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科技大廠進軍自動駕駛 優勢在哪?
作者 Carol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Carol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科技大廠進軍自動駕駛 優勢在哪?

2016 年 11 月 8 日

 
展開

科技公司涉足汽車產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有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先,近期又有Apple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消息。蘋果(Apple, AAPL-US)和Google素來有著截然不同的經營風格,比如在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交鋒─Google採用開源模式,集思廣義;而蘋果則通過高強度集成、封閉的作業系統和硬、軟體的搭配來掌握全域(3067-TW)。但這次,他們卻同時將關注點聚集在相同產品上─自動駕駛汽車。

傳統車廠爭分奪秒,搶佔領域

Google在多年前宣佈研發無人駕駛之初即震撼了整個汽車業界,其接二連三的在公司總部所在地加州山景城的街道進行路演,又宣稱無人駕駛汽車會在2020年之前做好上路和量產的準備。跨界強勢進入智慧汽車產業的勁頭似乎讓傳統汽車廠商難以招架,但事實上,許多傳統車廠早已意識到這點並做足了準備!

汽車科技-科技大廠進軍自動駕駛 優勢在哪__內文圖 複本 5

Google、Apple與傳統車廠有何不同?

自動駕駛車又叫作無人駕駛車、電腦駕駛車,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慧汽車。從解釋上看幾種稱呼之間是無差別的,但實際上,上述的幾家老牌實力車廠對於自動駕駛理解更傾向於將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分離開來,完全的實現無人化目前尚是無法完成且不實際的。那麼,Google、蘋果這兩家走在科技最前端的公司為何卻有信心跳過自動駕駛階段而直接研發無人汽車呢?

  1. 擁有更好的軟體技術。
    感測器回饋數據的準確性,決定了汽車接下來的操作。所有汽車廠商都會面臨著一個軟體技術上的瓶頸,此瓶頸的最大難點在於:當感應器探測到一個物體,要如何依靠相應的軟體技術加以識別並進行處理後才有意義。像雷達、圖片識別器這樣的硬體,可以外包生產;而核心技術識別的軟體,則需要自己研發。當感測器變成汽車的眼睛,將可時刻掃描周圍的環境,瞭解車況、信號燈情況以及保持與其他車量的車距等等。而軟體技術一向是Google的強項,所以,沒有汽車方向盤,沒有刹車,全部靠感測器和軟體的Google無人駕駛汽車就此出現,其過渡了帶有司機駕駛的智慧駕駛階段,直接指向無人駕駛的終極解決方案。
  2. 擁有更精確的地圖。
    僅有目前的感應器和處理方式的無人駕駛汽車,若沒有一個細緻的地圖,是絕對不可能應付現有的道路情況。相比2014年,如今的Google無人車不再局限於相對筆直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也能輕鬆地行駛在山景城的城市道路,這一切歸功於Google為汽車裝備了強化過的山景城街景、城市的虛擬地圖。通過這種方式,汽車能夠明確知道街道空曠時是什麼樣子,只需填充進去障礙物如汽車和行人,就可以開始運行了。而截至目前為止,Google雖僅繪製了全美400萬英里道路其中的2000英里,但對於其他廠商而言,也是望其項背。
  3. 涉及廣泛的科研領域。
    在西雅圖舉辦的IEEE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Google展示了一套新的行人檢測系統,並有望利用機器學習幫助無人駕駛汽車識別行人。增強無人駕駛汽車的自主識別能力,來辨別是否有必要對存在的障礙物進行避讓。
  4. 擁有一支頂尖的團隊。
    Google的google x實驗室是研究無人駕駛汽車的部門,工作人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軟體工程師。不僅如此,Google也曾多次收購與開發移動設備、GPS導航、視覺搜索等諸多領域的公司,並將這些技術逐步融入到Google帝國內。正如無人駕駛汽車和街景攝像頭這兩個技術,就是由Google收購510 Systems所開發的。

汽車科技-科技大廠進軍自動駕駛 優勢在哪__內文圖 複本 2

相對於Google無人駕駛的多年研究且不斷將其成果公諸於世,近期方傳聞的Apple於無人駕駛領域研究,其為人所知的也較為神秘。但從後者不斷於業界大幅拉攏人才、近期頻頻於其空缺領域如地圖、定位等技術方面進行收購的行為,再加上同樣身為軟體技術的領先強者,在上述條件皆具備且有強大的資金後盾支持下,可見在無人駕駛領域Apple可不甘心僅僅作為Google的追隨者!

無人駕駛,還要多久才來?

傳統車廠選擇更為保守的策略研發(自動駕駛,非一步跳至無人駕駛)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層面上的瓶頸,更多的是出於對人身安全的顧慮。人身安全保障與智慧型手機不同,讓一輛有缺陷的自動駕駛汽車上市後果是極其危險的。Google的自動駕駛原型車在測試中發生過14起交通事故及11起追尾相撞,雖然責任均不在Google,但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於人為的過失及注意力的不集中。很顯然,在摻雜著無人駕駛汽車與普通汽車的道路上,想要做到零事故的可能性仍然極低。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因素尚需考慮,比如車身改造的費用、政府部門需要出臺的法律等等諸多的因素,都有可能延長無人駕駛汽車進入人們生活的時間。

蘋果、Google皆傳聞2020年無人車量產上市的消息,看來要達到真正無人駕駛仍有待考究。但兩者作為一直走在時代前端的科技創新者,不斷地打破常規、追求極致完美的體驗,更多的是代表人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或許在傳統車廠紛紛妥協於智慧輔助的當下,與Google、蘋果之間差的是一份對於挑戰科技的勇氣吧!而這也是兩位科技大佬最大的優勢所在。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Carol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