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高科技公司像Alphabet(GOOGL)和Microsoft(MSFT)相信個人電腦領域的下一個重要飛躍將會是擴增實境眼鏡,微軟(Microsoft, MSFT-US)在3月30日也迎接了這個新紀元。
電腦化的眼鏡能將訊息覆蓋到佩戴者的視線當中,它可以取代瀏覽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在許多方面的應用。一些未來學家表示擴增實境(AR)眼鏡—相對於虛擬現實(VR)—可能有一天會取代智慧型手機。 用戶使用擴增實境的頭戴式裝置,像是Microsoft的HoloLens,可以用遠距影音的方式得到專家們對某些技術的指導,像是電氣和管道維修。
這樣的眼鏡還可以在螢幕上提供導航和方向,幫助人們收警報和訊息,並協助辨別物體和地點。
商業上的應用預計將是擴增實境(也稱混合現實)的早期原動力。許多現場服務、倉庫和維修工人可以從免手持的智慧眼鏡技術中受益,通過語音、手勢或眼睛的動作來操作。
市場研究公司IDC分析師Tom Mainelli告訴IBD:“擴增實境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大量工作的進行,以及業務上的流程,但目前仍處於相當早期的階段”。Mainelli表示,隨著3月30日Microsoft推出HoloLens,擴增實境將要開始另一個技術炒作週期。
雷聲大雨點小的Alphabet的Google Glass是上一輪擴增實境炒作週期的產品,但它在幾年前失敗了。Google Glass的早期版本,與其說是一個真實的擴增實境裝置,倒不如說是一個訊息提醒的顯示器。它有一個與水平視線的顯示器,前視照相機,無線連接和傳達語音命令的麥克風。
相較之下,Microsoft HlolLens能在它的特製鏡片上投射出影像和視覺訊息,讓它能夠顯示在佩戴者的視線當中。它也附有感測器,能夠整合現實世界和電腦資料。Microsoft首先將HoloLens的使用聚焦在商業應用上。最先推出的開發版,主要針對軟體開發者和企業,售價為3,000美元。Microsoft估計針對消費者的產品可能需要五年之後才會問世。
研調機構Gartner的分析師Brian Blau告訴IBD,“在進入消費者市場前,會先有很多擴增實境在商業上的應用”。
分析師表示,擴增實境眼鏡早期很有可能會先應用在服務業、物流、醫療保健、教育和設計領域。
令人困惑的問題是,有許多的研究公司在他們的市場預測中喜歡把擴增實境和虛擬現實技術相提並論。雖然這兩種技術都有穿戴裝置的特徵,但虛擬現實將周圍的環境封閉,讓你有身臨其境的體驗,而擴增實境使用的則是透視顯示器,將數位資訊添加在真實世界當中。
虛擬實境即將進入市場,Facebook(FB) 的虛擬實境眼鏡在3月28日開始出貨,Sony(SNE)的虛擬實境遊戲機PlayStation VR預計將在第三季或第四季推出。現在,這兩款產品都專注於影音遊戲和身歷其境的娛樂效果。
到2020年收入…1200億美元?
擴增實境能取得更多資訊,使人們更有生產力。Digi-Capital在1月份的預測指出,到2020年AR和VR的收入將達到1200億美元。到2020年,AR將會得到約9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而VR則為300億美元。
除了Alphabet和Microsoft之外,其他開發擴增實境技術的公司包括Antheer、Daqri、Canon、Magic Leap、Meta、Osterhout設計集團,Seiko Epson和Vuzix(VUZI)。其他公司,包括Apple(AAPL)、Facebook、Samsung和Snapchat也表示它們將投資擴增實境。
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Gene Munster在研究報告上指出,Apple很可能在尋找擴增實境眼鏡作為智慧型手機的終極替代品。他預測Apple在2021-2025年間將推出“混合現實”眼鏡 。
他表示,“我們相信10年後,Z世代將會發生低效現實(reality inefficient)的問題,習慣於在智能手機和其他裝置上看到即時訊息的Z世代,將會看到混合實境裝置的好處,當他們需要查看訊息的時候,可以馬上在他們的視線當中看到即時訊息,不需要透過智慧型手機才能查看”。
分析師表示,若擴增實境裝置要走向主流,他們必須變得更小且更便宜。而它的使用體驗仍需要改善,像是速度的微調,視角和分辨率。
Mainelli表示,擴增實境將在未來幾年處於發展階段。AR的頭戴式裝置將會小量出貨給相關的研發人員和並執行概念驗證。他提到,“我們還需要花費幾年時間才有辦法開始看到大量的出貨數量。也因為它的價格昂貴,所以它會先應用在商業上”。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