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電動車商機爆發,碳酸鋰 1 年漲 4 倍!電池廠竟直呼「沒賺錢」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電動車商機爆發,碳酸鋰 1 年漲 4 倍!電池廠竟直呼「沒賺錢」

2022 年 1 月 12 日

 
展開

據了解,電池級碳酸鋰近一年內價格漲幅約為 420%。

「上游材料漲得太兇了。」1/6 晚間,江蘇塔菲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向時代財經感嘆道,「這一波漲價主要是因為市場供需錯配,下游需求過旺,上游供給相對不足」。

2021 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式成長,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更是水漲船高。據了解,電池級碳酸鋰近一年內價格漲幅約為 420%。作為參考,去年 1 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 7.2 萬元/噸。

2022 年初以來,碳酸鋰甚至漲成「海鮮價」,一天一個價。據上海有色網 1/6 發布的數據顯示,在 1/5 單日拉漲 1 萬元/噸之後,1/6 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再度上行,達到 29.2 萬元/噸至 30 萬元/噸的價位,29.6 萬元/噸的均價較前一日上漲了 8,000 元,較年初上漲 6.47%。此外,其他鋰電材料近一年內的漲幅也十分驚人,生意社數據顯示,2021 年氫氧化鋰、鎂價格的年漲幅分別達 317%、214%。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輪鋰材料漲價潮下,新能源產業鏈生態備受考驗。有新能源相關業內人士表示:「2022 年產業的關注重點應該放在產業鏈如何可持續地健康發展。若上游漲價那麼厲害,下游吃了上頓沒下頓,談何發展」?

一、鋰資源漲價,電池廠承擔?

「這次漲價主要是供需錯配,市場缺口太大了。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太快,目前市面上,工業級或是鹵水的(碳酸鋰)都拿去做電池級碳酸鋰了。」 1/6 晚間,某上游材料商負責人李潮(化名)向時代財經表示。

據了解,鋰被稱為「工業味精」,先前長期局限在傳統工業領域中應用,供需相對穩定。但近年在電動汽車產業的帶動下,鋰的需求量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其價格也直線拉升,並擠壓了傳統產業的需求。

「(鋰漲價)流失了很多老客戶,也有新的(客戶)補充進來,總體來講,在這個風口(註:投資機會或趨勢)下公司沒問題的」
「我們這個產業,如果預判到行情的話,多多少少都會囤點貨,在這個大行情下肯定會賺錢。要是沒囤貨,可能就賺點薄利。我們有一定的囤貨,但是進出的量比較大,目前的囤貨並不多」李潮表示。

由於早早預判鋰材料的漲價行情,李潮的公司做了些許準備,對於公司在 2022 年的發展,李潮表示,「今年這個行情對我們來說肯定是能賺錢的,還是蠻好的」。或因上游商的身份,或得益於早早預見行情,材料漲價對李潮的公司的影響不大,但中下游的動力電池廠及車企卻壓力山大。

「 2021 年,我們基本上等於不賺錢吧。」
「我們電池廠幾乎承擔了 2021 年鋰資源漲價的絕大部分成本」1/6 晚間,江蘇塔菲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

天風證券先前發布研報稱,由於原材料價格為市場報價,電池企業實際採購價格要比市場報價低,而電池企業產品性能、良率、成組率等因素提升,可以對沖部分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由此預測,電池企業實際增加約 20%~25% 的成本。再考慮到長期合作、議價能力、採購量、帳期等同樣對整車廠實際採購電池的價格有影響,且整車廠有可能會就漲價的價差與電池廠形成相關的補償協議,電池增加的成本會向下游傳導但是不會全部傳遞到下游整車廠,最終傳導到整車廠端電池的採購價格實際可能增加約 10%~20%。

2021 年半年報顯示,電池廠商孚能科技上半年營收為 8.77 億元,與上期相比成長 20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卻為 -2.26 億人民幣,去年同期虧損 1.75 億人民幣,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等電池商淨利潤成長也跟不上營收成長。而贛鋒鋰業、洛陽鉬業等上游材料商確是另一番景象,其中贛鋒鋰業淨利潤成長為營收成長 10 倍以上。

「鋰材料漲價,成本會增加。我們預判今年鋰價上漲行情可能和 2021 年差不多。從整個產業看,無論是漲價還是控製成本,大家不可能讓自己長期處於一個虧本的狀態。」
「我相信在這個行情下,每個電池廠都會想要漲價的,但能不能成功,由綜合因素決定,這個要看公司的整體成本、客戶的意願…等。」前述塔菲爾內部人士也表示

另據時代財經了解,在此行情下,孚能科技、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廠商也已做好調價計劃。先前有分析人士向時代財經稱,「在這個行情下,2022 年電動汽車不是漲價就是減配。」某主流新勢力車企內部人士 1/7 向時代財經表示,「近來,我們部分產品也有調價,但主要是應對補貼走下坡」。

二、2023 年或有機會迎來行情轉機

「鋰材料價格近幾年肯定還會呈上漲趨勢的,中間可能會出現微調情況,但價格終究是會往上竄,會很堅挺」
「不過這都是市場行為,很難人為乾預。對我們來說,碳酸鋰等材料的價格維持在十幾萬元一噸的價格是最好的,客戶群體較穩定,我們也過得比較舒服,皆大歡喜。材料拼命漲價對整個產業是不健康的,我們當然也希望價格能平穩下來」李潮表示。

與李潮持同樣態度的證券機構。據中泰證券研報,年底備貨行情推升碳酸鋰價格加速上行。另外,全球新能源產業景氣度持續上升,中美歐電動車市場共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行趨勢不斷強化。近期,國金證券發布鋰專家交流報告稱,碳酸鋰生產端的增量相當有限,但是需求增量充足,很可能會漲到 50 萬/噸。

「有下游需求量過大遠超目前供給的原因,也有地緣政治的因素,同時美元放水也推高了鋰材料價格。」對於鋰材料供需錯配及供應端緊張的情況,有資深業內人士分析稱。真鋰研究院創辦人墨柯發文指出,資本市場套利為目的的投機行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日益難以為繼在陸續退出、賣家惜賣買家囤貨現象今年成為常態等因素,也加劇了鋰資源供應緊張。

▲ 贛鋒鋰業江西新余工廠/圖源企業官網

國泰君安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 70% 的鋰資源都需要進口。前述鋰電產業資深人士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國內雖然鋰資源儲量可觀,不過受限於開採技術和成本,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然而國外疫情嚴重,鋰礦商產出比較低,國內的供給主要依賴國內的產出,但國內終究是有限的」。

「2022 年大家可能就比較慘一點,明年的行情應該會有比較明顯的改觀,供給會釋放一些,價格會回落,2024、2025 年可能會更好。不過緊缺現象還是會存在,大致處於動態平衡吧,情況會比現在好。」不同於李潮與部分機構對鋰價持續看漲的分析,前述塔菲爾內部人士表示,「材料商擴產、擴建乃至產能釋放都需要時間,一個鋰礦的提取週期是 5~7 年,一個鋰鹽的提取週期是 2~3 年。按照目前情況,鋰礦是有的,部分上游廠商 2020 年已逐漸在擴產產能,估計在 2023 年,行情的資源供應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據了解,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商——贛鋒鋰業自 2020 年便開啟了擴產腳步。2021 年,天奇股份、富臨精工、川發龍蟒、中銀絨業、天原股份等 10 餘家上游材料商也發佈公告,擬加速碳酸鋰、磷酸鐵鋰相關項目投建擴產。

而國金證券發布鋰專家交流報告稱,供給端的很多項目都是 2023 年下半年甚至年底投產,產線建成之後還需要時間進行調試,2023 年是沒有多少增量的,依然會供不應求。2024 年或 2025 年供給緊缺會緩解,但不是供不應求的情況完全逆轉,這種現象還不會發生,充其量也就是短期緊缺的嚴重程度給弱。

此外,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便是 2~3 年內的供給緊缺,其所產生的的漲價行情對整個產業的破壞也是不可估量的。墨柯發文表示,下游需求過旺,2022 年資源卡脖子現象可能更突出,主管部門不會願意看到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成果被國外收割。或許屆時會適當抑制需求,頒布一些抑制電動汽車過熱發展的政策。

「政府為扶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介入很多,目前這個情況(政府)不一定會再介入,可能由市場為主導。」前述塔菲爾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短期內的成本,主要由電池廠承擔。但是 2022 年,電池肯定會漲價,頭部新能源車企肯定也會適當漲價,這樣的話也就給了電池廠一定的空間,等下一輪漲價潮來臨時,電池廠又可撐一段時間。整個產業鏈上,上中下游在每個階段各自承擔一點,撐到 2023 年肯定沒有問題,也就談不上對產業鏈生態有多大衝擊破壞。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