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林群 (Andrew Lin) 為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碩士,歷經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麥肯錫、荷銀等多家外資券商主管,光寶科技 (2301) 財務長…等,現任美時製藥 (1795) 董事長,林群在擔任外資券商分析師時,曾多次被評選為台灣地區最佳分析師,有鑑於台灣投資人對外資的報告非常好奇,常常看到電視出現某外資券商對某個股調整評等,當天股價多半會出現劇烈波動,作者透過本書讓讀者認識外資,外資如何選股?他們的邏輯是甚麼?外資會犯錯嗎?希望散戶靠自身研究也可以「打敗外資賺大錢」。
外資體系可分為海外資產管理公司 (Asset Management,也稱為Buy Side) 和外資券商 (稱為 Sell Side) ,真正手握資金做買賣的是海外資產管理公司 (如富蘭克林、富達…等) ;而外資券商 (像瑞銀、摩根大通、美林…等) 是過內上市櫃公司和外資基金經理人之間的橋樑。
外資券商在國外 (台灣算是美國的國外) 向資產管理公司推薦股票,真正決定買賣是資產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人,也就是所謂的「外資法人」 (加上投信和自營商合稱為三大法人) ,外資券商出報告或給的建議是不能與外資在台股的動向畫上等號的 (但卻深深影響國內散戶的投資決策) ,因為國外基金經理人掌控的錢是會在全世界流通的,台灣只是其中一個小地方而已,台灣的某些股票在全球來說更是小的微不足道,外資券商為求客戶下單更是必須使出渾身解數。
那我們散戶到底要不要跟著外資走呢?典型外資操作手法是:對於看好的股票會集中買、持續買,如果持續買超一星期,和過去的幾個星期的賣超完全不同,那投資人就可以決定投資決策了,反之,若連續出現賣超可能就要注意股價反轉,「持續」這兩個字是很重要的。
由於外資報告取得不易,因此偶爾被媒體輾轉拿到後就會用來大作文章,問題是外資的投資建議錯綜複雜,如果只看到「Buy」就買進,投資人八成就會受傷了,為什麼呢?
也許是時間上有落差,也許是外資看走眼,投資人必須先了解這份報告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因為也許上一篇報告對這檔股票的評等是「Strong Buy 強力買進」,所以「Buy」變成降評了,隱含就是要賣出的意思。
先講講外資對於個股的評等:「Strong Buy 強力買進」、「Buy 買進」、「Trading Buy 短線買進」、「Hold 持有」、「Trading Sell 短線賣出」、「Sell 賣出」、「Strong Sell 強力賣出」。
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到外資將某個股評等為「持有」,你就真的擺著不動,如果他是從「強力買進」降為「持有」,這樣是連降兩級,意思就是要賣了,而且有時候因為基金有贖回的壓力,若投資人要求贖回,外資也必須賣股求現,而不是因為看壞後市。
最後做個結論,投資人若真要跟外資走,應該要多看幾家外資券商的報告,有時候每家券商的結論根本南轅北轍,目標價也差異頗大,與其跟單,不如學習外資如何分析個別產業或公司,看看他們的論點和邏輯,千萬不要看到電視的外資報告就衝動下單,投資人的命運最終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