從中區分出一些差異了。顯然地,不管是在股市被低估或者是價格處於合理的地帶時,你會 100% 投資在股市之中。你只需要使用一個方法,就是將你最多願意放入股市的金額 (以百分比表示) 除以市場最高可能被高估的本益比減去正常水準的本益比。從這個例子來看,你可能會強迫自己,在市場的本益比較正常水準多出 1 時,就在投資組合當中增加 2% 的現金。
再次強調,我們假設的是你願意在市場達到高峰之前,像是網路泡沫前的高峰持有 50% 的現金和 50% 的股票。較為激進的把握市場時機者,可能會在這樣的時間點持有 0% 的股票和 100% 的現金。但我假設的是你是價值投資者,在長期之下選擇投資的標的,因此就算是在市場被高估的時期,你仍願意投資一半的資金在股市之中。
因此,接下來我們可以觀察一下目前的情況。假設正常水準的席勒本益比是 15,而目前的本益比假設約落在 27。這比正常水準的本益比高出了 12。剛剛曾經說到,每當席勒本益比高於 1 時,我們會自動在投資組合當中增加 2% 的現金。在這樣的方式之下,我們應該要有 24% 的現金。這聽起來很合理。如果有人告訴我,他們目前的投資組合當中,現金佔了 24% 的比重,我會認為這是合理的。如果席勒本益比達到了 39 倍,你很有可能就會持有 48% 的現金。如果席勒本益比高達 51 (雖然我並不認為這是有可能的),你可能就會持有 72% 的現金。如果達到了 63 倍,你就會在投資組合當中保持 96% 的現金 (63-15=48,48*2=96)。
我並沒有說這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你想要有一個規則能夠衡量應該要保有多少現金的話,我或許會選擇使用這種方式。我會以目前的席勒本益比超過正常本益比的多少倍來決定投資組合當中應該要有多少的現金。如果你認為這樣的策略過於激進的話,可以減少一半的比重。即當席勒本益比每增加 1 ,就提高 1% 的現金。如果不是傳統的價值投資者,而是著重於市場時機的交易者,或許可以把比重提到至席勒本益比每增加 1,就增加 4% 的現金。如果有一個價值投資者寫信跟我,說他們在投資組合當中持有 48% 的現金,那我會說這樣的行為比較像是把握市場時機者。而如果是一個市場時機者告訴我,他們相信市場的時機,因此他們目前持有 48% 的現金,我會說這是個正確的策略。如果我想要基於市場的時機來投資的話,我很有可能會在目前的情況之下保有約一半的現金。目前的市場看起來已經過於昂貴了。因此如果你是個市場時機者的話,現在應該要比平常持有更多的現金。
你是個市場時機者嗎?
還是你只是想要降低錯誤的嚴重程度?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在避免在一個過於昂貴的市場當中,作出一個過於愚笨的股票選擇策略,並減輕會使我的投資組合受到衝擊的程度。剛所說的,在 27 倍席勒本益比,而正常水準為 15倍的情況下,或許你會建立一個本益比若比正常水準高出 1 ,就在投資組合之中增加 2% 現金的規則。如果你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賣出你目前所擁有的股票是可以的。這對於交易者來說,是有效的。但這對投資者來說,就不那麼有效了。我並不想要只是因為降低市場風險而賣出自己手上的股票。我會避免選股的錯誤。對我來說,避免選股錯誤會比使用這個方法來得好。
我之前曾說過,我喜歡在投資組合之中持有 5 檔股票,當我第一次買進時,讓它們保持相同的權重。之後,我就會讓它們自然發展。雖然這和我自己的帳戶實際運作仍有一些落差,但是已經很接近了。通常我會持有 5 檔股票,並在買進時保留“正常”水平的現金,這約佔我的投資組合的 20%。現在,我知道當股價過於昂貴時,我可能會犯下更多的錯誤,因此我應該要在資產配置當中,添加一些能夠調整市場風險的因子。但是我又不想要賣出我已經持有的股票。像我這一種採用買進並持有策略的投資人,要如何實行這個基於市場風險來調整現金的方法呢?
我可以在每次買進的時候針對市場風險進行調整。與其保有 24% 的的現金,我可以用 1 減掉 24%,得到 0.76。如果我現在想要買進一檔新的部位,我不會像正常的方式一樣,將應該要投資的資金全數投資。我會調整我的部位規模來反映在過於高估的市場當中可能產生的額外風險。如果用我自己的帳戶作為例子,正常來說,我會買進一檔股票,佔帳戶的 20%。但因為目前的席勒本益比是 27,因此我會把買進的部位規模降至 15% (27-15=12,12*2=24,1-0.24 =0.76,0.76*0.2=~15%)。這可能是我會考慮使用的方法。我應該不會考慮使用應該保留多少現金的方法。
為什麼呢?因為我喜歡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買進股票當中。我不喜歡花時間在資產配置和出售股票。我試圖將所有和風險評估相關的事情置於股票的選擇過程當中。這也是我建議大多數的人,應該要使用的方式。這能夠避免像交易者一般的心態,也能夠讓你減少時間思考整個股票市場、經濟等等的事情。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並不是因為你對市場和經濟的預測比別人還要準確是賺不到錢的,而是預測利率、 S&P 500 要比別人準確,本來就不容易。而要預測特定股票的未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我要建議的事情是專注。我認為人們基於總體經濟來投資或交易是可以的,但是我認為人們應該要專注在某個方面,如股票的選擇或者是資產配置。我也認為人們應該選擇要成為交易者或投資者。
假設你如果想像我一樣,專注於挑選股票,或選擇成為投資者,你應該會想要增進你的股票選擇的流程。你會想要盡可能地將注意力集中於買進個別的股票。我會想要把自己花費的每一分鐘都用在投資的研究當中,而非思考著賣出、整體市場的情況以及整個資產的現金水位。
我會持續將注意力放在挑選個別股票當中,我不會在整體的投資組合當中設定一個現金水位。從我自身的經驗和錯誤當中,我知道當整體的市場已經過於昂貴時,應該要投入較少的錢到股票市場。因此,調節市場風險的機制 ( 1 減去 0.02 再乘上高出正常水準的席勒本益比數字) 對我來說是較有意義的。我想這或許對你來說也會是有意義的,但你可能會想要再修改一下這個基本原則,使它更適合你。或許你可以把它簡化為 0.01 乘以高於正常水位的席勒本益比。或者是把 0.01 改成 0.04 等等。
我只能給你兩個原則:1)你應該要基於目前的席勒本益比和正常水準的席勒本益比來設定你的現金水位。2)在你買進一檔新的部位時,設定你的現金水位,而非要求自己因為整體市場高漲而賣出所持有的股票。(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