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不懈地重新構想明天的世界,這個世界,建立在創新技術的基礎上,源於不斷發展的市場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維。—— 納斯達克
從任何角度來看,自誕生以來,納斯達克(Nasdaq)都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其對於每一個人的影響之深遠——但凡你用腎換過iPhone、盜版過Windows、喝過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或者刷過《紙牌屋》——都不亞於歷史上的任何一場社會運動。
為了打開數字、生物科技的大寶藏,為了將一個個極富創見的夢想融資為現實,納斯達克從一個網路化的交易系統,演化為OTC櫃檯市場,進一步演化為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背負了全村的希望。 “納斯達克”是這個時代的“芝麻開門”。
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咖啡館
作為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所,這是一個沒有喧囂、沒有叫嚷、沒有跑手、沒有“地板” 、沒有熙熙攘攘的市場。一切人類多餘動作都簡化為一個操作——交易。高效、純粹、結果導向、莫得感情。在納斯達克之前,證券交易所是個坐馬車、電車、地鐵、出租車能抵達的“實際”的地方,是個場所,是個充滿人文魅力的小江湖。
最早非官方的交易所幾乎清一色都是咖啡館,人頭攢動、資訊通衢、交頭接耳,在咖啡因與酒精刺激的血脈賁張下,一張張價值連城的有價證券——一張張摸得著撕得碎的紙張,周轉、易手,巧取豪奪,錢流湧動。
當時的咖啡館是一個真正海納百川的存在。到後來一些交易所性質的知名咖啡館,都是證券經紀們入股開的,能容納一切階級。比如著名的 Tontine Coffee House。英國旅行家蘭伯特(John Lambert)曾寫道:
Tontine 咖啡館擠滿了承銷商、經紀人,商人和政客,叫囂買賣、販運或保險;有些人閱讀,而另一些則熱切打聽消息。台階和陽台上擠滿了出價喊價的人。他們在大量萊姆酒、棉花、糖包後面不停喊’一次,兩次。一次,兩次。’、 ‘另一分錢’ 、’謝謝各位’ 。華爾街和珍珠街的拐角處,推車、大車和獨輪車,堵得水洩不通。
而我此時正坐在全國最大的一家賣酒的星巴克裡,看著人來人往、人聲輕語、促膝長談,幻想百年前那個魅力無限、人聲鼎沸的交易之所。彼時咖啡館不是談事兒的地方,而是拼命的戰場——咖啡與酒精齊飛,既提神,又麻醉。
再到梧桐樹協議,後來有了紐交所莊嚴魏聳的大樓,財富的帝國,偉大的博弈,一幕又一幕地都來到這裡。當然美國最老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也不是紐交所,而是創立於 1790 年費城的費交所,但無奈太廢,巔峰太短,到最後在無盡的命運嘲諷之中被最年輕的納斯達克收入囊中。
納斯達克的生存土壤——無影無形的純電子交易
風起於青萍之末。時間快速來到 1971 年 2 月 4 日,納斯達克元年。
電腦技術的興起使電子報價成為可能。最早的納斯達克,你可以理解為一台又一台被連接起來的台式 CRT螢幕(見下圖),僅提供證券報價服務。但當時交易員和經紀人都不願意使用這套系統來交易,因為由於資訊傳播迅達,納斯達克極大縮小了買賣價差 (bid-ask spread),讓中間可抽的油水變稀。這也是為什麼納斯達克的全稱是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而不是XXX交易所。
但很快納斯達克在 OTC櫃檯市場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土壤。 OTC市場是非集中交易所化的證券市場,主流交易所與OTC的區別,可以大致比喻成大賣場與路邊小攤的分野。其實一直到 1987 年,主串流媒體在提到納斯達克的時候,仍然稱其為“那個OTC市場”。納斯達克也是目前全世界發育得最全面最到位的大櫃檯。
這個以新技術進行交互的OTC市場,是一個無影無形、無遠弗屆的純電子交易市場,至此,證券交易就被徹底數位化,可以用幾個簡單的參數——報價(quote),做市商識別號(market maker ID number)、股票名稱等——來為每一筆交易做標記。納斯達克開始編織出一張大網,以電子交易所的形式對傳統交易所展開無情的維度縮減打擊。
在一個證券經紀下單普遍使用五顏六色的紙單(我當年還動手用筆填過,著名OTC“粉單市場”就因為填的是粉色單子)的時代,在一個靠吸塵器一樣的管道把訂單從經紀人手裡吸到交易台的年代,電子化交易是一個無比驚豔的歷史進程。這表明交易這個行為逐漸從藝術變成科學,從人文變成數字,從咖啡館的情懷變成顯示屏的冷艷。
另外,攜帶科技基因的無形交易所也成為了科技新創公司掛牌上市的天然溫床—— 因為科技新創公司天然有個特點,就是財務報表一塌糊塗,現金流像一隻被容嬤嬤扎過的輸血袋,血流如注。而作為OTC起家的納斯達克,不律己的同時自然也寬以待人,在上市要求方面非常寬鬆——只怕公司沒前景,不怕老闆會花錢。
在亮相的 1971 年,納斯達克一共向 500 家做市商進行了廣播,並在一年內交易了 20 億股, 2500 個證券標的。納斯達克指數也從 100 點開始,到 1971 年底略略高於 100 點。最早期在納斯達克掛牌的公司活到現在的不多,比如可口可樂裝瓶公司(不是紐交所的可口可樂),在 1972 年於納斯達克掛牌。
要做未來百年的證交所,最頂尖的科技公司都在這上市
時間荏苒而過,納斯達克從一個報價系統開始,到OTC市場,逐漸增加上市與交易規模,到 1981 年整個美國 37% 的證券交易量走的是納斯達克,再到 1991 年,達到了 46% 。1992 年納斯達克與倫交所建立了“納倫通”(類似於滬港通、滬倫通),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跨大洲的資本市場的交易連接。
到 1998 年,納斯達克成為第一個可以實現網路交易的交易所,並喊出了口號:the stock market for the next hundred years。在世紀之交時,網路的大潮讓納斯達克公司市值走上世界巔峰。 “要做未來百年的證交所”的納斯達克,將資訊、數字、網路科技的公司,經年累月,一步步被兌現為巨大的財富。
1980 年 12 月 12 日,蘋果(Apple, AAPL-US)在納斯達克上市,以 22 美元一股的價格發行 460 萬股,股票代碼AAPL。美股市場你區分股票的上市交易所有個簡單辦法,如果是四個字母,則一定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彼時蘋果IPO的募資總額,是 1956 年福特(FORD, F-US)上市以來的新高。
1986 年 3 月 13 日,微軟(Microsoft, MSFT-US)上市,IPO發行價 21 美元。比爾蓋茲持有的 45% 微軟股票,當時價值 3.5 億美元。 1995 年蓋茲成為富比士世界首富,並在之後 22 年裡,僅僅被拉下馬 4 年。微軟也在一片質疑與看衰聲裡,在 2019 年 4 月成為蘋果、亞馬遜(Amazon, AMZN-US)之後第三個市值突破兆的巨無霸。
1997 年 5 月 15 日,亞馬遜上市。就在上市前的 3 天,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 起訴亞馬遜在公開說明書裡做虛假陳述,訴由是“亞馬遜不是世界最大的書店,因為亞馬遜根本不能算是書店。” 事實證明Barnes & Noble預測極準,亞馬遜確實根本不是書店,她成了everything store。在發行價 18 美元上你如果投了 1 萬美元,那麼現在這筆投資值 1600 萬, 23 年 1600 倍。
2004 年 8 月 19 日,Google上市。挾IPO的餘威,Google以其股票鯨吞下了Youtube。當然鯨吞也有點誇張,彼時Youtube作價僅僅 16.5 億美元,規模也就等於現在 1 / 10 個中國Youtube——B站。
2012 年 5 月 18 日,Facebook上市。以募資 160 億美元計算,Facebook成為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IPO,市值超過 1000 億, 85 倍PE。四個月後, 1000 億市值腰斬為 500 億;而八年後, 500 億變為 7600 億。札克伯格大概是第一個穿帽衫參加路演的男人,被分析師們譏諷為“不成熟”。所有人都低估了小札的心理年齡與心機深度。
最終納斯達克大獲成功,長成了世界第二大交易所,也一直是與紐交所掐得最兇的“友商”,兩者針尖麥芒的競爭讓美國的資本市場一浪接一浪地“指數化繁榮”。 1980 至 2000 年,納斯達克的IPO 數量累計為 5191 家,是紐交所的 3.2 倍。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歷史走勢
跟一杯星巴克一樣的廣告價格
為了應對納斯達克的競爭,紐交所也放低了其上市要求,但畢竟格調還是高,大量血流如注的新創企業仍然無法滿足其條件;另外產業聚集效應,你不上納斯達克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科技公司,於是納斯達克就成了全球科技公司的上市首選。來納斯達克,才能給你一個讓你無比舒適的估值倍數。
另外納斯達克的價格也很公道,有個見微知著的小地方可以看出。比如納斯達克在時代廣場那邊有塊全世界有名的廣告板,曾經我們以為這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不少中國公司都搶著在這個宇宙中心露臉,很有為國爭光的氣魄與風範。後來我們發現,在納斯達克這塊廣告牌上面打一秒鐘廣告的價格是:50 塊人民幣。
你買一杯星巴克,大概就是這個價。所以你求個婚、過個週年慶、公司搞團建,我建議你完全可以考慮納斯達克廣告牌這個高大上且性價比感人的浪漫,在納斯達克大螢幕上打出你想向這個世界發送的熱情。
納斯達克,貼合人性,善解人意,這才是科技最大的善。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