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馬斯克火箭「星艦」即將登場,馬斯克能否改寫太空探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馬斯克火箭「星艦」即將登場,馬斯克能否改寫太空探索?

最近更新時間: 18 April, 2023

 
展開

北京時間4月17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週一9點(北京時間週一21點)SpaceX 的“星際飛船”將迎來它的首次軌道級試飛。這次發射任務至關重要,它不但關係到馬斯克的火星夢,還會影響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

馬斯克有些迫不及待了。推特上,馬斯克已經把他在2019年9月發布的一條推文置頂。這條推文圖文並茂,配圖是夜色中的星際飛船,文字則是“憤怒,對光明的消逝而憤怒”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馬斯克推特圖片來源:馬斯克的置頂推文

這句話出自威爾士詩人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最著名的作品《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在 2014 年的高分電影《星際穿越》中,布蘭德教授引用了這首詩,他在憤慨自然的殘酷,不希望人類屈服於命運,要奮力抵抗,把人類這個物種延續下去。

星際效應布蘭德教授圖片來源:《星際穿越》中的布蘭德教授

緊接著,馬斯克又在下面發布了一條預告推文,“明天(週一)試飛”。圖片顯示,星際飛船和超重型火箭已經完全堆疊在一起。

馬斯克預告發射時間

世界最強火箭

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Bill·Nelson)曾炫耀,該局的“太空發射系統” (SLS)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SLS高 322 英尺(約合 98 米),比紐約自由女神像還要高。

但是在星際飛船面前,SLS 還是略遜一籌。星際飛船的高度達到近 400 英尺(約合 122 米),第一級配備了驚人的 33 個發動機,產生的推力接近 SLS 的兩倍。而且,星際飛船是可回收火箭,能重複使用。相比之下,SLS 在把有效載荷送入軌道後將在海外墜落,無法再利用。

根據 SpaceX 在 2020 年發布的一份用戶指南,在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配置下,星際飛船將能夠將超過 100 噸的貨物送到月球,並可以將更多貨物送到近地軌道。

相比之下,NASA 的數據顯示,目前版本的SLS只能將 27 噸貨物送到月球上。即便是即將升級,它也只能將有效載荷重量增加到 38 噸。

美國三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在《今日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預測說:“如果星際飛船發射成功了,它將極大增強我們的太空能力,從質的角度改變天體物理學任務的構建方式。太空天體物理學任務一直受到發射器能力的嚴格限制,這在 20 年裡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

星際飛船與SLS的高度對比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稱,“星際飛船可以容納的有效載荷比傳統 NASA 行星任務載荷大得多、重得多,大大減少了傳統 NASA 有效載荷要花大價錢縮小尺寸和質量的需求。”

“你的整個開發過程,整個設計過程,變得如此簡單”,哈佛和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高級天體物理學家馬丁·埃爾維斯(Martin Elvis)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會節省大量成本。”

而且,星際飛船的發射成本還要比SLS便宜。目前還無法對星際飛船的成本進行準確估計,但馬斯克先前曾表示,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它的每次發射成本可能會低於 1000 萬美元。

SpaceX 致力於讓星際飛船實現完全可重複使用,這意味著它可能每年發射幾次。“它可能會從根本上極大地改變太空經濟,以及我們可以在太空中放置多少東西,以及為什麼要這麼放置。”哈佛商學院太空經濟教員布倫丹·羅索(Brendan Rosseau)稱。

相比之下, NASA 的 SLS 火箭對納稅人來說成本高昂:自 2006 年該項目啟動以來,它的開發成本已達 500 億美元。這枚 23 層樓高的火箭最初計劃在 2016 年發射,但足足延遲了 6 年才在去年完成首次試飛。由於SLS的每次發射成本都超過 40 億美元,而且 NASA 每次發射都要重新建造一枚火箭,所以它在短期內不會變得便宜。

所有這些都讓 SLS 難以抗衡星際飛船這枚閃閃發亮的新火箭。

美國登月利器

羅索表示,星際飛船週一的發射不僅是對該公司旗艦飛行器的一次試驗,也是對 NASA 冒險將商業公司納入其航天器開發中心環節的一次關鍵考驗。

與“阿波羅”登月任務不同, SLS 不會把宇航員一路帶到月球上。宇航員將乘坐 SLS 頂部的“獵戶座”飛船到達月球軌道。與此同時,星際飛船將單獨發射,成為登月任務的月球著陸器。一旦任務完成,星際飛船將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將宇航員帶回獵戶座飛船,之後宇航員將在月球軌道上放棄星際飛船。

這就意味著,NASA 計劃讓 SpaceX 打造的星際飛船成為自 1972 年以來首次把人類送上月球的火箭。“如果你是NASA局長納爾遜,你真的會密切關注星際飛船的此次試飛,因為它現在是你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羅索表示。

NASA 對星際飛船的依賴顯而易見。據報導,納爾遜曾向SpaceX總裁格溫·肖特韋爾(Gwynne Shotwell)詢問,馬斯克收購推特是否會影響 SpaceX 承擔的 NASA 任務。肖特韋爾向他保證,他“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NASA 對 SpaceX 的支持不會止步於執行登月計劃的“阿爾忒彌斯 3 號”任務。該局已經讓 SpaceX 為“阿爾忒彌斯 4 號”任務設計著陸器,將NASA的投資再增加 12 億美元,以便設計一個系統讓火箭停靠在 NASA 計劃中的月球門戶(Gateway)上。

“我認為,這表明 NASA 相信 SpaceX 有能力讓星際飛船在那之前投入正常使用。鑑於我們甚至還沒有對該系統進行完整的軌道飛行測試,這顯然是相當了不起的。”羅索稱。

爆炸陰影

不過,馬斯克上月在投行摩根史坦利舉行的一場會議上曾表示,星際飛船首飛的成功率為 50% 。換句話說,失敗的可能性也達到 50% 。

“我不敢說它能進入軌道,但我保證它會令人興奮”,他說,“不會無聊的。”

在這之前,SpaceX 曾對星際飛船(不包括超重型火箭)進行了幾次小測試,讓它飛到大約 6 英里(約合 10 公里)高的空中,然後再返回地球。在這期間,星際飛船曾發生過幾次爆炸。

2020 年 8 月,SpaceX 發射 SN8 版本的原型星際飛船。在到達幾英里的高空後,星際飛船關閉了發動機,完成了“腹部朝下”的翻轉動作,以水平姿態向地面墜落,但是它並未實現軟著陸,飛船墜毀,燃燒成了一個火球,火箭碎片散落在著陸點上。

此次失敗沒有造成人員受傷。馬斯克稱,這次試飛是一次“很棒的測試”。

2021 年 2 月,SpaceX 再次嘗試發射 SN9 原型飛船。這一次,飛船達到了 6 英里的高度,但是再次墜毀,燃燒成了一個火球。

當時,SpaceX 的首席集成工程師約翰·因斯普魯克(John Insprucker)認為,這是一次不錯的飛行。但他補充說,“我們需要在著陸方面多花點功夫”。

2021 年 3 月,SpaceX 進行第三次嘗試,發射了 SN10 原型飛船,原本以為成功了。“俗話說,事不過三。”因斯普魯克當時表示,“一次漂亮的軟著陸。”

不過,飛船當時仍在噴出縷縷煙霧,而且明顯傾斜。在著陸大約 8 分 20 秒後,飛船再次爆炸,並被彈回到空中,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燃料洩漏。

幾週後,SpaceX 依舊沒有碰到好運氣。該公司在大霧中對 SN11 進行發射測試,依舊發生爆炸,把殘骸留在了著陸場中。

這是 SpaceX 試飛的第四次失敗。“至少撞擊坑在正確的地方。”馬斯克當時似乎在安慰自己。他後來說,事故的原因是其中一個發動機上發生了小規模甲烷洩漏,他發誓問題會得到解決。

2021 年 5 月,SpaceX 終於成功實現了 SN15 的回收,後者在著陸場輕輕地著陸。

就在這次成功試飛的幾週前, NASA 授予了 SpaceX 一份價值 29 億美元的合約,使用星際飛船將宇航員送上月球。這為週一的SpaceX首次全堆疊(加入超重型火箭)試飛鋪平了道路。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