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應該要把焦點關注在能掌握的東西,而不是讓無法掌握的東西影響決策。指數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原則也在此,我們承認自己不知道股市短期的漲跌,也不知道哪支股票、哪個市場、哪種資產未來的表現會比較好,所以我們不把時間精力花在這些上面。我們選擇可關注於可以掌握的東西,選擇長期投資於低費用、廣泛分散風險的工具,並根據自己的狀況作資產配置。
上述講到的是外在金融市場和工具的部分。這篇文章則進一步主要討論到個人相關的部分。也就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是自己的「現在」的狀況,根據此作出影響自己「未來」的決策,而不是陷在已經無法掌握改變的「過去」。
個人過去績效影響現在決策的迷思
在投資理財討論版面常出現的問題:
我買了XXX(可能是股票、基金或其他金融商品),現在好慘賠了 25% ,請問現在應該怎麼辦?會發這樣的問題所代表的,就是與這個答案應該最相關的,包括這個人對該金融商品的想法,個人理財狀況以及整體投資策略都看不到,卻把最不相干的個人投資績效放上來,卻要大家給出具體建議。
過度看重個人過去績效的狀況,在這個例子中特別清楚,但實際這種作法非常常見,我們常看到的一些與投資行為和決策相關的用語,包括套牢、加碼攤平、回本、持股零成本、停利、停損等等,其實都反映了類似的事。這些名詞雖然各有不同的意義,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常陷入拿自己過去績效賺賠來決定當下投資的迷思,例如:
大雄因為在 10 元買了哆啦銀行股票,現在跌到 8 元,所以「被套牢」不想賣出,而因為想要「回本」所以「加碼攤平」,希望把自己的平均成本降低到 9 元。
胖虎因為在 10 元買了哆啦銀行股票,現在跌到 9 元帳面虧損 10%,所以想要「停損」。
小夫因為在 10 元買了哆啦銀行股票,現在漲到11元帳面獲利 10 %,所以想要「停利」。
小夫的爸爸在 10 年前 5 元買的哆啦銀行股票, 10 年內拿到配息超過 5 元,所以以為持續持有該股票是零成本,可以不用管之後的賺賠漲跌。
會出現這些把「過去績效」當作投資決策的原因不少,其中之一是心理學上的「定錨效應」,人們會習慣把某個數字當作重要參考基準,即使那個數字並真正具有參考意義,而「買入價格」或「當下賺賠」就是投資人常常作為定錨的數字。
另一個原因就是損失趨避心理,不僅是實質上不希望虧損且害怕虧損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也會想逃避已經虧損的事實,想要用各種方式證明自己之前的投資是正確的,因此會作出上述許多的行為。
看自己過去績效來決定投資是無助益的
我們常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一般是在講投資標的,這裡則進一步要探討不要「看著自己過去的績效」來作現在的投資決定。
為什麼呢?這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來思考:
市場或標的的未來不會被你一個人過去是賺是賠影響
看一個市場或一個標的歷史報酬,至少還有助於了解它的過去(雖然不代表未來)但看自己的過去績效,就幾乎完全無助於評估標的表現。
舉個簡單的例子,哆啦銀行現在的股價在 11 元,但市場上每個人買入的點都不同,因此賺賠也都不同,例如靜香買在 12 元,小夫買在 10 元。如果小夫說,因為我賺了 10% ,所以之後市場會有很大的機會下跌,因此我要停利,一定會覺得小夫在胡說吧,因為為什麼要用小夫而不是靜香的績效當標準呢?
但市場上卻有不少人,真的會覺得自己買的標的賺錢了,就代表漲多應該要賣出。
對自己的理財沒有幫助反而是逃避認清當下
這時一定很多人會說了,自己的過去績效跟市場未來無關,但當然跟自己的投資有關啊,比如說停利是入袋為安,停損是防止虧損過大,攤平是降低成本⋯⋯。
但其實,自己過去的績效,雖然可以作為參考拿來檢討自己的投資標的、投資策略,以有助於未來的策略擬定,但也僅止於此。檢討完得到心得之後,要作的事,就是由自己的策略根據「現在的狀況」(而不是過去賺賠多少)作出應該作的決定。因為有一件很現實的事,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你不管現在做什麼,都沒辦法改變你過去投入的部位,在過去到現在這段時間是虧損(或獲利)這個事實。
唯一能做的,是承認過去已經虧損(獲利),現在作出決定,讓你現在的投資方式或配置適合現在的你,並影響未來的虧損或獲利。(但未來獲利或虧損都不會改變過去虧損或獲利這個事實)以下舉幾個例子:
- 攤平:
在已經虧損的狀態下,為了要回本而攤平買進看起來好像可以降低投入平均成本,但實際認真思考,就會發現,它完全沒有改變一開始買入部位的虧損。之後攤平這個作法有利與否,則完全是取決於接下來是漲是跌(也就是未來的賺賠)。 - 停利:
前例小夫買進哆啦銀行股票賺 10% 的情況下,現在停利與否都不會改變過去賺10%這件事。現在停利的結果影響的是之後的賺賠,其好壞完全取決於未來是漲是跌,跟過去已經賺 10% 這件事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合理的停利方式,絕不是基於「『過去』已經賺 10% 、 20% ⋯⋯,因此賣掉,然後還再去買其他的投資標的」(這樣完全沒有「落袋為安」),而是「『現在』的錢已經達成我的投資目標」,所以停利把這筆錢用在這個目標上而不是再投入風險資產。 - 持股零成本:
所謂的「持股零成本」,完全是基於過去的績效來看,但
過去就算含息賺了 100% ,那也是過去的賺賠,現在決策要持續續持有或賣出,並不會影響過去已經賺賠的事,只會影響之後。因此實際上現在決定繼續持有的真正成本(或可稱為機會成本),就是現在的價格,而這個決定的結果好壞,則要看之後的整體績效。如果用了「持股零成本」這樣的概念,把過去領的股息和現下股票價值混淆之後,就會失去了合理評估以作決策的機會。 - 整體理財思考:
如果有兩個人各個應該考量的因素(如收入、支出、年齡、資產數量、家庭、心理承受度⋯⋯,資產配置應考量的各種因素,詳細可參見這篇文章)都完全一樣,合理的作法,是我們應該依照他們「現在的狀況」,給他們兩個類似的資產配置意見。他們兩個唯一的差別是,其中一個過去 1 年,因為運氣好中彩券因此資產才從 100 萬變成 200 萬,另一個人也有買彩券,但沒有這麼好運,所以是逐漸累積從 190 萬變成 200 萬。這時,我們應該因為過去一年的績效不同,建議這兩個人應該有不同的資產配置規劃嗎?答案應該是否吧。因為這個過去績效因素,無關乎現在兩人的財務狀況。
看過去的害處:以「回本」想法為例
既然如前所述,自己過去的賺賠績效影響不到未來的市場,也無助於理解和解決自身當下的理財投資狀況,那讓它影響當下的決策就沒意義了,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受到這種不恰當的「往後看」的影響而產生想法作法有很多,大家比較熟知的,比如看到大賠之後「驚慌中逃出認賠」、「追高殺低」(有人或許稱之為「有記律的停損」)等等,另一個就是想要「回本」。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手上的投資虧錢,會覺得很心慌,會覺得自己「被套牢」,並且會開始思考要怎麼做,或還要多久才能回本?
這裡我以圍棋為例來作一個對比:一般情況,圍棋只有輸和贏兩種結果(對於下棋者來說輸半目也是輸,中盤投降也是輸,兩者意義差別不大),所以一旦評估發現自己在處於較嚴重的落後時,是可以下一些險棋甚至無理棋,試看看有沒有機會因為對手下錯棋而逆轉(類似回本),因為判斷穩穩的下必定會輸,下險棋至少有翻盤的機會,險棋被對手破解之後投子,也和穩穩下一樣,就是輸一盤棋而已。
但投資和下棋不同,已經賠了不代表不會賠更慘,如果為了想翻本,去走原本不該走的險步(或是原本就走了不該走的險步還繼續走),很可能落到賠更慘的下場。有個類似的例子就是賭博,一些賭博的人原本賺錢的時候還理性,一旦輸了錢之後,就為了想要翻本亂下注,結果反而輸光光。(當然也有那種賺了錢之後就變不理性的,總之就是因為「看過去」而影響了自己的平常心)
以下舉一些投資的實際例子:
- 假如小夫的投資策略是長線資產配置,但他對印度市場特別情有獨鍾想要加重押,但也考慮單一新興市場風險較高,因此評估後配置了 20% 的資產在印度股市,近期的大跌造成印度部分虧了 30% 之多,也因此印度在總資產的比例也掉到只剩 15% ,如果按照原本的資產配置想法,在這時買入印度 ETF 補足下降的 5% ,算是合理的再平衡作法。但小夫因為看到在印度虧了 30% 心有不甘,認為加碼攤平可以有利於回本,因此把現金大筆加碼在印度上。使得印度股票的配置變成 30% 。這結果當然也可能好運就真的回本了(如同前述對手下錯棋),但也很可能,小夫因為讓自己的配置的風險高過自己的承受度,最後無法承受而影響生活或贖回,把長期的資產佈局打亂了。
- 大雄原本沒有什麼明確的策略,但看到近年來美國科技股不錯就去把所有錢單筆買入,在因疫情下跌虧了 20% 之後,震驚之餘,心有不甘想要回本,看到原油 ETF 在低點,於是就全部轉換過去,想說應該可以把在科技股虧的賺回來,結果愈虧愈多。這個例子,就是因為想著回本,而持續之前投資策略的錯誤(把資產都單押在高風險資產)。
- 胖虎的策略是希望靠自己觀察全球市場的好壞來投入各市場 ETF 。之前因為看好韓國經濟發展買入韓國 ETF ,結果因為疫情股匯雙跌虧了 20% 之多。他重新檢視韓國的經濟狀況,認為韓國因為疫情問題嚴重,可能影響其整體經濟發展。但因為不甘心虧了 20% ,於是想說沒贖回就等於沒虧,就繼續放著等他回來吧。這個例子就是不願面對「已經虧損的事實」而想要等待凹回來,卻違反了自己原本的投資策略。
建議作法
投資受到自己過去績效影響,例如賠了會想要回本,賺了想要保住,都可說是人之常情。但如這篇所討論的,這些想法和情緒其實無助於投資,反而有害。
我們遇到需要作投資決策時,該作的事,是把過去賠多少賺多少視為「已經賠的」、「已經賺的」,最好是完全不看它,而直接來看看:當下自己手上還有那些配置?當下的比例高低如何?還有多少資金?看看目前的配置狀況是否符合自己決定要採用的策略和適合配置。如果發現兩者並不符合,就應作改變,而不是想硬凹到某個標的回本再作改變,如果符合,就應該不變應萬變。
簡單地說,就是把眼光看在當下(要用的策略、手上目前的配置和金錢、市場的狀況)而不是被過去的賺賠所影響。畢竟投資是長期一輩子的事,而不是一場定勝負的,過去虧了多少都是已經虧了,並不能坐時光機回去改變。當下能作的,就是去思考怎樣作才會對未來長期的投資最好。
《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