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MIT以及布萊根和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直接將抗肥胖藥物送達脂肪組織的標靶奈米顆粒,得到該系統治療的肥胖小鼠在25天內體重減輕10%,同時沒有表現出任何副作用。該研究為肥胖的標靶治療開闢了新道路。
許多研究已經證明,將負責儲存脂肪的白色脂肪組織轉變為燃燒脂肪的棕色脂肪組織對於肥胖的治療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因此許多抗肥胖藥物通過促進上述過程達到治療肥胖的目的。這類藥物還會刺激脂肪組織內新生血管的生長,該特點有助於增強奈米顆粒的標靶性,促進白色脂肪組織的棕色化過程。
這類肥胖治療藥物目前還未得到美國FDA的批准,也不是新發現的藥物分子,而該研究開發的新型藥物運輸系統能夠幫助藥物在脂肪組織內累積,避免對身體其他部位產生副作用,或將推動該類藥物的批准通過。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
標靶脂肪
研究人員之前發現促進血管生成過程能夠幫助白色脂肪組織向棕色脂肪轉變,並且可以引起小鼠體重減輕,但是促進血管生成的藥物會對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損傷。為了克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轉而研究奈米顆粒藥物運輸系統,近年來奈米給藥系統在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療方面應用較多。
研究人員將Rosiglitazone(編按:一種糖尿病用藥)和前列腺素類似物這兩種藥物裝載到奈米顆粒的疏水核心部位,之前研究表明這兩種藥物都能夠激活細胞內的PPAR受體,並進一步刺激血管生成和白色脂肪組織的棕色化過程。奈米顆粒的外部是由PEG組成的外殼,同時被一些指引奈米顆粒達到正確位置的標靶分子包裹,這些標靶分子能夠與脂肪組織血管壁上的一些蛋白質分子結合。
研究人員利用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進行了奈米給藥系統的檢測,結果表明小鼠體重下降大約10%,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數值顯著下降,並且胰島素敏感性也得到增強。在治療期間小鼠並未表現出任何副作用。
藥物運輸的挑戰
在目前的系統中,奈米顆粒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入體內,這樣的方式非常適合治療病態肥胖的病人,這些病人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非常高。但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希望該系統能夠更加廣泛地應用於肥胖治療,還需要找到更加便捷的方式將奈米顆粒送入人體,比如口服。
目前來說,口服方式的最大挑戰在於奈米顆粒無法穿透腸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各種嘗試,比如在奈米顆粒外殼上包覆抗體,使其結合腸壁細胞表面的受體,或者使用運鐵蛋白穿透腸壁。他們還希望找到更加特異的脂肪組織標靶目標,進一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利用奈米給藥系統標靶脂肪組織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目前仍然是一個非常前衛的方法,為肥胖的治療開啟了一個新的方向。
《生物谷》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