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美中「金融脫鉤」成進行式!對雙方經濟影響如何?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台灣銀行家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台灣銀行家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美中「金融脫鉤」成進行式!對雙方經濟影響如何?

2021 年 12 月 11 日

 
展開

許多重要力量都在推動美中金融脫鉤。美國祭出制裁,並拉高中資在美上市門檻、增加收購美企難度。中國則推動數位人民幣,藉此將人民幣國際化,設法繞過美元。但只要資本帳沒有完全開放,這項壯舉的前景仍充滿未知。

美國圍堵中國的方式,已經從貿易戰和科技戰延伸到了金融戰。拜登政府先是通過了川普時代訂立的名單,禁止美國投資一系列與軍事相關的中國企業。然後中國通過了《反外國制裁法》,以美方不當強迫中國企業開放資料為由,要求這些企業從美國下市,美中金融脫鉤的幅度自此越拉越大。

其實,美中兩國的金融聯繫早在近幾年就一直減弱,至少國外直接投資的金額一年比一年少。美商對中的直接投資金額,在 2002 年中國加入 WTO 之後達到頂峰,之後就逐漸下滑。同樣地,中資對美的直接投資雖在 2016 年之前持續成長,但川普上台之後就陷入停滯。不過中美之間的投資組合卻是另一種消長,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確實明顯減少,但美國即使明確制裁了中資企業,美方持有的中國資產(編輯:國家出資企業)依然迅速增加。

成本墊高、募資難度提升

美國的制裁方案如今已逐漸成為一張越加複雜的網路,而中國反制裁的風險,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香港也都日益增高。美國禁止投資者接觸的企業中有一些和新疆或香港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五角大廈藉由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 OFAC)所公布的名單。

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的中國軍工企業目前大概有 60 家,其中包括了中國化工、小米( 01810-HK )這類巨頭。美國發布名單後,中國在 2021 年 6 月通過了《反外國制裁法》,這可能會墊高外國企業在中經營的成本,進一步阻礙投資流動,其中有些成本可能來自中國政府的法規要求;但如果企業過分符合中國的期待,也會因為聲譽問題而提高另一類成本。

此外,在對方的國家募資也一定比以前更困難,許多中國科技公司,例如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京東(JD-US)、百度(Baidu, BIDU-US)、網易(NTES-US),都為了防止未來被美國踢出股市,而選擇了第二上市。在此同時,中國政府也設法獎勵投資國內的科技公司,包括於 2019 年在上海證交所推出了科創板,設法讓有潛力的科技新創產業不需要前往美國,也可以用股權融資方式募得大量資金。同一時間,它也開始懲罰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

數位人民幣「可控制的匿名性」極重要

除了上述的報復措施,中國也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來回應金融脫鉤的挑戰。中國這項長期計畫努力已久,但自從美國在境外用美元狙擊中國之後,目標變得更加急迫。而且目前人民幣僅占全球支付或儲備貨幣的 2%,若要化解風險,國際化更是當務之急。之前中國一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方法,是促使香港成為人民幣的全球離岸交易中心,然後逐步增設更多離岸中心;但這項策略在 2015 年股匯市劇烈震盪之後,效果就不佳。

如今中國推出第二招,利用數位貨幣的先行者優勢,鼓勵人們使用數位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這招無論長期短期都很重要,它一旦成功,就可以讓中國在緊要關頭繞過美元。

但貨幣國際化的成功與否,並不單取決於科技能力,要讓全球各地接受人民幣,中國就必須提供大量的高流動性資產,並進一步開放資本帳,讓貨幣可以即時流入流出,藉此維持人民幣的價值。所以數位人民幣的成敗關鍵,就會是中國當局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一方面盡量開放資本帳,另一方面又能追蹤資本流動,並在必要時刻採取行動。

正因如此,數位人民幣的「可控制的匿名性」極為重要,如果數位人民幣設計成功,資金就可以表面上完全自由進出國門,人民幣也能成功國際化,但實際上政府依然可以掌控金流。

然而,這項大業在實作上卻困難重重:跨帳本解決方案的技術門檻還沒解決,中國與其他國家有制度差異,而且分享金融交易紀錄也有許多障礙。此外,中國還需要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雖然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迅速擴大,但目前主要仍掌握在企業和金融信貸手中。中國必須提高中央政府債券的流動性,使殖利率曲線更長,基準更明確,不過數位人民幣是否對此有所助益,仍是個未知數。

總而言之,許多重要力量都在推動美中金融脫鉤。美國祭出了制裁,並且拉高中資在美上市的門檻、增加收購美國企業的難度。中國則相當清楚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會帶來多大威脅,所以目前正推動數位人民幣,藉此將人民幣國際化,設法繞過美元。但只要資本帳沒有完全開放,這項壯舉的前景就還充滿未知。

(本文作者為法國外貿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學家、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顧問)

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台灣銀行家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台灣銀行家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