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一個很奇怪的領域,幾乎每個人都在拚命地實踐,但重視學習理論的人,並不那麼多。是典型的“實踐太多,理論太少”,這與大學校園的學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鍾愛實踐呢?因為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只有反覆操作,才可能獲得收益,說白了,就是為了快速的獲得收益,才會讓自己陷入到不停歇的實踐之中。
常常聽到投資者對學習理論的人的鄙視,認為他們只是紙上談兵。當然學習理論的人,可能是紙上談兵。一方面可能是學習理論的人,學的理論不怎麼樣,因為理論實在太多了,要把理論找出來,並運用到實踐之中,中間可能會有很多風險。另一方面,可能是學得不夠深刻,也有很多人學習價值投資,但感覺太多人對價值投資的理解太淺,停留著表面的層次。
我始終認為,那種投資厲害的人、做企業厲害的人,應該是那種既能夠很好實踐,又能夠不斷總結出理論,或者是得到好理論幫助的人。僅僅憑藉好運氣,都很難做到一直幸運的。
我肯定不反對實踐,我只是說大部分人實踐太多了,是在盲目、無意識地實踐著,被價格,被概念牽著鼻子走。總希望在暴漲之前的那一瞬間,找到開始暴漲的股票,投機心理很強。
我就自問沒有這個本事,覺得它是一個比較垃圾的企業,估計這輩子也不會買,更別說能夠挖到它了。
僅僅靠實踐去投資的人,容易被實踐所左右,容易困惑。很多時候,企業不是一天就能夠弄明白清楚的,需要長時間的追蹤,但很多人只能追蹤到數據,不能追蹤到變化的原因。
原因,尤其是本質性的原因的尋找,是需要理論的支撐。唯有這樣,才容易讓自己在眾多的決策變數中,找到可以單點突破的區域,找到自己買入股票,持有股票的信心。
我覺得沒有好理論的幫助,我們肯定找不到這些企業,也不明白其企業發展的戰略及可能的優勢,設想不出來企業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如何。不學習比較多的理論,就容易不明白運氣還是實力之間的關係。把好運氣也會當成自己的實力。把壞運氣看成自己實力的不濟。
最近我得到一些反饋,那就是有些人對《投資最重要的事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 》理解不了。覺得看了以後,也不明白。細想以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沒有機率的思維,所以不能明白馬克斯 (Howard Marks) 對風險、週期、運氣等內容的看法。相反,那些有機率理論知識的人,接受《投資最重要的事》就很容易。
很多理論是形成投資者能力圈、投資洞察力的基礎。不排除有人很厲害,可以現在造出蒸汽機,但如果沒有理論的幫助,讓我們去造蒸汽機,估計大部分人是造不出來的。投資領域也是一樣,不排除有人可以不學習任何理論,可以投資很厲害。但大部分人,沒有學習一些好的理論,投資是無法入門的,那樣只會讓自己學會了交易,而學不會投資。
投資應該是越來越能累積的行業,而不是操作越多的,抓住某次好機會的人,就是我們崇拜的對象。甚至有些投資實踐水平可以很差, 但理論水平很高的人,可以成為我們的學習對象,只要其理論對我們去實踐投資非常有幫助。
就好像定位理論,其實也有很多缺陷,也被學術界看不上,也沒有哪個投資大師把其運用到投資中,也沒有誰能很好與一些投資理論結合。但如果你能做到較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升你對投資對象的洞察力,那麼就估計是好理論。
學習理論一般情況下,應該先學理論好的方面,差的方面要我們自己去揚棄。就好像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對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的理解非常有用,但並不一定代表我們理解的安全邊際與其完全一樣,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與蒙格 (Charlie Munger) 就是對其安全邊際有一個揚棄過程,轉到不再以財務分析為核心。
學習理論最好有人幫助與引導,不然就容易不知道理論的核心是什麼的境地之中。就好像財務分析的理論知識,很少有人講明白理論怎麼用的問題,太多人把學習財務知識浪費在瞭解一些項目上了,而忘記了財務理論知識對於投資者來說,主要是用來幹嘛的。常常看到通篇的財務分析,項項指標都談到了,還是讓我這樣的人看不明白。這還是水平高的,更不高的就喜歡隨機選取指標來看。
我常常問一些投資者,如果看上市企業財務數據,什麼都不管,你最核心的是看什麼啊?
答案千奇百怪都有,但回到 ROE 的其實不多。但 ROE 看什麼呢?就更少人能回答了,其實要看 ROE 的質量。ROE 的質量怎麼看呢?其實應該看資產的質量與利潤的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瞭解很深的報表項目知識,對投資幫助,並不大。就好比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你即使明白了,也基本上對投資的幫助不大。
但很多投資者被這些知識所嚇倒了,覺得是自己在理解這些理論知識方面的能力不夠,導致自己不能很好分析企業財報,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是因為你自己沒有抓住理論的核心,明明白白看報表其實是看不懂的。
學習任何理論,都需要尋根,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到理論的精髓。好理論其實不多,好多好理論是相通,有時候看了一些好理論以後,我們可能會感慨,xxx 無非在這個領域又一次發明了 xx 理論嘛。
如果真這樣的時候,那其實是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一批理論了,才能夠看到一些理論之間的相似性,也可能具備了發展理論能力。當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必要想著對理論的發展,只是我覺得,大部分投資者應該掌握一些好理論,讓好理論的透視鏡,打開自己認知的一片新天地,不要把自己埋沒在過度的實踐之中。
“實踐太多,理論太少”是投資中的一個大忌,但很多人的直覺從鄙視理論開始,就走在了一條錯誤的路上了。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