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不想走冤枉路?投資理財要避免哪 4 個行為?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不想走冤枉路?投資理財要避免哪 4 個行為?

2020 年 11 月 30 日

 
展開

讓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最常見的不理智行為吧。

盲目追求高回報

很多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或者基金,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回報多少?在他們看來, 5% 的回報肯定比 2% 更好, 10% 的回報肯定比 5% 更好。如果能夠達到 20% 以上,那就完美了。問題在於,很多人根本沒搞明白回報的定義,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來更高的數字。對於任何一款投資產品來說,你能夠看得到的回報,無非就是兩種:歷史回報和期望回報。歷史回報是指該產品在過去X年獲得的真實回報,而期望回報則是指投資產品的管理人員預期能夠獲得的回報。期望回報是最不可靠的,因為沒有機構會向投資者保證能夠獲得期望回報。如果到最後真實回報不如期望回報,他們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相對來說,歷史回報要比期望回報更可靠一些,因為它至少是在現實世界中獲得的真實回報。然而,即使是歷史真實回報,它和投資者最後拿到手的回報,也完全是兩回事。研究 [1 ](Cornell et al, 2017 )表明,基金的歷史回報和它的未來回報之間沒有任何相關性。就是說,歷史回報高,不代表未來的回報也會高。歷史回報差,也不代表將來的回報就差。

回到上面提到的投資者行為:當他們自以為在購買高回報的投資產品時,其實沒搞明白,他們只是在購買期望回報高,或者歷史回報高的產品,和最後買到的真實回報高的產品是兩回事。從機構的角度來說,向投資者宣傳期望回報高的產品,是最容易引誘投資者購買的智商稅:因為期望回報沒有任何限制條件,只要有人信,牛皮吹到天上去也無所謂。

順著基金排名榜買基金

如果我問大家,如何在投資交易中賺錢?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 “ 低買高賣 ” 的道理。任何一個資產,你只有在它低價時買入,高價時賣出,才可能從中獲利。如果你反過來,在高價時買入,低價時賣出,那你高機率會虧錢。問題在於,在現實中,很多投資者恰恰是跟上面提到的規律反著來,在高價時買入,低價時賣出,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基金排行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本質上來說,基金排行榜,就是把最近一段時間(比如近一週、一月、一年等)淨值上漲最快的基金,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引誘大家去購買。問題在於,很多時候,任何一個基金在幾個月,甚至是 1 ~ 2 年內獲得的回報,都帶有很大的偶然性。研究 [2 ](Hsu et al, 2016 )表明,那些在短期內回報很好的基金,往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發生 “ 均值回歸 ” ,即投資回報會變得不那麼優秀,從而回歸基金經理長期的平均水平。受到基金排行榜誘惑,去購買那些排名最考前的基金的投資者,在接下來的投資回報,很可能會比平均回報水平更差。而當這些基金回報不好時,基民們又搞不懂基金回報為什麼不好,於是在失望之餘賣出基金,蒙受投資損失。

這些投資者由於不懂統計學原理,違背常規去高買低賣,到最後發生投資損失。而某些管理和銷售基金的基金公司和銷售平台,卻雁過拔毛,收了一輪韭菜的 “ 智商稅 ” ,賺很大。韭菜被基金排名榜收 “ 智商稅 ” ,其背後主要的原因,是廣大投資者沒有搞懂均值回歸的意義,導致盲目追漲殺跌。

三心二意,缺乏耐心

如果你去問基金公司、銀行、或者券商的工作人員,什麼時候最容易提高銷售業績?答案一定是:牛市。當股市節節攀升時,買基金和理財產品的人會更多,新開帳戶去炒股的人也會更多,因此這些金融機構賺錢的機會也會更多。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想在牛市中蹭一波漲勢,賺一些 “ 天上掉下來的錢 ” 。

簡而言之,牛市中股市漲得越高,越能吸引那些原來不炒股的 “ 新手 ” ,在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前提下,匆匆忙忙去開帳戶炒股買基金。而最後虧的最慘的,也恰恰是這些新手。

為什麼股市新手更容易虧錢呢?除了他們沒有經驗,在股市中經常犯那些幼稚的錯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沒有搞明白股市的特點。股市中絕大多數的回報,都來自於日積月累的複利成長。很多時候,這些價格上漲的背後沒有任何重大新聞,無法引起大眾和媒體的注意,但只有長期堅持持有股票的老股民,才可能獲得這種價格上漲帶來的好處。而那些快進快出,只在牛市行情才開帳戶買股票的 “ 遊客型 “ 股民,由於錯過了那些日積月累的上漲,因此永遠不可能獲得這些複利成長。如果他們判斷錯誤,在大跌前買入,在反彈前賣出的話,那就錯上加錯,完全成為被股市 ” 收割 “ 的對象。這就是缺乏耐心,無法長期堅持的股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忽略投資成本

假設一位基金經理對你說,買我的基金,期望回報可能有 20% ,運氣好的時候甚至有 30% 。但是我這個基金也不是免費的,在購買時你需要付 2% 的申購費,以及每年 1.5% 的管理費。你會願意麼?大部分投資者,可能都沒有搞清楚那些費用是怎麼回事,或者覺得反正就只是 1% ~ 2% ,和我那 20% 的期望回報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這種對投資費用完全無知或者漠視的態度,是另一個普遍的智商稅。

這背後關鍵的原因,是投資者沒有搞明白複利的意義。舉例來說,假設一項投資可以給我們每年 7.2% 的回報,那麼差不多 10 年時間,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的本金翻一番。現在假設基金經理扣除每年 1% 的管理費,因此我們拿到手的淨回報變成 6.2% 。在這種情況下,本金翻一番的時間,將會被延長到 11 年 7 個月,比原來的 10 年超出了 15.8% 。如果基金經理收取 2% 的管理費,那麼本金翻一番的時間將會被進一步延長到 13 年零 10 個月,比原來的 10 年超出了 38% 。簡而言之,在投資世界裡,哪怕是 0.1% 的差別,加上足夠時間後,也會造成冰火兩重天,天堂和地獄之差。

總體上而言,投資者做出不理性投資決策的例子數不勝數。在這裡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了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情況。在我看來,造成廣大投資者被收智商稅的關鍵原因,在於我們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學弱點:過度自信。就是說,我們高估了自己投資的能力,低估了從投資中獲得回報的難度。

到了投資活動,在很多人認為是沒有門檻的。任何人,不管年齡多大,來自任何背景,只要他有錢,就能從事投資活動,不管是買理財產品,股票,買基金或者買房產投資。由於沒有門檻,所以給很多人造成了一種假象,即只要讀一些報紙,看一些書,看一些電視上的財經節目,就能輕鬆成為像巴菲特那樣的投資傳奇。這恰恰是過度自信的典型表現。

那麼如何應對這樣的智商稅呢?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堅持幾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控制成本,多元分散,長期堅持。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原則:控制成本

在投資理財中,有一個重要的真理,那就是投資者最後拿到手的淨回報,等於費前回報扣除投資費用。我們這裡說的投資費用,包括申購費,管理費,業績分成,贖回費,交易成本,摩擦費用等等。說到底,如果我們給別人付的費用高了,那麼自己剩下的淨回報就少了。這裡的別人,包括券商,基金經理,銀行,理財顧問等各種金融服務商。所以我們在決定做任何投資決策前,需要像去菜場買菜的老大媽那樣,貨比三家,斤斤計較,哪怕是 0.1% 的差別,也要認真嚴肅對待,只選擇那些最便宜的投資產品。

第二、多元分散

多元分散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只買一隻股票,最好要買一籃子股票,涵蓋週期性和非週期性產業,包括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我們不能僅限於股票,同時也要投資固定收益和房地產。我們不要僅限於投資國內,也要放眼全球,同時涵蓋國內和國外的資產類別。在資產大類,國別和產業上都做到多元分散,這樣才能盡可能地的降低我們的投資風險,提高風險調整後收益。

第三、長期堅持

我們應該認識到,在短期內,股市變化莫測,任何回報都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基於短期的回報去加倉或者割肉,其實就是用運氣來指導自己的投資決策,和賭場裡賭大小沒什麼大區別。大量的研究顯示,全球範圍的股票,在長期來看能夠給予投資者最好的回報。但是想要獲得那樣的回報,投資者需要保持極大的耐心,而不能小貓釣魚,三心二意。在低成本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多資產組合之後,基於一些系統規則長期堅持,才是廣大投資者獲得最好的回報的正道。

參考資料:

  • [1 ] Bradford Cornell, Jason Hsu and David Nanigian, Does past performance matter in investment manager selection?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43, N4, 2017
  • [2 ] Jason Hsu, Brett Myers, and Ryan Whitby, Timing Poorly: A Guide to Generating Poor Returns While Investing in Successful Strategies,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42, N2, 2016

*風險提醒: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