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熱錢所追捧的比特幣到底是什麼?為何大家願意用「實體貨幣」換取「虛擬貨幣」?而全球無銀行帳戶的人竟高達 25 億人,比特幣的橫空出世,為何讓他們有了新型態的貨幣交易模式?
當年賽普勒斯因財務問題突然針對有銀行存款的民眾扣取高額管理費用、阿根廷讓民眾的政府退休金直接歸零、美國讓原本受民眾信任的美元紙鈔開啟印鈔的機制,大家對傳統貨幣逐漸失去了信任。而此時此刻登上國際經濟舞台的比特幣,是巧合還是刻意營造的未來希望?從本書或許可發現到一些端倪。
由社群推動的貨幣
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的秘密配方、賈伯斯與第一台蘋果(Apple, AAPL-US)電腦,似乎只要能說出一套排除萬難、實現驚人巧思而誕生產品的故事,就能吸引眾人的好奇心進而追隨,持續創造話題。而比特幣的創辦人-中本聰,彷彿也有類似的故事劇本,許多對比特幣有興趣的民眾,莫不希望能透過電腦中的蛛絲馬跡,發掘中本聰的真實面目,可能是某個人,也可能是某個組織。但卻也有人認為,就以貨幣的角度而言,過於高度的神秘,似乎會削弱民眾對這加密貨幣的信任感,甚至會懷疑藉此方式來吸金。
而近年來社群媒體的發達,也造就比特幣在全球快速火紅並持續創造話題,而模仿比特幣的其他數位貨幣,俗稱「山寨幣」,如雨後春筍般的在網路社群冒出來。其中,有一款稱之為「狗狗幣」的數位貨幣,卻藉著線上募集此貨幣的方式,資助了牙買加的雪橇隊、肯亞的乾淨水井、賽車手的贊助等,因此,社群力量的驅動,對數位貨幣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影響力!
暴漲暴跌如雲霄飛車
當你透過信用卡支付一杯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咖啡時,在整個付款流程中,其實出現一連串看不見的成本,包含了前端處理業者、收單銀行、發卡機構、發卡銀行、支付處理業者等,而當確認這筆消費後,相關訊息再從上述流程反向傳遞一次,以完成交易。而這些成本均由店家支付,在 2013 年推估約佔全球商家 2,500 億美元,因此銀行近年來已經將信用卡支付處理變成重要的獲利來源之一。
比特幣的橫空出世,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打破以銀行為中心的支付模式。不過除了本身安全性的問題之外,依目前的價格波動來看,似乎較適合稱之為「投資工具」,而非「支付工具」。而 2013 年三月份塞普勒斯的金融危機,是導致比特幣價格飆漲的開始。
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區塊鏈
貨幣系統至今都建立在「集中式」的保存總帳,無論是透過銀行還是央行的總帳運作。而這個模式賦予這些中央紀錄保存者太多權力及利益,導致近年來讓民眾無法信任傳統貨幣的管理及貨幣價值。
而看似複雜的「區塊鏈」,翻成白話其實就是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記帳本」。透過全球願意投入的資金及資源的人(應該說是比特幣的追隨者,俗稱「礦工」)集合全球網路的力量,協助完成紀錄並確認每一筆比特幣交易。當然,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入那麼多資源在協助「記帳」,就會獲得該有的報酬——比特幣,所以整個流程才會被稱之為「挖礦」。
追逐比特幣的軍備競賽
自從比特幣的價格因話題性而逐漸飆高,參與「挖礦」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深信手上的比特幣價格只會更高,所以「時間」成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而電腦設備的更新,讓挖礦的速度以倍數在飆升,但此同時所消耗的電力也十分驚人。所以開始出現一個聲音:「消耗能源來挖掘虛擬貨幣,值得嗎?」此外,作者發現到目前已挖掘出的比特幣,似乎高度集中在某些位址,這樣造成了在比特幣社群的貧富差距,如此一來會出現兩個問題:
- 持有比特幣的人會希望價格越高越好,持續炒作比特幣相關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此活動。
- 希望比特幣能夠廣泛流通成為未來去中間化的加密電子貨幣,但此貨幣卻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這樣很難取得民眾信任,就更不用說使用了。
中本聰的夢工廠
舊金山是一個匯集比特幣迷的朝聖之地,無論是想透過比特幣創業的年輕人,或是想透過比特幣分一杯羹的投資人,莫不在此區域打轉,試圖找出可藉由比特幣一夜致富的可能及未來性。可惜的是,對比特幣的狂熱僅侷限於這個區域,出了這裡,需面對大夥對比特幣不過是下一個「.com泡沫」的冷嘲熱諷。
無銀行帳戶者: 10 兆美元的地下經濟
全球高達至少 25 億的人口未使用銀行服務,可能是窮人能給的獲利不如富人,讓銀行看不上;可能是居住的地方過於偏僻,沒有銀行據點設立於此;更可能是沒有文件紀錄可證明身分、提供擔保等讓銀行建立信用紀錄。也因如此,比特幣瞄準了「開發中國家」民眾的可能商機,只需一支手機及網路設備,就有機會將比特幣傳送至全世界各角落的任何一隻手機中,在此同時也完成了新世代的「貨幣傳遞」。
比特幣的出現,讓原本中國境內因銀行利息過低、限制外匯買賣的閒置資金,找到了脫逃的管道。但低廉交易手續費用的中國銀聯卡、手機中的微信數位支付、甚至是黑市中點對點的外匯交易,都是導致比特幣在中國無法擴大使用的關鍵原因。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加勒比海、非洲、南美洲等區域的一些國家,也都遭遇到比特幣在當地使用時不同原因的阻礙。就理論上而言,比特幣是個「去中間化」的貨幣傳遞模式,但就實務上而言,普及性卻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區塊鏈——非懂不可的金融新科技
區塊鏈的安全性簡而言之就是「去中心化」,少了仲介人或機構,理論上所有的交易或互動將會變得單純,文中提到幾個例子,例如:賭場將更公正透明,因為少了老闆在賭具上動手腳;租車、購車甚至是叫車業者,未來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服務或交付款項等將更加有效率及金流更明確。未來,「以信任為基礎」的職業類型,例如律師、投資銀行家、股票經紀人將要擔心會被淘汰的可能。
安全性,則是比特幣另一個常被提起的可能風險。若不幸讓駭客成功入侵,是否讓非實體而僅在網路上留有紀錄的比特幣,在一夜之間消失?尷尬的是,當這無法想像的損失一旦發生,找誰討?這是一個目前法律管不著的領域,標榜著去中心化也就意味著背後並沒有所謂的「負責人」,那這一切該向誰求償?拿真的貨幣去投資虛擬貨幣,是否到頭來只是一場騙局?或許唯有高度信仰、堅信不疑的比特幣信徒,才能無視於上述的疑問吧!
「去中心化」的浪潮湧現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意味著可藉由群體的資源與力量來紀錄虛擬貨幣的交易,也因如此讓許多產業紛紛跟隨「去中心化」的腳步開創出新的營運模式——「共享經濟」,尤其近幾年在交通運輸及住宿上,擺脫了中心集權的管理,開放讓汽車與房屋的使用空間供更多人使用,共享資源!但這樣去中心化的模式,同時也讓傳統的工作者隨著時間流逝了許多工作機會,如何在減少工作機會與共享社會資源中取得平衡點,相信是各國政府需嚴肅思考並面對的問題。
比特幣或許不見得是未來全球貿易交流的主要貨幣,但其區塊鏈的技術絕對稱得上是先驅。而這一切是投資還是投機,就看你對比特幣的定位為何了!
你,準備好面對未來的一切了嗎?
《阿植聊理財》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