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篇報告是橋水在2020年4月27日發布的,雖然有一些久遠,今天依然有不錯的借鑒意義。橋水認為,印鈔能力有限的經濟體會在這一次疫情衝擊中成為最嚴重受害者,而到了2021年中的全球GDP依然會低於2019年水平,意味著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下面是全文翻譯:
我們正在考量未來經濟走勢可能出現的變動範圍以及所揭示的意義。新的數據證實了我們的分析:全球GDP已經下降了20%多一點。這當然是災難性的,衰退的速度也前所未有。但知道這些對於縮小因這次特殊經濟衝擊所造成的經濟變動範圍以及各種可能的財政、貨幣的應對措施並沒有太大幫助。深度的經濟收縮如果不能快速自我修復,就會有二級、三級連帶衝擊。無論經濟收縮是由央行應對通貨膨脹採取的收緊政策、信貸泡沫破裂、大宗商品衝擊、國際收支危機,還是由疫情導致的收入衝擊所造成,情況都是如此。足夠的貨幣或財政寬鬆可以減輕這些二級效應,因此深入理解這些工具是如何運作的對推演經濟和市場未來發展走勢就是一個必要的步驟。
就我們的投資組合而言,就像在其他任何環境中一樣,我們所尋找的是建立在我們深刻理解的關聯基礎上、具有正期望值的部位。但與此同時,僅僅只根據中心期望作出投資是絕對不明智的。尤其當可能出現結果的範圍極廣,而我們對其中一些最為關鍵的驅動因素不甚了解時,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正在研究世界各經濟體是如何應對當前形勢的,以便對經濟走勢可能出現的範圍有所了解。亞洲經濟體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在應對疫情方面一個相當樂觀的例子,但即便這些病例數較少的經濟體在重振經濟方面也是步步維艱。而隨著我們對疫情、治療方法以及社會應對發展有更多的了解,我們也將調整所推演的曲線,而不會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知道的更多。今天我們分享的是我們對經濟各種走勢情況的判斷。在將來的研究中,我們也將運行這些不同的情況,並分享我們的誤判估算和其他的啟示。
這次衝擊所產生的連鎖效應不可避免,因此復甦也將充滿艱難
雖然這次經濟收縮是由疫情相關的封鎖開始的,但我們預計這種收縮在封鎖解除後還將持續很長時間。除非經濟收縮持續時間非常短暫(讓花費者足以「識破」),否則支出的減少就會產生連鎖效應。有些企業會永久倒閉;收入下滑,使得支出減少,高失業率和不確定性導致更高的儲蓄率和支出的進一步減少。而一旦需求開始復甦,由於企業找到了更有效的方式來滿足需求,雇傭往往會滯後。財政政策可以幫助抵消一部分經濟蕭條的影響,但要完全抵消這些影響,就需要採取比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應對方式更為激進的措施。
隨著最初的衝擊通過借貸、支出、雇傭和民眾信心進行傳導,一級破壞也將造成其他長期的經濟拖累。
平均而言,經濟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能從我們如今開始看到的巨大衝擊中恢復。注: 在這一分析中,我們觀察了發達國家經濟體在1990年以來的每次衰退中的表現。就過去而言,經濟從衰退中復甦實際上花費了更長的時間,而鑒於當前的體制和經濟內在的穩定機制,這或許更能代表人們對如今的看法。
不同的經濟體對疫情影響的感知將會不同
我們還無法明確全球經濟活動到年底將呈現何種水平。但各地可能出現的結果範圍是不一樣的。與大多數衝擊一樣,在經濟和醫療應對能力最弱的經濟體中,損失可能是最大的。並且這些經濟體可能對經濟下行中發生的意外情況更加敏感,比如關於病毒傳染性的強弱。接下來,我們將簡要說明在我們看來經濟走勢變得更好或更糟的最重要的因素,及可能出現的經濟走勢的變動範圍。
控制/緩解能力:我們預計具有更強控制/緩解病毒影響能力的經濟體,經濟走勢相較而言會更好,而且如果發生疫情比預期更糟的情況,它們受到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小。以中國和韓國為例,這兩個國家通過短暫或有針對性的封鎖都相對較好地控制了病毒。另一方面,許多新興經濟體將難以遏制一波病毒的來襲,而疫情的反覆對它們而言將可能變得更加混亂。
實施寬鬆的能力/意願:我們還預計具備更強能力實施寬鬆的經濟體將徹底表現的更好,並且在負面情況下的表現也會好非常多。除非政策制定者能夠暫時「填補收入窟窿」,否則隨著病毒造成的破壞惡化,收入將受到更大的衝擊或者出現對經濟更大/更持久拖累的風險 (如違約、失業、喪失抵押贖回)。美國、中國和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政策空間,因此更有可能對疫情惡化做出必要的應對。而歐洲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會更多受限。對這些經濟體來說,任何與疫情相關的進一步惡化都可能放大對經濟的拖累。
注意,對意大利和巴西這樣的國家,我們給出的經濟走勢範圍會大很多(不僅僅是更負面)。對中國和韓國這樣的經濟體,這一範圍有所縮小,因為這兩個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更強的控制病毒和應對經濟下行衝擊的能力。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