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 學習槓桿投資 】槓桿是什麼?融資怎麼用?
作者 百舜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百舜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 學習槓桿投資 】槓桿是什麼?融資怎麼用?

2021 年 7 月 22 日

 
展開

接觸理財一陣子後,可能就會聽到「槓桿」這兩個字,或者是「財務槓桿」、「槓桿投資」等等。「槓桿」兩個字來自亞里斯多德的「槓桿原理」,也就是取得適當的距離後,只花一點力氣就能抬起更重的東西。這概念放到財務上,就是指「花一點錢,享受/投資原本需要更多錢才能達到的事情」。那麼,財務槓桿的工具有哪些?使用財務槓桿又該注意些什麼?這篇文章一次整理給大家。

財務槓桿的工具有哪些?

「財務槓桿」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借錢」,一類是「投資自帶槓桿的金融商品」,如下圖。

槓桿投資可分為兩種:借錢 與 投資自帶槓桿的金融商品(例如:權證、期貨等)

「借錢」又能分兩種,一種是「直接借筆錢給你」,像信貸、房貸、車貸等都屬此類(房貸和車貸是把錢換成房子和車子,所以歸在此類)。這種貸款的利率比另一種低,但較不靈活,比方說,這種貸款常有「過幾年後才能結清」的規定,如果提前結清甚至可能要付違約金。所以辦這種貸款最好要有「得還債一陣子」的心理準備。

另一種則是「開個額度給你,沒用到就不收錢」。像是信用卡額度、「理財型房貸」等都在此類。這種貸款通常利率較前者高,但也較靈活,隨時借隨時還,以日計息。

以上是生活方面的財務槓桿,接下來來講投資上的。

財務槓桿的投資方式有哪些?

如前面所說,這可分兩種,一種是「借錢投資」,一種是「投資自帶槓桿的金融商品」。「借錢投資」最常見的是「借錢買股票」,專有名詞叫做「融資」,也就是「股票信用交易帳戶」。它也是「開個額度給你,沒用到就不收錢」的機制,但是它與前面提到的「理財型房貸」最大的不同是,額度只能用來買股票,不能拿來買其他東西。

理財型房貸是開個帳戶給你,裡面放著能動用的金額。需要錢的時候就去裡面領,然後從領出錢的那一刻開始計算利息;「股票信用交易帳戶」顯示的是「融資額度(有些美股券商則顯示購買力)」,比方說我放 100 萬台幣在裡面,當我要買股票的時候就可以買價值 150 萬的股票。但當我要領錢時,一樣是從原本放在戶頭裡的 100 萬台幣扣,跟融資額度無關。

一般來說,買上市股票融資能借到 60%,買上櫃股票融資能借到 50%,也就是說如果我要買 100 萬台幣的上市股票,我只要準備 40 萬;買 100 萬的上櫃股票則要準備 50 萬。而且申請額度需要附財力證明等資料。

有沒有發現它的槓桿比房貸小?房貸一般的頭期款約佔房價的三成,所以如果要買 100 萬的房子,我們只要拿出 30 萬,比買上市股票還少。因為房貸我們有把房子抵押給銀行,萬一我房貸繳不出來,銀行可以把我的房子拿去賣;

股票信用交易卻沒有,所以股票下跌到某個程度時,券商會非常緊張,他們會希望我們放錢進去(也就是「維持保證金」),不然就會強制賣出我們的持股(俗稱「斷頭」)。因此每次股災時總哀鴻遍野,這也是融資買股時特別要留意的地方。

除了借錢買股票等「融資」外,還有「自帶槓桿的金融商品」,也就是槓桿 ETF、期貨、選擇權、權證、外匯保證金等衍生性商品。

為什麼叫做「自帶槓桿」呢?因為這類商品本身的設計就有放大漲跌幅的效果,只需要一點錢就可以投資實際金額更龐大的商品,就像我們只要拿頭期款就能買房一樣。但是期貨、選擇權的槓桿比房貸大得多,比方說大台指期貨,它的最低投資門檻是 148,000 台幣(依據 2020 年 9 月時的台灣期交所原始保證金公告),但是卻能交易相當於金額 2,575,000(依據 2020 年 9 月 18 日台股指數收盤計算)的商品,槓桿足足有 17 倍多。更不用說選擇權的槓桿有機會到 100 倍了。

這類商品最早被發明的目的是為了避險,希望讓人只要使用一點資金就能避開風險,因此槓桿才會設計得這麼大。

這類有保證金商品最特別的地方之一就是「到期日」。比方說一週到期的權證,就算我千辛萬苦的研究、真的看準了某檔股票未來會上漲,但只要它在到期日前沒上漲就不算數。期貨、選擇權等需要保證金的金融商品都是如此,千萬要小心留意。

另外,近年出現的「正2 ETF」、「反2 ETF」等也都是槓桿商品。這類商品不用保證金,但是槓桿倍數也比期貨和選擇權等商品小得多。以上介紹完了各類財務槓桿的工具,那使用上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使用財務槓桿要注意的是?

借錢買東西我想大家都知道要量入為出,因此這邊不再細談,我們來聊聊槓桿投資要注意的事情。

首先,槓桿就是投資成果的放大器,而且無論好壞成果都會放大。如果我有 100 萬,我拿去買台股,沒用槓桿。我在台股的資金就是 100 萬,漲了 10%,獲利就是 10 萬;跌了 10%,虧損就是 10 萬,很單純。

如果我用槓桿來買股票,比方說我自己有 100 萬,又借了 100 萬去買股票,所以我總共有 200 萬放在股票裡。此時,漲了 10%,獲利變成 20萬,對於 100 萬的本金來說,報酬率是 20%;跌了 10%,虧損變成 20 萬,對於 100 萬的本金來說,報酬率是 -20%。

上面的例子是兩倍的槓桿(也就是「總投入本金/原始自有資金」),因此無論盈虧都放大兩倍;如果另外借 200 萬、槓桿倍數變成三倍的話,那報酬率無論盈虧都會變成原本的三倍。獲利時利潤變成原本的三倍感覺很開心,那賠錢時呢?

使用槓桿後的心理壓力可能與沒使用時完全不同,不論在買進前多麽有把握都一樣。如果槓桿倍數兩倍,那原本虧損 20% 的股票瞬間被放大成虧損 40%。你承受得住嗎?還是會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賣在低點呢?

更何況,沒用槓桿時如果股價下跌還可以不理它(如果對這檔股票很有信心的話),可以放著等它漲回來,用槓桿時很可能跌到某個程度券商就會要求補保證金,不然就會強制賣出了,這都是使用槓桿投資前要好好考慮的。

我們都希望能放大自己的投資獲利,誰也不想放大投資虧損。所以,使用槓桿投資千萬要小心謹慎,除非你對自己的投資方式、或者眼前的投資機會有十足十的把握,不然還是別碰槓桿。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百舜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