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目標 2050「碳排放」歸零?比爾蓋茲出書談救世之道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目標 2050「碳排放」歸零?比爾蓋茲出書談救世之道

2021 年 7 月 31 日

 
展開

進入 7 月以來,美國、加拿大遭受高溫熱浪侵襲,數百人因極端高溫死亡,其中多為貧困而年老者;德國北部遭遇洪災,死亡一百多人,數百人受傷。這幾國所受極端天氣的侵襲,據信都與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氣候惡化攸關,使得全球暖化、氣候災難的話題,再一次受到討論。

滾滾熱浪中,讀到比爾.蓋茲的《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一書,可謂是恰逢其時。該書英文原書名是《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我們擁有的解決方案和我們需要的突破》該著 2021 年初在美國出版後,很快有了法文、西班牙文、中文等語種的譯本,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世界有望避免氣候災難

該書作者比爾.蓋茲,無需多加介紹。蓋茲作為曾經輟學的哈佛學霸,富可敵國的世界首富,在該書的寫作中體現出了驚人的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正如蓋茲所說,他的專業是軟體工程,並非氣候科學,但蓋茲花了十年時間研究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影響,其收穫在此書中可見一斑。該書雖非專業著作,且少不了 “ 影子寫手 ” 的貢獻,但說理清晰、語言平易,極富可讀性。

多年來,蓋茲好學不輟,孜孜不倦,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領域的專家的支持下,專注於探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在該書中,蓋茲從電力、製造業、農業、交通等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分析了要進行 “ 零淨排放 ” 面臨的挑戰、可使用的技術工具以及我們需要的技術突破,並提供了一套涵蓋廣泛但每一步都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蓋茲指出,要想阻止全球變暖,要想避免氣候變化的影響,蓋茲在書中還預言了未來的投資機會,還在書中強調,實現零排放並非易事,但如果遵循他的設想,這個目標可以實現——人類可以共同努力,使這個世界避免氣候災難。

有哪些減碳、零碳策略可行?

2018 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全球變暖如果超過攝氏 1.5 度,哪怕只是再變暖 0.5 攝氏度,就會使數億人面臨乾旱、洪水、極端高溫和貧困的風險。

IPCC 提出了 4 條途徑,透過土地利用和技術變革的不同組合,實現攝氏 1.5 度的目標。重新造林、轉向電力運輸系統和更多地採用碳捕獲技術,這些都至關重要。蓋茲這本書基本是按照這一報告設定的目標,計劃在 2050 年將全球碳淨排放降到零。

蓋茲闡述了實現策略,其中包括: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取代化石燃料,實現發電零碳排放,盡可能使人類活動電氣化,蓋茲闡述了如何透過技術創新和政府政策來降低這種溢價,最終達到全球碳零淨排放的 2050 年目標。他指出,我們需要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更少的化石燃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蓋茲倡導綠色新政、碳定價和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

但是蓋茲最重要的提議涉及新技術。他在書中寫道: “ 給我一個問題,我就會尋找一種技術來解決它 ” ;蓋茲的出發點是制定一項開發清潔能源並降低成本的計劃。科學的進步已經使太陽能、風能和波浪能、電池儲能、電動汽車、遙測監測和智能電網的價格出現了驚人的下降。但如果要提供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我們還需要走得更遠。

蓋茲提出建立能源定價的 “ 可再生投資組合標準 ” ,將與氣候相關的研究和開發增加 4 倍,包括投資於核融合和核分裂、地熱、碳礦化、以海洋為基礎的碳清除來降低海洋的酸化、用清刷機器直接捕捉空氣等創新技術;還須在被釋放回大氣中之前捕獲能源、交通運輸和製造業的碳排放,將其深埋或儲存在混凝土中,甚至於用鈣結合二氧化碳產生石灰岩,以取代混凝土。

蓋茲還提到了科幻電影般的 “ 地球工程 ” ,比如向雲層播撒顆粒物或製造火山灰,使其反射更多的陽光,以降低地球溫度等。

蓋茲認為,這些技術創新措施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世界淨零碳的目標—— 但是,蓋茲很清楚,他擅長的是科學,而不是政治。他在書中寫道: “ 我覺得自己更像一個工程師,而不是一個政治科學家 ” 。他也謙虛地寫道: “ 我沒有氣候變化的政治解決方案, ” 雖然他知道,他尋求的技術解決方案與政治決策密不可分。

蓋茲在書中一再公正地強調,工業化國家應該在阻止全球變暖、阻止氣候災難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它們對於全球變暖責任最大;而貧困的農業國則需要更多的幫助和扶持,不僅是因為它們對於地球變暖的責任最小,還因為窮人更容易受到干旱、洪水和熱浪等氣候災難的襲擊;同時,貧困國家的人民追求使用更多的電力、能源的合理權利,亦應該予以保障。

出書甫獲得全球迴響

蓋茲這本書剛出版,即對國際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法文、西班牙文和中文譯本很快推出,一些國際知名人物也撰寫了書評,褒貶皆有,異見紛呈。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就在《衛報》發表書評,高度評價此書。在讚同蓋茲書中的提議的同時,布朗還提出了 4 個 “ 進一步的措施 ” :

  1. 為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協調所需要的全球財政刺激措施,其核心是一項 “ 綠色新政 ” ,即大規模擴張 “ 環境可持續性基礎設施 ” ,創造數百萬急需的新就業崗位。
  2. 新的公司法應該在全球實施,確保跨國公司揭露其碳足跡,採用影響加權會計,以揭示其營運的全部環境成本,並發布向零碳經濟的過渡計劃。
  3. 透過達成取消化石燃料補貼的協議,並透過採納拜登關於邊境調整機制的計劃來推進碳定價事業——該機制首次對碳密集型進出口產品徵稅。
  4. 大力推動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從造林到更好的土地利用,以實現十年前計劃的 1000 億美元綠色氣候基金的承諾,該基金旨在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緩解和適應籌集資金。

布朗指出,人們需要認識到,分享主權對各國營益,並且協調統一的全球集體行動,是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唯一可行的方式。

一些評論者在高度評價蓋茲的 “ 技術創新樂觀主義 ” ,同時也含蓄指出:單純強調技術創新而未全面考慮國際政治和權力博弈,是蓋茲論調的弱點。比如,美國氣候活動家比爾.麥吉本認為,蓋茲正確地理解了目前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 “ 蓋茲提議加強投資於一系列廣泛的新技術是正確的,但卻是不夠的,因為不涉及政治,很難解決全球 ‘ 碳淨零排放 ‘ 的問題。 ”

在蓋茲此書面世前後,還有兩本關於全球變暖、氣候災難的著作問世,即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的《在白色天空下》和邁克爾.曼的《新氣候戰爭:奪回我們星球的戰鬥》。

科爾伯特是著名的環境作家,《在白色天空下》對於 “ 技術樂觀主義 ” 或 “ 技術宿命論 ” 持有深深的懷疑態度。科爾伯特認為,像比爾.蓋茲這樣傑出的人出面倡導技術創新以阻止全球變暖、爭取實現全球脫碳,絕對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是,邁克爾.曼本人是知名的氣候科學家和活躍的氣候活動家。在其《新氣候戰爭》一書中,批評了蓋茲和梅琳達 2016 年的年度信——蓋茲和梅琳達在信中強調減排的挑戰,宣稱人類需要新的能源奇蹟。曼本指出,許多化石燃料的零碳替代品在成本上已經具有競爭力,我們不需要奇蹟,只需要依靠目前的可再生技術,就可以實現 100% 的清潔電力。

曼支持系統性的變革,以使全球 “ 脫碳 ” 。他指出,以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出現的技術是實現脫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要過度依賴未經證實的解決方案,比如蓋茲書中提到的 “ 地球工程 ” ,因為這可能會分散人們對更簡單、更便宜、更安全的替代方案的注意力—— “ 地球工程 ” 只是吸引了自由市場的保守派,因為它迎合了市場驅動的技術創新論,即認為可以在沒有政府乾預或監管的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的觀點。

慈善資本主義的批判聲浪

2001 年,美國政府對微軟(Microsoft, MSFT-US)公司的反壟斷訴訟達成最終和解,蓋茲從此享有了 “ 好億萬富翁 ” 的名聲。透過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等機構廣泛的慈善項目,蓋茲資助全球反貧困、反流行病、環保及技術創新等計劃,與社會分享其龐大的財富。蓋茲在該書中不厭其煩地強調,他對國際社會不平等現象十分警惕:

所有的排放都是富裕國家排放的,但受害的是貧窮國家——這種全球的不公正令人震驚!如果我們能幫忙,我們就必須幫忙——

1972 年,年輕的哲學家彼得.辛格

蓋茲和梅琳達對辛格的論點可謂 “ 心有戚戚焉 ” ,其慈善舉動也是對辛格立場的 “ 身體力行 ” 。兩人在辛格此書 2016 新版發行前言中寫道: “ 在辛格寫了《飢荒、富裕和道德》之後的 40 多年裡,世界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

但是,對於蓋茲的有些批評者來說,儘管他透過慈善事業幫助了世界上眾多貧困者、病弱者,但美國作家、以 “ 公共社會學家 ” 自許的艾什考夫指出,自 20 世紀 90 年代資本主義高奏凱歌以來,新一代的 “ 資本先知 ” 出現了。這些最強大的先知不是窮人或工薪階層,而是超級精英。比如,資本主義最響亮的批評者是像蓋茲這樣的人:他們譴責貧困和不平等,告訴我們社會的問題是什麼,及如何解決它。

但在艾什考夫看來,蓋茲的 “ 慈善資本主義 ” 批判,並無終結資本主義之意。蓋茲基金會的政策非但沒有減輕資本主義市場的弊病,反而加深了資本主義市場在提供醫療保健和教育等人類基本需求方面的影響力,加劇了貧富差距。蓋茲們的願景和解決方案支持資本主義,使資本主義得以發展和吸收批評,從而保持了自身的系統地位。

艾什考夫認為,在當下全球充滿不確定性和危機的時刻,一種新的資本主義精神正在形成,其中融合、吸收了蓋茲之類的精英們的批評和思想。但是,新先知們不應該獲得最後的發言權。他強調,社會運動也在講故事、在發展計劃,透過強調民主、反商品化和再分配,從根本上挑戰資本主義現狀,醞釀著新的社會願景——一個為人民而不是為利潤而設計的社會

艾什考夫的論調,可以看做是對於蓋茲的 “ 慈善資本主義 ” 和 “ 技術創新樂觀主義 ” 的尖銳的批判。當然,如何透過 “ 社會運動 ” 來創造一個 “ 為人民而不是為利潤設計的社會 ” ,拯救被加劇的全球不平等、全球變暖和氣候災變困擾和威脅著的人類社會,就是更為複雜、更為深遠的聚訟紛紜、歷久彌新的議題了。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