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分析的領域當中,很多的投資人喜歡透過技術指標來找到關鍵的買賣訊號。單純依靠技術指標到底能不能夠獲利,這是很多人對於技術分析流派的投資人的質疑。其實我認為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可以透過量化回測的工具,撰寫程式後回測歷史行情,就可以得知技術指標是否具備獲利的機會。
我自己對於單獨使用技術指標是比較沒有信心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透過量化回測後可以發現單純透過技術指標來交易會導致兩個很明顯的問題。
(一)太過頻繁的交易訊號:例如使用KD指標進行買賣,黃金交叉買進、死亡交叉賣出,換產生非常多的訊號,頻繁交易將導致龐大的手續費支出,過度侵蝕獲利,導致出現虧損的狀況。
(二)單一技術指標遇到錯誤訊號的機率過高:單一技術指標提供的買賣訊號較為不可靠,因為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股價波動,若要提升交易的穩定性與準確度,就必須搭配其他指標一起使用,才能捕捉相對安全與漂亮的位置。
要來解決這兩個問題,投資者就可以考慮透過「指標共振」的技巧!
什麼是指標共振?
所謂的指標共振指的是兩個以上的技術指標都發出同一個方向的訊號,代表有兩個指標支持這個方向的看法。
舉個例子來說,例如我們看到移動平均線(趨勢指標)上彎,這時候KD指標(擺盪指標)又出現黃金交叉,代表趨勢目前為多方控盤,又出現多方轉折,這邊的買進勝率將會有顯著的提高。
又或者是,當我們看到MACD(趨勢指標)柱狀體為負,而且這時候的RSI指標(擺盪指標)顯示轉空,代表目前趨勢為空方格局,又出現空方轉折,這時候變就是一個很好的放空位置。
當趨勢指標與擺盪指標同時出現多方或空方訊號,這個狀況我們稱之為指標共振!
指標共振就像投票機制
大家應該從小到大都有投票的經驗!舉個例子來說,國小的時候選班長需要全班進行投票,每個人在投票的時候想的邏輯和思路應該都會有一定的落差,但如果大家做出一致的認同某個人的狀況,代表這個候選人可能真的從各方面來評估都有不錯的特質,因此大家才會願意把選票投給他!
概念其實跟指標共振的概念很像,當今天MACD、MA、CCI指標都顯示這檔股票為多方格局,代表從各種分析面相來看都具備多頭跡象,代表多個指標都認同這個看法,後續真的持續上漲的機率就會比較高囉!
指標共振的實際範例
一般來說,要用指標共振的前提必須是透過兩種不同類型的技術指標來使用!
舉個例子來說,投資人如果同時只用兩款擺盪指標,例如:KD指標與RSI指標都是屬於擺盪指標,透過兩個同樣類型的指標其實沒有辦法發揮指標共振的效果(因為擺盪指標同質性太高,出項同樣的訊號是非常常見的狀況,無法提高勝率)。
因此必須使用一個趨勢指標搭配一個擺盪指標,在對的趨勢下找尋對的股價轉折位置,這樣子才能夠發揮共振的綜效。
以下,我將舉例幾個技術指標的組合來驗證指標共振這件事情。
案例一:MACD + KD (趨勢指標 加上 擺盪指標)
以國巨(2327-TW)為例子,國巨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技術指標出現了明確的指標共振的訊號。MACD作為趨勢指標,在當時柱狀體在零軸之上,代表趨勢為多方控盤,這時候我們把目光聚焦在擺盪指標上,KD指標這時候也剛好出現了黃金交叉的訊號,在趨勢和擺盪指標雙重確認之下,股價迎來一波顯著的飆漲,驗證了在趨勢對的狀況之下,只要把握好轉折的交易位置,就有機會掌握一段波段的獲利。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案例二:MA + KD(趨勢指標 加上 擺盪指標)
以國巨(2327-TW)為例子,國巨在2020年初,移動平均線(以60MA舉例)呈現上彎的狀況,代表著波段趨勢依然為上漲格局,這時候我們把目光聚焦在擺盪指標(KD指標)上,可以發現當KD指標出現黃金交叉之時,股價都能夠迎來一波上漲,這驗證了在對的趨勢下找尋擺盪指標的關鍵轉著位置,就可以把握股價轉強的訊號。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案例三:Bolling Band + RSI(趨勢指標 加上 擺盪指標)
以台積電(2330-TW)為例,在2016年7月份,把布林通道輸入進去看盤界面上,可以發現股價跌破布林通道下緣,代表股價有超賣的嫌疑,搭配中線依然維持上彎,代表趨勢依然是上漲格局,這時候我們把目光移至擺盪指標(RSI)上,可以發現當時的RSI也來到稍微偏向於超賣的水準(40軸附近),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判斷這邊是一個趨勢上漲的格局下的佈局買點。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指標共振下找到關鍵轉折位置
使用單一技術指標容易遇到指標盲點,因此如果真的要使用技術指標來交易,我都會建議只少要把指標共振的技巧搭配使用,才能夠有效的提升交易上的勝率與報酬率。當然在選擇搭配的技術指標之時,一定要特別小心,必須選擇不同性質的技術指標來搭配,才能達到指標共振的優勢喔!在指標共振下,我們就可以在對的趨勢下找到對的進場位置,把握關鍵轉折賺取短線與波段獲利的契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