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百年工業巨頭 GE 如何從市值第一走下神壇
作者 新芽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百年工業巨頭 GE 如何從市值第一走下神壇

2020 年 9 月 6 日

 
展開

道瓊斯指數最近宣佈,美國工業巨頭 GE( General Electric, GE -US)於2018年 6 月 26 日被移出道瓊斯工業指數,由連鎖藥企沃博聯(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Inc, WBA-US)取而代之。
成立於 1896 年的道瓊斯指數送走了它僅存的最後一名原始成分股,完成它的大換血。

成立於 1892 年、活了 126 歲的 GE 不得不接受這份恥辱,走下神壇。

用來描述 GE 有多輝煌的字句著實太多了:

曾是美國最偉大的企業,

市值一度成為全球最高( 8,293 億美元),

被巴菲特稱為 “美國商業的象徵”,

被人稱為能夠代表人類工業時代的標誌性企業,

它的創辦人之一更是貫穿歷史的 “發明大王” 湯瑪斯 ·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

馬雲曾經說過希望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能夠活到 102 歲,但他沒有提到 102 歲後的阿里巴巴又該如何延續生死。

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GE 是否死而不僵?它又是否願意只做一個 “年邁老蟲”?

又或者,這家愛迪生創辦的百年老店,終要接受這恥辱的重鎚?!

一場 “必死無疑” 的結局?

包括保德信金融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 Quincy Krosby 在內的業界分析師大都有這樣一個評論:GE 被道指剔除只是時間問題,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究竟背後原因,GE 的股價持續下跌被指為最重要的原因。經歷了過去一年內股價下跌超過 55%,而 2018 年以來下跌超過 25%;該消息一出, GE 再受重創:股票繼續下跌 1.5%,沃博聯股價則上漲 3%。截止 2018 年 6 月 21 日收盤,GE 擴大跌幅至 2%,股價為 12.76 美元 / 股,市值為 1,108 億美元。

儘管股價本身受到二級市場內諸多因素的影響,但不得不說,股價也通常是一家企業業績的象徵。股價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則歸因於公司難以維持舊時良好業績的表現。

根據 GE 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公司虧損 98.26 億美元,營收為 314 億美元,同比下降5%,遠低於華爾街預期。2017 年公司全年營收為 1,221 億美元,對比去年下降 1%;利潤為 66 億美元,大幅下滑 57%,其中工業板塊利潤下滑 29 億美元;每股淨虧損為 0.72 美元。僅 2017 年, GE 市值蒸發了 1,000 億美元。

觀 GE 百年發展,品途商業評論分析有 4 大原因導致了 GE 這場難以避免的沒落。

1)成也金融,敗也金融

股神巴菲特曾評價 GE 為 “美國商界的象徵”,事實上巴菲特所言不虛。在路透社報導中,上世紀 90 年代最大的明星企業當屬 GE ,它的市值一度突破 6,000 億美元,在2012年最高市值達到了 8,293 億美元。

梳理網絡公開資料中品途商業評論發現,傑克 · 韋爾奇(Jack Welch)在任 CEO 期間(1981 – 2001)一度令 GE 市值從 130 億美元躍升至 4,800 億美元,其中他視為重中之重的金融服務部門成為促進市值上漲的一把利劍。

“金融是離錢最近的行業” 這句話不假,GE 金融業務更是幾乎包攬了所有金融服務,包括借貸租賃,能源金融,消費信貸等。在市值風雲一文對 GE 的分析中,其指出,在 2007 年至 2014 年的財務報表中可以發現,除了 2009 年和 2010 年受次貸危機衝擊較大,其他財年,GE 接近一半的利率都來自於 GE 金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也是 GE 金融內部的極其複雜和美國經濟開始對金融進行嚴格監管, GE 金融由於最初的借貸規模驟減,進而成為 “負債大戶”,又因商業票據進行的債權融資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金融業務不再可持續發展;同時,其他業務也同樣因為集團內部資金流的不健康,衍生出了一系列消極結果。

2015 年, GE 宣佈退出金融業務。

2017 年,曾於 2008 年斥資 30 億美元解救 GE 渡過金融危機難關的巴菲特,也拋售了手頭上所持有的全部 GE 股票。

2)本末倒置,全指望 “買買買”

被金融業務迷了眼的那些年,GE 把國際擴張的管道放在了買買買上。

資料顯示,近些年 GE 主要的資金聚集在國際上的兼併收購上。

“互聯網泡沫、911 恐襲等事件,讓伊梅爾特上任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2001 – 2017),GE 資本的規模大幅度縮水。為了保持業績成長他繼續買買買,斥資 55 億美元買下維旺迪娛樂公司、95 億美元買入英國醫學影像公司……

在能源領域還在買買買,100 億美元收購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140 億美元買下油氣資產,而實際上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滑,導致 GE 手裡積壓的發電機組賣不出去,讓公司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也有分析師認為, GE 陷入今天的局面,是公司多年來大規模收購、擴張造成的。

3)靠 “賣賣賣、縮縮縮” 來改革

顯然 GE 現任的營運者弗蘭納里(John Flannery)認為,導致 GE 如今業績慘烈的原因更多在於,集團內業務繁多冗餘,和現金流極度短缺導致公司日常工作難以保持樂觀營運。

於是,出售資產和削減股息成為 GE 近期自救的主要方法。

從一開始的 8 大事業部(工業部門旗下的電力,航空,採光,可再生能源,醫療健康,石油天然氣,以及運輸服務這 7 個分支;還有金融服務部門),被 2017 年下半年上任的弗蘭納里以現金流急缺為由,削減 50% 股息、高管降薪,裁員 1.2 萬人,並對外表示未來集團只關注三大業務:電力( GE 主要現金牛)、航空和醫療設備。

同時,弗蘭納里也大刀闊斧開啟出售資產模式。其表示,未來將剝離掉價值 200 億美元的資產。此前公司也分別以 260、120、90 億美元的價格,分別將地產業務、私募股權借貸業務、部分養老信貸業務出售給了黑石(Blackstone Group, BX-US)、加拿大養老基金和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

今年 5 月, GE 也以 111 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運輸業務部門與鐵路設備製造商西屋制動公司合併, GE 及其股東將持有合併後公司的 50.1% 的權益。此外, GE 也或將以 62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保險業務。

此舉並非無效。其 2018 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旗下航空、醫保、可再生能源與交通業務成長較明顯,其中航空和醫保部門分別成長了 7%、9%。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現金大牛也是主營業務電力和油氣利潤依舊大跌,分別下跌 38% 和 30%。

4)錯過改革先機

時至今日,從 GE 的替代者沃博聯這個角色(醫療、零售)可以窺探一二:GE 已經錯過了改革的先機。

道瓊斯指數董事經理 David Blitzer 於 6 月 19 日在針對 GE 被移出道指的聲明中表示,“美國經濟已經發生巨變,消費、金融、醫療和科技公司佔據經濟主導,而曾經重要的工業公司地位相對下滑,今天的道指變更,將更能代表經濟現狀和股票市場。”

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JPMorgan Chase, JPM-US)分析師 Stephen TusaJr. 也同樣表示,GE 的管理層幾乎從未先於市場變化而行動,甚至特別容易在市場中遲到。

當前幾個火熱的科技趨勢行業,如電子商務、AI 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等議題上,GE 並沒有顯著的發展。在科技競爭之中失去了先機,是 GE 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股稱霸天下,新一輪世界經濟改革正悄然發生!

美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

在如今的全球市值前十位中,科技互聯網公司佔據了 7 位,其中 TOP 5 更全都是科技企業,包括蘋果(Apple, AAPL-US)、谷歌(Alphabet, GOOGL-US)(Google, GOOGL-US)、微軟(Microsoft, MSFT-US)、FACEBOOK(FB-US)、亞馬遜(Amazon, AMZN-US)。而就在 10 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還是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US)公司,GE 位居第二。

據美銀美林數據統計,美國科技股已經佔據統治地位,美股科技股市值總和超過 6.6 兆美元。截至 2018 年 6 月中旬,中美科技巨頭 “FAAMG+BAT” 組合的總市值之和已經超過歐元區股市總市值,也超過了日本股市的總市值。

(編輯註:FAAMG 為 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BAT 為百度 (Baidu, BIDU-US)、阿里巴巴 和騰訊 (0700-HK))

石油工業

對此自媒體《港股那點事》分析了美股百年週期,其表示,“在前 50 年的第二次工業改革時代,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是石油能源化工、鋼鐵機械汽車飛機火車輪船航天軍工等工業,美國迎來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大基建時代,因此當時的 Top 10 市值公司多為鋼鐵、石油和有一定壟斷性質的科技企業所霸佔。

1917 年,美國 TOP 3 市值公司依次為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X-US)、AT&T 電訊公司、標準石油公司。

在後 50 年的硬體時代,基礎工業革命的傳統產業企業開始逐漸被更先進的電氣工業企業淘汰,電氣工業企業又被更先進的科技互聯網企業所取代。

1967 年,作為純高科技類的 IBM 第一次以 2,588 億美元市值奪取了當時的市值 TOP 1 榮譽,印證了科技迅猛發展帶來的巨大轉變,從此,高科技公司開始的地位開始不斷上市。”

品途商業評論亦認為,有三點值得細究:

1)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變革後,世界經濟已從工業時代轉化到了行動網路時代。

2)從二十世紀的下半世紀開始,傳統的基礎設施、人類需求和經濟制度已經被奠定完成,科技的疊代促使了消費升級。

3)行動網路實際已經進入中後期發展階段,物聯網時代來臨,如何利用科技重新重組更新、甚至是顛覆,20 世紀上半世紀甚至更之前時期培養起來的社會需求、工業需求、經濟需求,才是新一輪世界經濟改革的中心。

百年企業 GE 的沒落實則進一步強調了世界經濟的趨勢變更:至少在未來數十年裡,科技當道。雖說“實業救國”,但工業、重工業領域,當然也包括傳統的金融業,如果不進行科技改革,必將面臨淘汰。

或許這才是工業 4.0 的本質所在。

最後,如文首所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GE 的路絶不會止步 2018。就像外媒所報導的,它走下神壇,或許才是一種新生。

道瓊斯 30 種產業平均指數(DJIA:DowJonesIndustrialAvera GE )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創建者查爾斯 ·亨利· 道(Charles Henry Dow)聯合設立,於 1896 年 5 月 26 日首次發佈指數。目前,該指數包括美國最大的三十家上市公司。該指數上次調整是 2015 年,蘋果取代 AT&T 入選指數。

道瓊斯指數最新成分股:蘋果、波音(Boeing, BA-US)(Boeing Co, BA-US)、思科(Cisco Systems Inc, CSCO-US)、杜邦(DuPont, DD-US)(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DD-US)、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GS-US)(Goldman Sachs, GS-US)、家得寶(Home Depot, HD-US)(Home Depot Inc, HD-US)、IBM(IBM-US)、英特爾(Intel, INTC-US)、強生(Johnson & Johnson, JNJ-US)、微軟、耐吉(NKE-US)、輝瑞(Pfizer, PFE-US)、寶僑(Procter & Gamble, PG-US)(Procter & Gamble Co, PG-US)、維薩(Visa, V-US)、3M(MMM-US)、旅行者保險(TRV-Travelers Companies Inc, TRV-US)(TRV-Travelers Companies Inc,TRV-US)、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 Inc, UNH-US)、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UTX-US)(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UTX-US)、威訊通訊(VZ-US)、摩根大通、默克藥廠(Merck, MRK-US)(Merck & Company Inc, MRK-US)、埃克森石油、開拓重工(Caterpillar Inc, CAT-US)、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AXP-US)、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麥當勞(McDonald’s, MCD-US)(McDonald’s Co, MCD-US)、沃爾瑪(Walmart, WMT-US)(Walmart Inc, WMT-US)、沃博聯、迪士尼(Walt Disney, DIS-US)(Walt Disney Co, DIS-US)、雪弗龍(Chevron Corporation, CVX-US)。

道瓊斯指數原始成分股:

1.聯合化學公司(Allied Chemical)

2.美國製罐公司(American Can)

3.美國熔煉公司(American Smelting)

4.美國製糖公司(American Sugar)

5.美國煙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 B)

6.大西洋精煉公司(Atlantic Refining)

7.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

8.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

9. GE 公司( General Electric)

10.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US)公司( General Motors, GM-US)

11.美國通用號誌公司( General Railway Signal)

12.古德厘奇公司(Goodrich Corporation, GR-US)

13.國際收割機公司(Navistar International Corp, NAV-US)

14.國際鎳公司(International Nickel)

15.馬克卡車公司(Mack Truck)

16.納什汽車公司(Nash Motors)

17.北美人公司(North American)

18.派拉蒙(Paramount Group Inc, PGRE-US)影業公司(Paramount Publix)

19.波斯塔姆公司(Postum Incorporated)

20.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21.西爾斯羅巴克公司(Sears Roebuck & Company)

22.新澤西州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N.J)

23.德州公司(Texas Company)

24.德州海灣(3252-TW)硫磺公司(Texas Gulf Sulphur)

25.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26.美國鋼鐵公司

27.勝利留聲機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s)

28.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29.伍爾沃斯公司(Woolworths Group Ltd, WOW-AU)

30.賴特航空工業公司(Wright Aeronautical)

新芽》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