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投資角度看 窮人思維 和富人思維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投資角度看 窮人思維 和富人思維

2020 年 8 月 1 日

 
展開

很多時候區分人與人的不是財富,而是思維方式,財富的差異只是一種結果。這就像考試一樣,雖然每次考試大家都是同一條起跑線,但是優等生總是能考出 90 分,差的也總是考 60 分。投資中我們也需要用富人思維的方式去做,而富人和窮人最大的思維方式區別在於對於時間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個人思考。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印象很深的文章,大意是一個美國女記者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那些社會最底層的窮人,不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這個問題我也曾經想過,因為美國還是有很多成為中產階級的機會。比如你可以去報考美國公務員,只要分數達標了就能做一些穩定的工作:警察、公車司機、政府員工等等;比如醫院裡面操作 CT 設備的人,其實只要能考到證照就幾乎保證有工作,一年也有 7~8 萬美元的年薪。那麼為什麼這些社會最底層的人,不透過自身一點點的努力,去改變生活狀態呢?

當這個女記者深入到這些底層工作者的生活中,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們只能考慮明天,無法去思考未來。比如那些在餐廳打工的服務生,房租可能是按日來支付的酒店,所以她根本沒辦法去想三個月以後的事情,她能做的就是今天工作一天,來支付酒店的日租;然而房租是每天支付的,換算成年化支出其實很貴,她卻無法累積錢財,像別人一樣一次支付高價,卻相對便宜的年化房租費用。

簡單來說,這個社會大部分窮人是「日薪者」,他們是按照「日」來計算報酬的;而這個社會的頂級富人,他們往往是按照「年」來計算報酬的。有些人透過投資或者創業,在十年中積累了大部分的財富,他們看的不是明天,而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

在投資中,我開始發現這種窮人和富人的思維方式也深深影響著我們。對於投資理解最粗淺的散戶,他們是按照天來看收益的,他們希望每天透過交易或是 T+0(當沖)來賺到今天的生活費;而稍微了解投資的人就明白,不可能每一次都低買高賣。普通人的交易頻率越高,勝率就越接近平均值。如果把手續費和摩擦成本(股票的交易成本)去掉,其實頻繁的交易對報酬率是負貢獻。

許多人把每天做一次交易看做一種「上班打卡」,我交易過一次了,似乎就表示今天工作過了。如果賺到那一點點的差價,內心也會有一種「幸福感」,好像今天吃飯可以多加一個蛋。當然,絶大多數的時間,交易是虧錢的,那只好明天再來。

富人思維則完全不同,他們的投資是按照年,甚至許多年來計算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做了 55 年投資,很多股票他持有了超過 20 年。當他買入一支股票時,其實不知道也不在乎這支股票第二天的漲跌會如何,甚至不在乎一年的漲跌,巴菲特認為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週期內,這些優秀的公司會跑贏大盤指數。

國內也有許多價值投資者,他們往往持有股票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週期內,以五年甚至十年作為其投資目標的尺度。當然,這裡也並不是說在 A 股持有一個股票 10 年不動。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行業和社會變化比較大,在中國有一定的換手頻率是正常的。理論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股票持有的平均週期應該比經濟平穩的發達國家要短。富人把時間精力用在股票的基本面研究上,並沒有把精力放在看盤和每天的交易。富人可以持有一個股票很多年,沒有做過一筆交易,但這並不是「偷懶」的行為。

越是貧窮,看的時間尺度越短;越是富有,看的時間尺度越長。窮人是看到每天有收入,而大部分最底層的工作都是「日薪族」;富人看的是按年收入,收入中最大來自年底的獎金或者投資收益。

在投資中,窮人容易產生一個虛擬的年化報酬率思維,有時候一天做當沖也賺了 10% ,認為自己每天都能如此,那麼年化出來的報酬率會非常恐怖;富人希望做到十年十倍,因為他們知道十年十倍就意味著年化報酬率 25% ,在投資中已經非常困難。最重要的是,方向能持續往上,投資不是看重哪一年的報酬率,而是不要虧錢,積累小勝為大勝。

所以在投資中,減少短期思維,用長期思維做投資;減少換手率,增加個股的持有週期。買入股票以年為時間點,而非希望明天就賺錢。格局決定結局,思維方式決定了報酬率,無論生活還是投資,我們都要用富人思維看問題。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