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明星、網紅爭相推出 NFT!是買到賺到?請認清這 10 個現實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明星、網紅爭相推出 NFT!是買到賺到?請認清這 10 個現實

2022 年 3 月 18 日

 
展開

每天都有 NFT 百倍報酬的故事,但真的是買到賺到嗎?

近幾個月,不論是在臉書、IG、Youtube 或各大媒體,到處都充滿了某網友靠 NFT 賺進千萬、利潤翻百倍的新聞。許多大品牌、商家、網紅藝人也都陸續推出自己的 NFT ,隨便一張 JPG 大頭照都幾萬塊台幣起跳,並號稱這就是未來進入元宇宙的門票。

這也讓許多剛接觸 NFT 的新手,容易抱著一些不實的幻想與期待,誤以為隨便買個 NFT 就可以財富自由,盲目重倉跟進「大佬」、「名人」「交流群」推薦的項目,最後卻成為那個被收割的接盤俠。

FOMO之前,請認真思考一下訊息的來源(Who)、時間(When)、動機(Why)

社群上,各種交流群、大佬,每天都推薦好幾十個「百倍項目」。對我們這些閱聽人而言,缺的從來都不是訊息,而是「解讀」訊息的能力。因此,我們從訊息的來源(Who)、時間(When)與動機(Why)三種角度,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迷思」。希望大家下次在FOMO之前,可以多認真思考每個訊息背後的含義,並培養更好的媒體識讀能力。

1.用別人的成功故事,賣自己的商品

許多項目方或大佬,都會「免費」分享一些 NFT 成功故事,舉出 Crypto Punks 跟 Bored Ape 的例子,告訴你這些項目當初多便宜、多乏人問津,現在一隻都漲到好幾千萬。話題一轉,就開始轉向介紹(推銷)他的 NFT 了。

然而,那些項目提出的創新概念、科技應用與社群自發的力量,其實才是真正創造獨一無二價值的地方。現在,已經是連你阿嬤都能輕鬆上架販售 NFT 的時代,直接複製幾年前別人提出的概念,真的還能如法炮製嗎?

2.只分享那百分之一的成功案例,卻對其他失敗案例隻字不提?

回顧一下你關注的 NFT 大佬分享的投資故事,是否都只分享賺錢的成功案例?那麼有三種可能:

  1. 他真的是個投資天才,從來不失敗。
  2. 他為了面子,不想承認。
  3. 他無法從錯誤中檢討、找出問題,下次改進。

但即便他的成績單看起來像是個投資天才,也有一種可能是運氣比較好。目前還沒有任何一份統計資料,可以告訴我們那些百倍獲利的故事,有多少比例是靠判斷及分析,又有多少比例是單純的好運。在這個變動極大又混亂的市場裡,很多時候做足功課也未必可以比盲盒開到稀有版還獲利翻倍。甚至投資的 100 個裡面,只需要一個項目獲利千倍,就足以打平其他 99 個的損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夠多的錢跟運氣,可以賭到那百分之一。

3.買很多就代表很看好嗎?投入的資金比例才是關鍵

4.在這個資訊透明的區塊鏈世界,他的鏈上紀錄是否跟說的一樣?

區塊鏈之所以能打破傳統藝術市場的限制,就在於鏈上的一切資訊都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的。因此我們可以先看你所追隨的「大佬」,有沒有公布平常交易使用的錢包地址,我們就可以在Etherscan上輸入他的地址看交易紀錄,或是從 opensea 上面看他的出價、競標、買賣紀錄。

他可能在社群上給一堆投資建議,每個都說是百倍項目,結果自己卻什麼都不敢下手;跟你大力推薦某個項目,結果自己也只買了一兩隻;又或是跟你說這個 NFT 未來很有潛力適合長線投資,然後自己卻偷偷賣掉。因此,觀察實際的鏈上紀錄,或許還更可以更清楚看穿他的行為及策略。

5.你在媒體上看到的「市值」幾乎都是被誇大計算的

有時候,會在社群上看到某些人截圖炫耀他錢包裡的 NFT 收藏,告訴你這些 NFT 現在「地板價」漲到了多少,加一加有多少的「市值」。但事實上,一個項目總發行量 10,000 張、地板價 1E,並不代表它真的有 10,000E 的市值,這只能表示市場現在有這樣的「供給量」。

有供給也有需求,才有流動性,也才有市場。因此,從實際的「交易量」及「成交價格」來看,或許會更貼近實際的市場狀況。如果一個 10K 項目地板價維持在 1E 上下一整個月,但交易的次數根本不到 10 筆,那麼它的實際市值其實也只有 10E,剩下的 99% 就只是一堆有價無市、買家也不願認賠出場的假資產。因此,在真正的獲利了結之前,地板價的高低漲跌也都與你無關。

6.整天跟你說要用區塊鏈改變世界,然後其實只關心 NFT 的地板價?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某些「幣圈人」喊著用區塊鏈改變世界、去中心化、對抗傳統金融、典範轉移的口號。但當要深入討論到實際層面的技術應用、經濟模型、執行方案時卻又說不上來。總是用一些模稜兩可、大家不懂的新名詞,包裝成一副格局很高的樣子;就跟 10 年前什麼東西都要加上「文創」差不多手法。

這時候,能吸引注意力跟搏得認同感的方式,就只剩下「錢」了。比起項目的團隊背景、未來規劃,他們多半只會關注到「地板價」起伏,甚至也不了解背後的原因。那麼這個所謂的「共識系統」,其實跟傳統金融建立的價值觀是一樣的,只是大家換了一種新的貨幣單位而已。

7.你跟大佬根本不在同一條船上!為什麼他總是自己買完才推薦大家來買?

舉例來說,一位大佬在某個項目地板價 0.5E 的時候買進,接著他在社群上推廣一波,大家就從便宜的開始跟進掃貨,這時候地板價慢慢的被炒到 1.5E。接著,願意出更高價的買家會越來越少,那些最後在高點 1.5E 買進的人,發現價格漲不上去、交易量降低、東西賣不掉時,就會開始擔心並認賠出場,最後地板價就回調到 1E。

這時候,即便大佬賤價賣 0.75 趕快脫手,依然都是賺錢的,而那些高於 1E 買進的人,就只能默默祈禱項目方會創造奇蹟,或是認賠出場了。 也就是說,即便你們持有同一個 NFT 項目,只要是在不同時間、用不同價格進場,就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了。你們雖然看似在同一條船上,但當遇難沉船時,晚進來的人總是會先沉到海底,而他就可以靠這些人繼續撐著了。

8.他給的投資建議及策略是否能具體的值化、量化?他的標的分析方式、判斷依據是什麼?是直覺、個人喜好還是策略?

在社群上,到處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 NFT 投資交流群,大家也都有各自擅長的分析方式,有的喜歡看作者知名度、有的看數據、有的看團隊背景、有的看執行能力、有的看社群互動、有的看作品美醜…。 各式各樣的判斷方式都可行,唯一最怕的就是那種看起來好像賺很多,但也說不出原因,只給你一句沒來由的「感覺不錯」。

如果他無法闡述出一套分析及判斷模式,你確實可以一直無腦跟單,但你永遠都無法把資訊,轉變成你自己的知識與觀點。當你缺乏判斷力時,通常也無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賺錢時就自己默默收入口袋,賠錢時就會開始怪對方了。

9.成功時不斷邀功,失敗時就跟你說要#DYOR?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大佬或媒體都會「分享」一些項目,結尾也都會加上「以上不構成投資建議」、「請#DYOR」。假如,過幾天價格上漲,就會開始說「如果當初聽我的,你現在就賺了多少多少」、「我前幾天推薦的項目漲了多少多少」;但如果是價格下跌或項目方跑路,就會避而不談或跟你說「就叫你 DYOR吧!」。

如果大家都可以時間倒轉,那怎麼不直接建議回去 all in Ape 跟 Punks? 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們都要為自己的判斷及選擇負責,但同時,作為一個媒體,也更應該為自己所散播的資訊負責。

10.許多的千萬成交價,都是自己人左手換右手

傳統的藝術市場中,很流行一種「藝術家互買對方作品」的炒作手法。A 用 100 萬買 B 的作品,B 也跟著用 100 萬買 A 的作品,他們不但可以零成本一起升級成為百萬級藝術家,還可以免費得到媒體報導來增加知名度。

同樣的手法也適用在 NFT 市場。今天如果有個 NFT 的項目方或投資社群,發現地板價開始往下掉時,可能就會集資或串通好,一起做出一筆高於平均交易價格幾十倍、幾百倍的交易。這時候 opensea 上面的交易價格跟線圖就會被快速拉升,讓那些不懂的人真以為有這個行情;並且這筆「驚人的交易」也能在媒體、交流群、社群上,免費獲得更多的討論與關注。

結語:真正有價值、有共識的東西還需要這麼多「推銷」嗎?

某些的「大佬」、「媒體」都會說他們不是為了賺錢。但實際上,流量與關注度才是他們真正的賺錢管道,只是轉變成曝光、業配、銷售分潤或其他的形式。消費者的錢會多一步驟,先進到 NFT 項目方口袋,再轉到他的口袋而已。

NFT 買賣投資確實有可能獲利百倍,但絕對不是胡亂跟著社群 FOMO 就可以輕鬆致富。因此,作為閱聽人與消費者,當你下次在社群上看到某些消息時,可以試著多獨立思考以上問題,或許能幫助你更慎選到真正的優質項目。

延伸思考 ( ͡° ͜ʖ ͡°):虛擬貨幣與 NFT 帶來的是典範轉移,還是另一種炫富手段而已?

有些幣圈人會散發出一種「走在很前面」、「格局很高」的形象,似乎對那些傳統金融的投資人、價值觀不屑一顧。但當他提起自己的成就時,總是喜歡把以太幣及 NFT 換成數目驚人的法幣單位,很怕大家大家不知道他有多少的「財富」。

另外,區塊鏈之所以能逐漸發展起來,靠的就是許多先進者的開源貢獻。在這個提倡公平、資訊透明的世界裡,仍然有些人忙著靠「賣消息」圖利,也顯的格外諷刺。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