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橋水基金的聖經《Principle》 達里奧談決策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橋水基金的聖經《Principle》 達里奧談決策

2021 年 6 月 2 日

 
展開

圖-01

橋水基金(Bridgewater)的總舵主雷・達里奧(Ray Dalio),作為我們老達家的傑出代表,我對其敬仰已久。

最近達叔出了一本書,叫做《Principles》,號稱畢其一生之精華。當一個管理資金量將近美國 GDP 百分之一 (2016 年數據)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的頭頭寫了本書,並且稱這是其畢生精華的時候,你能做的最理智動作應該是找來讀一讀吧?於是筆者就趕緊買來並一讀為快 — 結果啊結果,發現是一鍋雞湯,而且還是做手抓飯用的那種超級大鍋。

但是我不管,我買了雞湯,你們要陪我喝。

玩笑歸一邊。其實在這鍋大雞湯中,達叔肯定是有料的,《Principles》在橋水內部是員工必讀書籍,時不時還要給個測驗、做個案例分析,可以說得上是橋水的憲法。而在這本書裡,我個人認為他講得比較到位的是關於如何做決策(decision making)的問題。

決策為什麼重要這個不言而喻。其實說白了投資就是做決策 — 想要投資做得好,不需要你百米跑進 12 秒,不需要你練習 1 萬個小時,不需要你知道每天熬夜到凌晨 4 點,只要你有一技之長 — 會決策,你就能躺著贏。

你甚至都不需要是個人,哪怕就是個八爪魚 — 只要你決策的成功率高,你的價值就能無比大。章魚保羅預測南非世界盃的 14 場比賽的勝負,中了 12 場,於是它就出了大名,避免了一般章魚難以逃脫的被人紅燒吃掉的命運。

當然作為一個神志清醒的人,你肯定不會認為一隻八爪魚真的有預測和決策的能力;章魚不能思考,但是人能。達叔認為他之所以能如此飛黃騰達,不外乎於借助了這麼一個決策模型:思考(thinking)→ 原則(principles)→ 算法(algorithms),你看這不是雞湯是什麼,但是你仔細一瞅,不對還的真有與眾不同之料,這裡的算法是什麼?

那就大致分兩部分來講一下:個體性決策和群體性決策(他書裡沒有這個分法,這是我自己大致整理的)。

關於個體性決策

達里奧對自己的定位是 — 職業決策者,每天什麼事也不幹,就決策。這種境界我反正也無法體會,畢竟我這種小嘍嘍是職業執行者。對於個體性決策其實本書著墨不多(主要講群體性決策會比較多一點,這個後面會重點介紹)。

《Principles》裡主要講了如何處理訊息,並降低情緒對於決策的影響。有兩個重點要劃:一是大致上、略估 (by–and–large) ,不求精確;二是捕捉重要關係,對情境進行合成 (synthesize the situation)。

我們每天都要與大量訊息狹路相逢,除了要篩選出重要訊息以外,對訊息的處理方法也尤為關鍵。達叔認為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求精確的,你考數學的時候計算題肯定會算到小數點後面幾位,如果你回答說:大致上是 1 吧,那批卷老師一定心想我也大致上這題給你個 1 分吧。受到此類教育摧殘的我們,對於略估沒有天然的本能,導致能力匱乏。

但這其實對我們決策過程是個障礙。

比如處理 106 X 594,正常人看到後的第一反應是找計算器;但是很少人會把 106 簡化到 100,594 簡化到 600,得出結論估略大概是 60000(精確結果是 62964)。被精確化教育洗腦的人,會直覺地認為 62964 要好過 60000,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精確沒有意義,是我們決策的噪音,是豬隊友。

而略估卻反而是個能 carry 我們的好隊友,因為你在做一個重要決策的時候需要去弄懂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大致上的結果能幫你儘可能弄清更多方面,而不是在某一方面弄得更清。

第二,是捕捉重要關係並合成情境。這個達叔在書裡舉了個例子,比如我們開一家冰淇淋店,在一天的經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 “點點”(點點這個小魔鬼後文還會出現),比如 W 表示銷售收入、X 表示客戶體驗評分、Y 表示媒體與評價等,Z 表示員工投入度(staff engagement),這些點之間可能彼此促進但也完全可能彼此拖累,比如某一天冰淇淋大賣 W 爆好,但是因為顧客排隊時間很長導致 X 降低。那我們要如何處理訊息並且把握大局(the big picture)?

我們可以用時間軸將情境進行合成。比如我們經過一天的營業得到了八個點點的表現數據,有些好有些壞,我們可以將其進行某種排序,得到下面這串數據 (以下下三張圖皆來源於《Principles》一書) 。

圖-02

然後可以用時間軸將每一天的數據排列起來。

圖-03

從上面這張比較混沌的圖中,我們可以通過電腦算法(當然這個例子比較簡單你肉眼都能看得出來),將情境合成出來,捕捉出主要關係。

圖-04

這樣我們就能得出合成後的情境關係:客戶體驗反饋正在越來越好。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通過時間軸將情境合成起來其實並不算是本能,需要多加練習(在大數據軟件的幫助下),而這一招能對決策的有效性加分。

關於群體性決策

大家都知道民主好,一人一票;但其實民主只是壞制度裡比較不壞的制度,就如那句雖然不是邱吉爾(Churchill)原創,卻被他發揚光大的話一樣。對於很多問題,你的決策其實不能搞這種單細胞的民主。

比如大英帝國決定要不要脫歐。政治正確的說法是:人人平等是普世價值,那當然應該一人一票,人人同權;但是我們如果僅僅考慮決策的正確性,為了加大決策正確的機率,一人一票、同票同權其實是不合理的。很多人哪裡搞得清楚脫歐的真實意義,某個在街上賣茶葉蛋的大爺投個贊成票,就能把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的反對票給咔嚓掉,你只需要兩個賣茶葉蛋的大爺,就能徹底淹沒掉卡麥隆的意見。

但是沒辦法,同票同權是政治正確;不過你在經營公司的時候就沒必要搞這種單細胞的民主。比如橋水用的制度是 “創見(2451-TW)上的賢人政治”(idea meritocracy)。用達叔自己的語言來組織,就是將一幫冰雪聰明、獨立思考的 人拉攏起來讓他們互相不同意,搞出各種創見,然後最後通過信賴度加權(believability–weighted)的方式進行表決。追求的是 “極端真相”(radical truth)和 “極端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

我對著電腦憋了很久要如何翻譯 believability–weighted,最後想想還是翻譯成 “信賴度加權” 最可靠。

信賴度加權,簡單點說就是你這個人如果可信賴,那麼你說的話你的意見份量就重一點;如果你這人不可靠,那就人飄言輕。你會說這看起來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但是人類歷史上其實很少實踐這個理念,因為要執行很困難。而最容易執行的就是每人一票的民主或者沒人有票的獨裁 。當然,達里奧覺得這些都太粗暴。

執行困難顯而易見。怎麼來決定一個人的可信程度?這裡就是橋水開始搞邪教的地方了。

  1. 所有的會議錄影下來,由專(機器)人進行分析,人機對打;
  2. 開會的時候每個人端著個 iPad ,用一個叫點點(dots)的 app 互相評分,人人對打。

講一下點點。點點是橋水眾多階級鬥爭 app 工具裡的一個典型 — 其實不止是在開會時,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只要你感覺來了感覺對了,你就可以通過點點對你的同事進行鐵面無私的大眾點評。

點評的個人特質多達 100 項以上,比如 strategic thinking(策略化思考)啊、dealing with ambiguity(對模糊化情況的處理能力)啊,不同工種所對應的特質也不同。一般是 1 到 10 分你給他/她打分,7 分就是個平均水平,然後你還可以追加一點文字評語。

所有的點評,比如打分人的 ID(所以是實名制的)、分數、追加的附言評語都會被永久保存。每一個點評被稱為一個 dot,某個人身上可能掛滿了 dot — 比如橋水的聯席 CIO 身上就掛了約有 1 萬 1000 多個點。然後這些點會和你的 KPI 啊、你的 360 度無死角表現評估啊、你的測試成績啊等等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你的究極戰力—你的 “信賴度”(believability)。

玩過足球遊戲 FIFA 的人都知道所有的球員都有各種數據評分:速度啊射門啊對抗啊種種方面;而橋水這就是等於在現實中把人給徹底數據化了。

信賴度不是目標,而是通道;有了信賴度,就可以為決策過程進行加權了。開會的時候大家投票,投票結果根據信賴度一加權,就能最終形成決策結果。可信的人投票的份量就要重,不可信的人投票就輕於鴻毛。除了決策以外,由於點點是個動態即時的打分系統,所以你就比較容易監控你的員工的近況,你可以看看數據然後跑去說:小張啊,最近你狀態下垂得有點厲害啊。

我們用圖解來看看整個決策過程。(所有圖片與數據皆來自於達叔的 TED 演講)

1. 通過 “點點” app,你可以看到每個人對應的特質,併為其打分。

圖-05

2. 我們能看到不同人對於某個人的表現其實有很大的主觀性,但是我們要接受這種主觀性,並相信大數據以及 crowdsourcing (眾包)的力量。

圖-06

3. 所有人彼此間的互評會形成一張數據網。

圖-07

4. 最後所有的這些數據進入算法,總結出每個人的信賴度,形成一張電腦看到的 “你的臉”。

圖-08

5. 然後,通過信賴度做決策。比如在表決 “你認為對於聯準會削減購債計劃的預期落後於債市熊市嗎?”,如果用一人一票的民主,表決結果是  77% 的人 (13 個人) 說 “是”,23% 的人(4 個人)說 “否”。

圖-09

6. 如果用信賴度加權,我們發現投否定票的四個人,人雖少但是言不微,因為他們的信賴度非常高。所以如果加權後,19% 的表決為 “是”,81% 的表決為 “否”。形式發生了大逆轉。

圖-10

結語

想要推廣這套變態玩法,就必須要有變態的組織。一般的公司文化肯定消受不起,而且可能也無必要。首先橋水基金最大的業務就是決策,全員基本都是 decision maker;第二,這玩意兒對公司文化要求太高,你得是不官僚、無裙帶、無小團體,你要不怕得罪人尤其是得罪上級,你也不能故意使壞、你也不屑於拍馬奉承,大家都為了某個具體的目標處理、沒有什麼人情、不談情懷、不扯遠方。

這種變態的組織我們可以給他取個名字,叫邪教。所以 30% 橋水的僱員幹不了兩年就要走—邪教嘛,你要不同流合污、就是全然異化。

而達里奧借助這套 “思考 → 原則 → 算法” 的決策系統想要推廣的是一種極端真相和極端透明的公司文化,所有的人的意見都會根據自己的信賴程度被反映出來,上下渠道通透敞亮。

由此我想到之前社群上熱傳的,某大學畢業生新入職一個大企業,寫出洋洋灑灑 “萬言書” 指點江山,還上書給了老總,結果老總回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輿論基本是一邊倒地挺老總:作為新人,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上來就談集團戰略你不是在搞笑嗎。我倒也不想為這個倒霉哥們辯護,但是覺得老任處理這個問題還是欠妥當。先不談尊重人這一點,畢竟互相尊重也未必能把事請做成;我們就說聽意見這一點,你覺得這個人不可信,你給他的萬言書一個超級低的權重不就完了嗎,何必要直接羞辱完了再開掉呢,除非你覺得這個人的可信度已經降到了零。

我認為,無論什麼組織都一定會有決策層,而決策層追求真相和透明終歸是沒錯的,哪怕就算你追得沒有橋水基金那麼極端。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