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保守的價值投資者有一個共同的傾向,那就是回避科技股。在特定的時段內,科技股可能是投資回報最高的股票,為什麼價值投資者卻要刻意回避?這些價值投資者通常的回答是:我們是學金融出身的,不是學IT或其他理工專業的。科技股雖好,但是我們看不懂。按照能力圈的原則,我們不應該做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加以回避。
然而,高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就那麼複雜那麼難懂以至於頂尖的價值投資者都無法理解?上面的答案是問題答案的全部嗎?顯然不是。最近我從英國保守主義思想家奧克肖特那裡找到了更多更深的答案。
二十世紀英國最有思想的保守主義哲學家奧克肖特發現知識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一種是技術性知識(technical knowledge),一種是實踐性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參見其《政治中的理性主義》)
技術性知識可以用清晰明確的語言如數據和公式來加以精確地歸納和表述,這種知識能轉化為以下的產品,如軟體、電腦、家用電器、設備、藥品、基因產品等。這類產品的全部特點,在於其技術性,一旦拋開其技術成分,就別無所剩。比如,當DVD播放機誕生後,再好的VCD便無人問津了。彩色液晶顯示器問世了,黑白液晶顯示器就失去用戶了。傳統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的變化也是如此。完全由技術性知識轉換而成的產品,其生命力在於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汰換,生產廠商在此過程中不斷洗牌,新的出現,舊的淘汰。
比較之下,實踐性知識是是一種源於生活的智慧,無法或者沒有必要用精確的資料或公式來表述,這類知識通常都是在長時間內累積篩選而成的,並形成獨特的工藝,和幾乎是一成不變的風格。比如說釀酒、烹調、食品、餐飲,製造這些相關的工藝與產品雖然也需要嚴格的技術標準,但是更在於其恒久不變的特色。以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茅臺為例,不論他們的技術標準多麼嚴格,它們吸引消費者的是其獨特不變的口味。基於這種實踐性知識的產品,其生命力在於不變,永遠不變。所以,不論有什麼新型飲料出現,都不會完全替代可口可樂。
保守主義者,不喜歡技術性知識,深愛實踐性知識。在投資領域,保守的投資者回避高科技公司。這不是因為他們看不懂,而是看的太清晰了。這類公司資本支出大、產品更新快,除高科技含量外,沒有能留住用戶的東西。這些公司的股價不僅在資本市場上常常虛高,而且很可能被新來的競爭者所取代。微軟(Microsoft, MSFT-US)雖然造出了世界上的首富和許多億萬富翁,誰能保證十年後人們的電腦裡用的還是微軟的作業系統呢?Iphone和Ipad賣的很火,誰又知道蘋果(Apple, AAPL-US)十年後靠什麼產品賺錢呢?而可口可樂、茅臺、雲南白藥等公司十年後靠什麼賺錢,不用多想就能知道。
在1998年股東年會上被問及,是否考慮過在未來某個時候投資於科技公司時,巴菲特回答:“這也許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魯夫和比爾·蓋茨,我也希望能通過投資於他們將這種崇拜轉化為行動。但當涉及微軟和英特爾(Intel, INTC-US)股票,我不知道10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巴菲特因為無視高科技股而挨駡,也因此躲過了“網路股”泡沫的一劫。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保守主義投資哲學是對的,大型高科技公司的股票不就賣不出去了嗎?不,不會的。我對此毫不擔心。沒有幾個人有機會成為保守主義的投資者,去真誠地信奉保守的投資哲學,所以,技術型公司仍將很受歡迎,請大家一定不要這方面的有顧慮。
在投資方面,時間就是撬動價值的阿基米德槓杆,時間越長能撬動的價值越多。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喜歡沒有時間長度、或者說無限時間長度的東西,不想把時間和資本放在壽命不確定、回報不確定的投資者對象上。(文/劉軍寧)
《雪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