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行業長達 20 多年的衰退還在持續。
根據 2017 年 1 月到 11 月各類出版物的銷售情況,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對 2017 年全年的出版物銷售額進行了預測。書籍和雜誌合計的 2017 年紙質出版物估計銷售金額約為 1.37 兆日元。其中,包括漫畫單行本在內雜誌品類同比也減少約 10%,約為 6600 億日元。相比起 1996 年前後,日本整體出版業大約為 2.7 兆日元的總產值,目前的日本出版市場已經萎縮了接近一半。
而作為出版行業整體下滑的一個結果,日本書店的數量也在這 20 年間,減少了差不多一半。1999 年,全日本還有 2 萬 2000 多家書店,截至 2017 年 5 月,這個數字就下滑到了 1 萬 2000 多家。
日本通常被認為是全球最熱愛閲讀的國家之一。根據國際知名書業研究諮詢機構 RWCC 發佈的《2017 圖書商業報告》,日本是全球第四大出版市場,2015 年占全球銷售份額的 5% 。
此外,由於日本市場較為封閉,缺乏國際公司的競爭,所以日本的商業環境通常都被認為較為穩定。例如,2016 年 6 月,日本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僅為 39%,不僅遠低於美國的 72%,還位列已開發國家墊底。因此,日本出版業的持續萎縮看上去並不合理。
通常在解釋傳統出版業的萎縮時,最常被引用的理由是,電子出版衝擊了傳統出版。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統計也並未將電子出版納入其中。不過,從數據上看,電子出版並未取代傳統出版、甚至也不能彌補傳統出版的缺口。從 2004 年到 2013 年,日本電子出版只是從 34 億日元成長到 1013 億日元,而同期傳統出版下滑大約 1 兆日元。
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在對這一現象進行反思的時候,提出的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即是不斷提升的消費稅的影響。
1997 年,日本第一次提高消費稅率,從 3% 提升到 5%。2014 年消費稅率進一步從 5% 提升到 8%。考慮到安倍晉三可能將長期執政,消費稅率在未來會進一步提升。
消費稅對於出版業的打擊,不僅僅體現在書價的提升,更在於日本人整體消費結構的變化。1980 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後,日本人工資的購買力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因此,消費稅率的提升,就意味著日本人需要縮減那些並非生活必需品的開支,書籍這類物質之上的精神消費品就會被縮減。2014 年消費稅率進一步提升以後,當年的文庫本銷售額整體就下降了 6.2%。
儘管消費稅上升打擊了傳統的出版業,但是圍繞著出版物,一些新的消費方式開始出現。1998 年,日本規模最大四家新古書店 (銷售近幾年發行的二手出版物的書店) 銷售額為 150 億日元,兩年之後就成長為 300 億日元。此外,從 1996 年到 2016 年間,日本公共圖書館的借閲量也成長超過 60%。這些圖書消費,由於不能給出版社帶來利潤,因此都未被納入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統計。
即使算上二手書店和圖書館,他們也並不能扭轉日本出版業下滑的趨勢。更直接打擊日本出版業的,還是整體人口結構問題 — 老齡化、少子化。
日本文化廳 2014 年 3 月的調查顯示,高齡者大多是因為視力惡化等健康方面的理由不再讀書,其中不讀書的人占 70 歲以上年齡段 59.6%,占 60 多歲年齡段的 47.8%。
年輕人對讀書的熱情也不高。讀賣新聞 2006 年的調查顯示,學生群體讀書量顯著減少, 1985 年的不讀書率只有 10%,而到了 2005 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將近 40%。而且每月讀 4 本書以上的學生從 40% 減少到了 20%。
在日本,這一現象被稱為“脫離活字”,也成為了日本人最擔憂的一個社會現象。2005 年 7 月,日本通過了《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法案。2007 年 2 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了《新學校圖書館配備五年計劃》,並專門撥款 1000 億日元資金支持計劃實施。2008 年 6 月,日本參眾兩院通過決議將 2010 年定為日本的“國民讀書年”。
不過,從連年下滑的出版物銷售額來看,這些措施似乎都沒有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