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遇到了敵人,這些敵人就是我們自己”。—動畫家華特・凱利 (Walt Kelly,節錄自 Pogo 漫畫)
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多次指出投資要成功,跟投資人的性格有關。巴菲特所說的話大意如下:只要有著好的投資性格,就算是不那麼聰明的投資者,也能夠打敗具有高智商的投資人。
這個概念,認為投資成功跟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沒有關係,而是跟一個人是否能夠克制因為情緒而做出錯誤的投資判斷。似乎謙虛、有耐心、冷靜、排除萬難以及知足才是成為成功投資者的要件。我們投資是否有著高超的技能,是取決於個性而非腦力?的確是如此。
要克服人格特質以及與生俱來對於壓力的生理反應,是一件艱難的任務。但是如果投資人希望能夠在長期達到優於大盤的表現,必須要達成這樣的任務。每個投資者都應該要規劃一項策略,讓他們能夠事先預防真正的危機或可能發生的危機,將破壞性的衝動所造成的傷害減至最小。投資人如果已準備好危機發生時應該使用的策略,就能夠讓他們在市場大幅波動時冷靜應對 (即使他們在生理上,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也是如此)。
今天的這個討論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投資者。有小部份的投資者,像是具有反社會傾向者或有過頭部受到創傷等類似情況的人,並不容易接受市場會發生極度恐慌或極度狂歡的時刻。而有些投資者或許不會因為 “與他人的意見碰撞” 而得到格外清晰的投資思考模式。今天的文章是針對上述族群之外的的投資人,提供一些簡單的建議。這或許能夠避免典型的投資者長期的成功遭到破壞。
設定低於市場價格的限價單
約翰・坦伯頓 (John Templeton) 最喜歡的作法是將列在購買清單當中的股票設定限價單,這些限價單的價格遠低於它們目前的股價。如此一來,坦伯頓就能夠避免在股價跌落谷底時做出決策。有許多的投資人都很害怕在股票價格急劇下降時做出買進的決策。坦伯頓藉由事先做出決策來避免在股價大幅下跌時,因為情緒影響買進決策所帶來的痛苦。
做出在市場崩盤時,仍會持有股票的承諾
華倫・巴菲特在一次 CNBC 的訪問當中,指出他的持股曾經發生三次股價下跌超過 50% 的情況。幸運的是,他堅忍不拔的性格,讓他能夠持續持有這些部位,並在市場下跌的期間再繼續買進。
我的股票的投資組合,在過去的十年以來,曾經有兩次大幅下跌。第一次是在 2002 年的夏天,我的持股在數個月當中下跌了三分之一。第二次則是在 2008 及 2009 年金融海嘯時,我的持股下跌超過 50%。
在這些期間當中,我從未考慮出清所有的股票,而是運用 2008 年末的這次機會,來買進大幅被低估的股票 (絕大多數都是 net-net 型,且未來具有獲力能力的股票) ,這些股票的交易價格,比它們的淨值還要低。這樣的機會,不僅讓我能夠提升投資組合的安全邊際,也能夠讓我累積可觀的稅務損失來抵消未來的資本利得。也就是說,這些損失是短暫的,而它所帶來的利益將會持續到股價上漲而產生的應納稅額被抵消為止。
從表面上來看,稅務上的損失結轉價值並不高,但是實際上的金額相當可觀。假設在財務危機當中,一個投資人的投資組合市場價值從 2 百萬美元減少至 1 百萬美元。再假設這個投資人有 2 百萬美元的未實現利得。投資人要思考他們應該要持有這些被低估的部位,還是要先賣出,認列稅務上的虧損,並馬上將持股買回。
讓我以數年之後的情況來快速的檢視這些決策的優劣。假設這個投資人的投資組合成長 3 倍,達到了 3 百萬美元的市值。在這個時候,希望能夠把其中的一檔持股賣掉,因為它目前的價格超過了內在價值。身為一個明智的投資人,我希望能夠將利得轉為已實現。因此,我把這檔股票賣出,並認列了 50 萬美元的利益。因為我過去曾有一些損失,所以全部的利得都不需要繳交聯邦所得稅。
現在,假設使用另一種方式,也就是不賣出,仍持有原有的股票。如果之後把價格高估的部位賣出,那就會產生一筆可觀的稅賦。如果假設這筆所得稅負債是 10 萬美元,這個金額會比整體投資組合的 3% 還要多。 3% 雖然聽起來不高,但是隨著時間的經過所帶來的複利效應,會使稅賦變得相當可觀。
假設稱職的投資人每年能夠達到平均 10% 的報酬率。透過 72 法則來看,大概經過 7 年的時間,投資就能夠翻倍。因此要繳的所得稅就會提高至 20 萬美元,假設我持續持有,不到 15 年的時間,可能就會變成 40 萬美元。如果再持有 20 年的話,這個 10 萬美元的應納所得稅就會變成 100 萬的抵稅額。這就是原本的應納所得稅以年化報酬率 10% 計算所帶來的結果。
現在我已簡單地完成了不同決策的敘述,接下來再回來原本的話題:在市場大幅下跌時仍持有股票。大多數決定在市場大幅下跌時賣出的投資人,會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想要保有足夠的資本,等到“市場底部”時再買回股票。至少他們聰明地判別賣出部位的時點。
如果一個投資/投機者賣出得夠早,膽子夠小,持續保有現金,就不會受到實際的損害。但問題在於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對於判斷市場的時間十分地不在行。他們往往會在股價大幅下跌,受到情緒影響,或者是因為情緒而難以持續持有股票時賣出。換句話說,他們會在市場價格大幅下跌時賣出。此外,當市場終於達到底部,開始成長的時候,這些人通常不願將自己長期持有的部位買回。大多數的“市場乘時者”在股市的指數有大幅成長之前,都是不願意再買回的,要等到買回的價格高於他們當初賣出的價格時,才會想要再買進。
受到情緒影響使情緒變化多端的市場乘時者的長期持股報酬率受損的情況,似乎是注定好的。就像長疹子抓癢一樣,認為短暫的緩解不會為長期的報酬率帶來損害。
政治、經濟以及投資很少能夠完美結合
在 2008 年秋天開始的市場崩盤,是一個政治觀點如何使部份投資人的情緒火上加油的最好例子。當你將股票價格的大幅下滑結合對美國未來相當消極的政治言論時,就使許多投資人因為不理性的情緒而賣出。
如果投資者認為他們的投資組合未來將產生利得或損失的重心在政治和經濟的發展,那麼就註定了這名投資者是會失敗的。投資者應該要忽略目前的經濟所帶來的感受,而將精力集中於他所投資企業的優缺點。在提到政治時,這個建議或許也是最好的。政治的意識形態和經濟發展的結果,只有一點點關係,而跟投資報酬率則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如果你在 2009 年早期搜尋當時投資相關的訊息時,你會發現,只有少數人會這麼想。
下定決心,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買進或賣出股票
當我的年紀越來越大之後,買進和賣出的股票數量都變得更少了,而我也要求自己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花更長的時間來研究。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買進重要的物品之前,都會詳細地研究,但是當買進股票的時候,卻常常因為感到無趣而不想要研究細節。如果投資者發現自己花在其他興趣的時間比研究股票還要多,應該限制自己只買進指數型基金。
找到一個放鬆的方法,會有利於投資的成功
比爾・葛洛斯 (Bill Gross) 會練習瑜珈。雷・達里奧 (Ray Dailo) 則會採用超覺靜坐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的方式。這兩者都是成功的資金管理者減輕壓力、培養良好投資性格的很好的例子。
而我自己則認為有規律地使用跑步機或滑步機來運動能夠讓我培養適當的投資紀律。這些運動不僅能夠讓我放鬆,也緞練了我的心智。當我在運動時,有許多次心中也在創作著一些文章。它能夠幫助我思考和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優缺點以及風險。
結論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認為投資要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聰明才智。但事實上,投資要成功,和一個人的個性,也就是避免致命的投資缺陷的能力息息相關。有許多的投資缺陷,都是因為在魯莾的人格特質之下,因為情緒所造成的錯誤決策。防止衝動的投資行為比了解市場錯綜複雜的環境以及了解一間複雜公司的商業模式還要重要。
那些僅有著一般聰明才智,但能夠在市場持續上漲的情況之下,克制住自己買進衝動,且在市場下跌,能夠克服恐懼的投資人,他們的表現幾乎已經能夠確定會勝過於他們的反方—那些深受情緒影響的投資人。投資比較像是一個無所作為的遊戲,而非比誰反應快的遊戲。最後的倖存者將會是那些天生擁有適當的人格特質,或者是學會掌控自己衝動情緒的投資人。
最後我以馬汀路德 (Dr. Martin Luther King) 的格言作為結尾:“衡量一個人,最終看的並不是他在舒適和便利時的立場,而是看他身處於具有挑戰及爭議性時的立場是什麼”。只要簡單將上述的“人”改為“投資者”就是相當適合投資世界的一句話了。(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